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数字化同步加剧“代际数字鸿沟”


  九年前的今天,2011年9月9日,信息社会50人论坛在杭州成立;今天,信息社会50人论坛与老龄社会30人论坛在这里讨论“代际数字鸿沟”,实在很有意义

  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超级老龄化”,即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早阶段(未富先老)和超稳结构。我国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信息化、城市化同步共振。许多西方国家是在城市化基本完成而信息化尚未到来之时走过了老龄化,而中国是“三化”同步,尤其是老龄化与信息化的同步共振造成了与其他国家的老龄化很不相同的一些特征。老龄化与信息化在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同时(如养老信息化和智慧养老),也引发了日益严重的“代际数字鸿沟”,这是未来20年值得所有人特别关注的严重问题。

  近几年,“代际数字鸿沟”现象逐步加剧,日益严重,在新冠疫情以来的加速数字化应用中尤其突出。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老年人比例快速攀升,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从2000年之前的不到10%,增加到2000年的10%(老龄化社会),到2019年的18%,再到2022年前后的20%(老龄社会)。仅仅用了22年时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就从10%增长到20%,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全国平均数如此,某些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则更高,例如,60岁以上人口占比北京超过四分之一,上海超过三分之一,上海静安区甚至超过40%,都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数。东北也很高,乡村也很高。

  20年前,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仅涉及个别人群和个别需求,只需要进行个别应对就可以了。然而,随着老龄人口比例快速攀升,开始如此之高,再加上与之相关的人群,原先仅涉及个别人群的个别性课题已经变成了总体性课题,具有总体性和全局性,再也无法以一种局部应对的方法来应对老龄化挑战,而是需要一场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的整体转型。

  二是数字技术及其应用的加速发展,加剧了技术应用与老年人能力之间的不适应、不平衡。最近20多年来数字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在加速发展,结果是数字技术应用水平与老年人数字化运用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不平衡与不适应也越来越强烈。

  正是上述老龄化、数字化同步,特别是不断攀升的老年人口比例与加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叠加在一起,使得“代际数字鸿沟”日益加剧,表现越来越突出。

  “代际数字鸿沟”造成上亿老年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上的严重不便,造成事实上的数字歧视和数字隔离——被隔离在数字化生活及信息社会之外,客观上造成和加剧了代际隔阂和代际冲突。然而,“代际数字鸿沟”所影响的决不仅限于老年人,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各种年龄段的人群。今天早上在成都机场值机,前边有一对老夫妇要去新疆,要扫各种码,扫码本身比较麻烦,老人操作又不熟练,操作时间很长,既耽误他们的时间,也耽误后面人的时间。每个人都会因为“代际数字鸿沟”对老人的影响而受到影响,整个社会都会受到影响。“代际数字鸿沟”绝不仅仅只与老年人有关,与整个社会的公平、效率都有直接关系,必将波及影响到各个年龄段。

  老龄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现代化与文明进步的结果,老龄化本身不是问题,出问题的是成千上万以来与年轻社会相适应的一整套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与老龄化不相适应。因此要面对不适应,改变不适应,由此解决问题。如何面对和解决与“代际数字鸿沟”相关的不适应,涉及面非常之广,包括技术、商业(包括产品、服务、应用场景以及商业模式)、法律、公共政策、教育、社会文化、心理等等。

  老龄化、老龄社会是前所未有的超级大事。正如20年前说互联网、数字化是超级大事,很多人未必意识到一样,今天很多人也没有意识到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是超级大事。面向未来,对老龄化、老龄社会的准备与应对,正在成为企业、城市、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不可估量的超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