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梁春晓

梁春晓,互联网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商务/电子签名专家委员会委员,撰有《搜索革命》《电子商务——从理念到行动》《电子商务导论》《电子商务纵横谈》等著作,主要从事网络经济、信息化、电子商务研究、咨询、教育。

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

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转型、趋势与挑战


 2021年6月16日,北京,在《人口老龄化与康养专题研讨会》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康养分会梁春晓会长做了就任后首次主题分享,题目为《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转型、趋势与挑战》,既向康养分会醒识中国老龄化社会形势严峻挑战重重,也为康养分会及同道指明今后砥砺工作的方向。


现将全文分享如下: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第七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结果公布以后,让大家更加清晰地看到我国整体人口结构及老龄化的现状。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量为14.11亿。预计人口达峰时间将提前到2025至2030年间,人口达...

Read more

思考孝德文化,面对“第三人生”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人口老龄化,或者说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的转型,是现代化和文明进步的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条件,更是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的基本背景。”

 
5月20日,于“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举行的2021中国·绍兴(上虞)第五届孝文化节上,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梁春晓如是说。
 
 
当天,他以《积极促进老龄社会下的现代慈孝文化》为题发表演讲,阐述在老龄社会和信息社会,孝德文化如何与时俱进。
...

Read more

老龄化、数字化同步加剧“代际数字鸿沟”


  九年前的今天,2011年9月9日,信息社会50人论坛在杭州成立;今天,信息社会50人论坛与老龄社会30人论坛在这里讨论“代际数字鸿沟”,实在很有意义

  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超级老龄化”,即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早阶段(未富先老)和超稳结构。我国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信息化、城市化同步共振。许多西方国家是在城市化基本完成而信息化尚未到来之时走过了老龄化,而中国是“三化”同步,尤其是老龄化与信息化的同步共振造成了与其他国家的老龄化很不相同的一些特征。老龄化与信息化在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同...

Read more

互联网2.0的特征、精神和模式


什么是web2.0?这是个不大容易回答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说法也有许多,近年来也一直在思考。按照我的理解,web2.0不是指一种新的技术,而是更多地表达了互联网发展的一种阶段性的特征。

  实际上,今天我们所说的有的web2.0的应用早就有了,比如QQ这样的东西。说QQ不属于web2.0,是很荒诞的事情,QQ就是web2.0。正如我们经常说信息时代,其实信息早就有了,“烽火戏诸侯”之前就有了。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占主导地位的东西,要看什么占主导。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那些带有web2.0特征的应用开始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说互联网开始进入2.0时代。

 ...

Read more

改革开放和互联网都是货真价实的边缘革命


 

  今天我们讨论改革开放40周年,体会最深的可能就是从40年前改革开放开始,逐步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到市场的巨大转变。我们有了一个全球化的、市场化的环境,不然一切无从谈起。

  ”

  思想的开放是拥抱互联网的基础 

  我自己感触最深的就是,开放不仅仅是经济的开放,也包括思想的开放,这个非常重要。80年代中期,中国人感受到了很多外部先进思想的影响,比如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未来冲击》等等,从这些著作里面,我们才第一次听到了什么叫信息革命,听到了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可能还有信息时代。这些思想影响非常重大。

  它的重要性在哪里?

 ...

Read more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创新与新公益形态


 社会创新的意义,不在于社会创新的方案是不是够“新”够“奇”,而是看它与过去的方案相比,是不是可以用更少的资源投入去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互联网推动下的“新公益”正在涌现,共同特征是平台化,即将各种资源连接和整合起来,释放社会创新的巨大能量。

二十年来,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而全面的变革和转型,培育和推动着越来越多的分散化、个性化的经济形态,淘宝村正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淘宝村是商业创新,更是社会创新。

文 | 梁春晓 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

...

Read more

互联网革了谁的命?


  20世纪末期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深刻影响到当下每一个人。最直观的体会,当然就是智能手机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一部手机,不仅能完成最一般的实时交流功能,它还可以整合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等多项需求。然而,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变动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更深刻地认识信息技术革命给社会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分析其对当下生产形态、分配形态和消费形态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产生影响的基本逻辑,由此,我们才能认识到其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定义时代主题的基础性意义。

  一、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信息技术的视野出发,人类的技术,无非就是两类,一类是信息技术,一类是其他技术。广义的信息技术,是人类传播信息的手段...

Read more

西方科技巨头格局终会被中国科技企业打破


 

  在日前举办的2016凤凰国际论坛上,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梁春晓在“世界科技浪潮中的中国企业”分论坛中对“中国互联网长期存在的BAT格局在五年内能否发生变化?”、“西方科技巨头占据优势的格局能否被中国科技企业打破?”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梁春晓认为,“BAT格局”正在被打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国外的差距在缩小,有很多企业已经具备了国际水准,比如阿里巴巴。中国已进入虚拟经济时代,需要警惕新技术带来的权力,以及这些不受约束的权力所带来的产物。

  以下为梁春晓发言...

Read more

未来经济形态:人人都是专家,每个人都是U盘式生存


  经济形态从行业到平台转型

  十年前我们在谈中国互联网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当时的新浪、网易和搜狐,但是现在我们早忘了,因为它们的规模跟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那么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一件事情,从外包1。0到外包2。0的转型。1。0的时代,我们强调所有的东西都是你自己做的。比如说当时在三大网站上看到的新闻都是新浪网易的编辑做的,但在2。0的时代,所有东西都是用户创造。腾讯上面的东西不是腾讯做的,淘宝上的东西不是淘宝卖,百度上面提供的东西,也不是百度做的,都是数以万计的网站创造的。它从一个生产者到平台的变化,这三个都是平台。这个变化是非常巨大的。...

Read more

未来商业格局是小前端、大平台


  个性化、品牌化、线上渠道、隐形冠军,这是现在网商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始呈现的一些特征,网商生态包括区域、农村、线上线下融合,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去年的网商研究中很深刻感受到这些东西,这是整个一个变化。

  要谈中国的电子商务,一定是离不开小企业。中国电子商务相当程度上是小企业塑造的。很多人谈电子商务模式,谈阿里巴巴B2B,美国没有阿里巴巴B2B这种模式。阿里巴巴B2B这种模式纯粹是因为中国的小企业的现状而塑造出来的。反过来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又必然会塑造中国小企业的发展,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新商业大陆

  1996年、1997年的时候,我们谈电子商务,很难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