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预计世界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3.5%降至今年的3.0%,这一增速恐维持至明年。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表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全球经济活动正在失去动能。” 世界经济深陷疲软之际,欧美政界频繁抛出脱钩论、“去风险化”等论调,意在缩短全球产业链条,强化国家战略安全地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进一步走向保守化与冷战化。然而,“小院高墙”真的是全球经济的必然未来吗?&n...
作者文章归档:曹远征
2023年7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预计世界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3.5%降至今年的3.0%,这一增速恐维持至明年。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表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全球经济活动正在失去动能。” 世界经济深陷疲软之际,欧美政界频繁抛出脱钩论、“去风险化”等论调,意在缩短全球产业链条,强化国家战略安全地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进一步走向保守化与冷战化。然而,“小院高墙”真的是全球经济的必然未来吗?&n...
曹远征(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
2023年夏初,网易财经智库邀请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远征,做客2023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思辨之夏”节目。对于当下宏观经济的重大话题:中国现阶段经济复苏的态势,房地产、低碳市场的前景,青年人就业问题……曹远征给出了专业的答案。
要点:
1、房价涨不动的逻辑:自2012年开始,中国的劳动人口就开始大幅下降,新进入市场的劳动力,每年下降200万-300万。这意味着从那时算起未来每年新组成的家庭将减少100万个以上...
2020年4月22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线上专题研讨会通过网络平台顺利召开,主题为“应对疫情冲击与要素市场改革”,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博智宏观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曹远征出席会议并发言。
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讨论要素市场化的问题非常重要,这关系到疫后重建和中国未来发展问题,我简单谈三点意见。
第一,要素市场化在抗疫中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中国2019年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社会,如果2020年精准扶贫能够实现的话,就基本消灭绝对贫困。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中国进入类似上世...
疫情会引发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吗?
我们在市场一线看到了什么?
目前为止,美国和全球出现的金融市场动荡仍是股灾类型的。尽管动荡的范围和烈度已经超过我们通常的理解并有可能失控,但就其性质而言,还是与2008年以快速去杠杆为代表的金融危机有所区别的。
2008年出现的金融危机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危机。首先表现为家庭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自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工资增长几乎停滞不前,而消费却在持续扩大。支持消费扩大的支柱是负债。久而久之,形成负债消费的模式,相应地,为维持这一模式,金融机构,尤其负债类金融机构杠杆是在持续加大加长中。在房价持续上涨的...
因为所处时代和职务的原因,我有幸参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1980年代初期,加入中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在那工作了14年,进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和政策设计,随后1998年体改委撤销,分流到中国银行,从事改革的实际操作,其中帮助很多企业尤其是央企在海外上市,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在这个时间点回顾改革的过程变得非常有意义。
改革的起点是打破二元对立
中国近代以来的目标就是现代化,国际经验而言,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城市化。新中国建立以后明确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通过计划经济推动工业化,最后形成了城乡二元对立。表现在城市化方面,当时GDP...
金融现在日益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大家天天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碰到金融。于是从更深的角度、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金融就成为我们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这个工作中间,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金融改革是怎么进行的。
什么是金融?为什么要监管?
刚刚诸位在讨论金融的时候,都说了金融是融通,是资金的配置,是投资者跟被投资者之间架的一个桥梁,说得不错,但不全面。我们通常认为金融是一种时间价值,它产生的是利率,利率是时间的价值,但是除此之外金融更重要的是风险价值。未来是不确定的,不确定就是风险,金融里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来讨论、辨认、控制这种风险。其中控制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各种各样的金融合约。每个金融合约...
民族投资银行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
区别于以资产负债业务为主、以存贷为特点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不具有庞大的资产负债表,而是以承销股票、债券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尽管投资银行业务历史悠久,但真正兴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1973年以美元与黄金脱钩为标志的浮动汇率制时代。为回避利率和汇率风险,包括金融衍生品在内的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层出不穷的金融工具及其相对应的金融工程理论和操作创新,催生了一大批以投资银行为业的新型金融机构。
中国开始了解投资银行业务是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乡镇企业还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共同感受到建立公...
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拉动,这是动能转换的核心问题。
我们回顾以往的研究,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中,强调的是第一部类,即重工业的优先增长。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动员资源进行投入,实现投资驱动。在发展经济学研究中,也强调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为了解决资本缺口并加速资本积累,必须实施产业政策,但这不可避免形成了一些价格扭曲、汇率扭曲、利率扭曲,产业政策的目的也是以加速资本成长的办法来进行投资驱动。经验证明,这种模式存在问题,人们需要寻找可持续增长的动力,也就是找到需求,而需求中最重要的是消费需求。
我们特别注意到,从2014年开始,我国消费对G...
十九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阶段,未来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改革是重要的任务,因为在习总书记带领政治局常委跟记者见面的时候,他特别提到,明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他说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命运关键一招,然后我们要总结经验,乘势而上,全面深化各方面的改革,由此我觉得未来如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分两步走,实现美丽中国的这样一个建设,那么建立一个适应这样一个新阶段的新体制,是十分关键的。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咱们总结一下经验,我想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第二,下一步改革的关键环节在哪里,第三,这个改革的基本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第一,改...
我的报告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经济学怎么理解中等收入群体,或者说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对经济学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第二,全球化对中等收入之间的关系。第三,也就是主题,怎么全球行动,核心在什么地方。
第一,中等收入群体在经济学中的意义。Middle CLASS是社会学的概念,这群人有共同的消费偏好,形成了共同的需求,然后形成了一个产业。比如说在美国曾经提出中等收入群体的时候是指四口之家,有车有房子,有教育经费,倒算过来的收入综合叫做中等收入的衡量标准。
中等收入群体对经济学的含义是主导产业的发展。70年代到80年代前,美国的主导产业是三大产业,建筑、钢铁和汽车。这是与中等收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