作者文章归档:戎国强

.

美国“被唱衰”,值得中国人高兴吗?


    《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9月12日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我们是第1(1)!》。标题里为什么会有一个括号?这跟两件事有关。美国《新闻周刊》最近评出了“世界上100个最好的国家”,美国排在第11位——甚至还没有进入前10名;而奥巴马曾在8月初的一个政治集会上高呼:“美国不做第2!”也就是说,美国人自己认为,要做第一的美国,实际上是第十一。
    为什么美国人那么不乐观?问题出在哪里?托马斯·弗里德曼指出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或者说危机。他说:我们的价值观解体了——一夜暴富和不劳而获的思想在整个国家盛行。华尔...

Read more

该关注“内部招聘”了


    最近 “内部招聘”新闻渐渐多起来。据重庆晚报报道,重庆涪陵区白涛街道的居民向当地报社反映:涪陵区山窝中学,未几个内公开招聘,新招了5个保安,其中3个女保安是学校领导干部的夫人,有2个是副校长的老婆,1个是学校团支书的老婆;于是“领导夫人保安队”成为当地居民饭后茶余谈论的话题。

   领导夫人为什么 愿意屈尊做保安?“包吃住,能拿到手1200元左右,还有五险一金,有寒暑假,这样的工作,在我们这里算是可观了。”

    其实,“领导夫人保安队”并不是“首创“。今年7月份,江西省抚州市乐...

Read more

是鲁迅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是鲁迅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鲁迅,一个死了75年的瘦老头,竟一再成为热点话题之一。由语文课文调整所引起的关于鲁迅的议论,也都是些老问题,比如鲁迅“看不懂”,鲁迅“过时”,鲁迅“反传统”,鲁迅作品“看不到希望”等等。陈丹青问道:这到底是鲁迅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一 )关于“希望”
    在鲁迅作品中“看不到希望”,一点都不奇怪,因为鲁迅根本就是拒绝给人所谓“希望”的。鲁迅在...

Read more

韩寒真的懂中国


    在蒋方舟的博客中,有一篇跟韩寒的对话。这是最前面的两段话。韩寒的第二句答话表明,韩寒懂得中国。真正的韩寒在这句话里。

    “蒋方舟:我一直都知道你是很有影响力的人,但我真正被震撼到,还是你第一次发微博只发了一个“喂”字,就被转发了几万次,而且这个“喂”字被做了无数阐释,也可以说是过度阐释。你对自己的影响力有时候也会惧怕么?

    韩寒:喂。你看,没什么反应。大家都是图个新鲜好玩而已,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影响力。看热闹的不怕事大,但事真大了,还有那么多看热闹的吗?”

Read more

三门峡和三个人的命运


           黄万里、谢朝平、李万明:三门峡和三个人的命运

 

 

    关于谢朝平、李万明——

 

    南方都市报:渭南移民局工会主席:移民款被滥用我举报了18年

    纪实文学《大迁徙》作者谢朝平以涉嫌“非法经营罪”被渭南警方刑拘(详见本报9 月1日深度版《渭南“书案”调查》),书中披露诸多移民问题被怀疑是此番遭遇的原因之一。
  ...

Read more

李敖的“小”



李敖的“小”(戎国强)



这个“小”,是“小气”的小,是鲁迅所说的“皮袍下面藏着的‘小’”(见鲁迅《一件小事》。

李敖是一个有成就、有胆量、有思想、有才华、令人钦佩的作家、文化人,本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李敖的一个“粉丝”,从李敖的书中获益多多。但是,正因为喜欢李敖,所以对李敖某些言行感到非常遗憾。  

据报道,李敖携全家来沪参观世博会之际,于29日举行《李敖大全集》的新书发布会,接受了媒体采访。不久前,李敖之子李戡与韩寒之间发生了“口角”;采访新书发布会的记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问题,于是旧话重提。李敖一向是语不惊人誓不休的,这回也一样。他说:“韩寒如果...

Read more

“做好事不留名”真的过时了吗?



道德之外,还有个性

戎国强

 

随着“救人求表扬”事件尘埃落定,一种说法似乎也成为定论,即“做好事不留名”已经过时,“求表扬”才是时尚。新浪网上一篇题为《做好事求表扬是时代符号》的博文下结论说:“如今,再大讲做好事不留名的无名英雄,似乎落下唱高调的嫌疑,而求表扬得奖励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符号。”



在“救人求表扬”引起的争议中,绝大多数参与者都认为“做好事不留名”的要求太高,脱离目前的道德水准;肯定或提倡“救人求表扬”才能鼓励更多的人做好事。而我却担心,这种观点成为一种貌似公认的定论后,做好事的人不是增多了,而是变少了。

做不做好事,怎样做好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