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宋国青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研发部总经济师,北京大学地质学学士(1982年),1991年8月-1995年6月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候选人。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

我国宏观调控的技术水平提高了


 

  一、宏观调控的定义与发展趋势

  一般来说,宏观调控指的是总量调控,这里的宏观调控指的是总需求管理,不包括供给方面的视角,也不包括结构变化。总需求管理的政策目标,包括平稳通胀、稳增长、防范金融风险等。总需求管理的效果评价标准是通胀率的均值和波动大小。

  近年来,我国通胀率波动逐渐减少。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出现了两次重要的通胀率,1988年和1994-1995年,近年来通胀率波动幅度减少。

  通胀率的惯性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惯性很高是指上一季度的通货膨胀率高,下一季度也会很高,这样就会形成持续的高通胀。过去我国通胀率有很强的惯性,但近年惯性减弱了。

...

Read more

没有必然的再通胀


  过去几个月PPI的同比、环比都有很大幅度的上升,虽然CPI的变化还不是太大,但在2016年似乎可以算的上通胀了。不过现在虽然有通胀的迹象,但是并不意味着下一轮通货膨胀率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上升,在此主要是指环比,鉴于PPI同比在未来几个月还是很有可能会上升。

  而我之所以认为没有必然的再通胀,是因为如果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者认为此类过快增长并不合适的话,那么完全有理由、有手段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扭转过快的上涨势头,使之回到合适的增长范围。

  一、以社会融资总量上加上中央、地方的债务融资再减去财政存款衡量,可以看出今年的流动性总量明显上升。

  虽然2016年9月底房地产限购政策出台后...

Read more

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如今讨论比较多的是供给侧,这是一个新词儿,但并非一个新事儿。今天我想从需求角度来做一点分析。

  从需求角度看,全球如今大体上处在通货紧缩边缘,美国可能已经走出通缩,但只是可能,短期来说还不能说已经完全摆脱通缩。日本和欧洲显然不如美国,因此从需求角度看,全球总体状态不太好。中国GDP还在增长,但隐含的CPI全年来看大概是一个负数。如果照搬通缩的定义,可能还有些不符,但总体情况大体如此。

  比这更重要的问题是制约全球经济增长,尤其是制约中国增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供给方面的原因,还是需求方面的原因?我自己给出的答案是需求。谈到需求,还有一个问题很重要,过去是外部需求影响我...

Read more

宏观经济展望


各位上午好,我讲简单一些,我讲一些提纲性的方面,万一媒体想写什么东西和我再联系。

现在我们知道,中国经济有一些大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天一过年,股票市场、期货市场、汇率等等的问题,同时几天内发生过去还比较少,一下子几天时间就这样了,关于股市有人讲熔断机制的问题,我觉得不太好把握到底熔断机制起什么作用,短期也许会有不知道是主张还是平抑波动的作用,但是时间长一些还是股票的价格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熔断机制不会对长期的价值产生明显的影响。

这项事情的发生从一个角度来说可以高兴一下,因为中国打一个喷嚏全球金融市场好不容易熬到这一天了,老说美国怎么样、美国打的喷嚏全球感冒,终于到了中国打个喷嚏全球...

Read more

CPI与PPI不同变化带来难题


  我们先从内需讲起。一个很简单的估计方法是用名义GDP减去贸易顺差。从这里可以看出,名义GDP的增长率很低,因为一方面真实的GDP增长率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在下降,同时通货膨胀率也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在下降。

  这里面还有一点情况,就是在名义GDP增长速度比较低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同比意义上还是在大幅度增长,6月顺差300亿美元,这也可倒推出内需非常弱,算出来环比增长年率是个负数,当然这个也许是误差项造成的。

  现在有一点担心,第一二季度出口顺差还是比较强,4月、5月出口非常强,但这倒不是世界经济变好了,而可能是内部经济相对更弱了。出口环比大幅度增加,反映的是国内国外经济相对...

Read more

宏观政策转向条件已经具备


  导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在9月24日一宏观经济论坛上表示,“宏观政策从严厉紧缩转到相机调整包括适度宽松的条件已经具备,因为现在有利的变化正在发生。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康怡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在9月24日一宏观经济论坛上表示,“宏观政策从严厉紧缩转到相机调整包括适度宽松的条件已经具备,因为现在有利的变化正在发生。

  不过他强调,目前说货币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绝对不是说放弃控制通货膨胀目标,而是说目前对控制CPI目标会出现一些有利的变化。

  具体到上述有利的变化,宋国青表示,近日国际市场...

Read more

中国经济处于周期性波动的周期性低谷


  中国的增长通胀组合2010年下半年以来出现显著“相对滞涨”现象。2004-2006年是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黄金组合,这三年GDP增长速度分别为10.1%、11.3%和12.7%,考虑到通胀的半年滞后效应,对应这三年的通胀率分别为3.2%、1.4%和2.4%。相比起这一黄金组合,2010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长通胀组合非常差。2010年的GDP增速为10.3%,大致对应的2011年6月份的CPI同比增速为6.4%。相对于黄金组合时期,经济增速下降了约1个百分点,但CPI却高了近4个百分点。

  简单剔除超常通胀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影响,潜在GDP的增长速度在05-0...

Read more

为何低利率会催生股权融资?


  负利率的问题引起了很多关注。导致真实利率偏低甚至为负的原因,除了宏观经济管理的历史习惯以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日益增加的外汇储备。到10月底,央行的外汇资产已达20.1万亿元人民币。这些外汇是央行通过各种方式的负债从商业银行买来的,包括央票、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以及现金发行。外汇储备的收益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与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乐正测关系不是很大,而央行负债的成本原则上等于国内存款的基准利率。目前由于美元利率很低,外汇储备已经产生了收益亏损。如果简单提高国内利率,外汇储备的成本将进一步增加,而收益不变,央行的亏损将因此而增加。

  运用较高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加之偏低的准备金利率...

Read more

中国食品价格上升的推力


  2010年8月份CPI同比上升3.5%。从目前的食品价格推测,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可能进一步上升到3.7%。虽然这样的涨幅还没有达到04年间的那次、或者07-08年那次历史最高纪录,但眼下这次“滞涨”——即工业增长率快速回落后CPI仍然持续上升——的持续时间,已经超过了04年,甚至有可能超过07-08年间的纪录。

  一种理解方式,是从周期波动的角度来看这个现象。在04年和07年底两次大的宏观调控以后,都出现了生产增长率显著回落而CPI涨幅持续上升的情况,持续时间大约半年,随后CPI涨幅才开始回落。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