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玉坤

胡玉坤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学者(2013-2014年),兼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兼职副教授、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妇女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妇女/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担任过若干国际发展机构的社会性别咨询专家或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性别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生殖健康;农村妇女发展;老年社会工作等。主要专著和译著有:《人口、健康与发展:全球化视阈与本土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社会性别与生态文明》(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60年的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中国北方的社会性别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及《生育健康研究与促进》(合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等。

不只是“聪明的经济学”


  前不久,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在世界银行总部一次研讨会上表示,对于希冀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国家来说,保障女性全面参与经济非常重要。美国就业岗位中女性比例从1970年的37%升至目前的48%,若没有这一增幅,美国经济规模将缩小25%。经济学家林毅夫也指出,性别平等是取得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

  促进性别平等是响彻全球的口号。国际社会对男女平等的承诺可追溯到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和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联合国与时俱进地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人权公约,不断赋予其时代意蕴。

  然而,由于根深蒂固的社会性别偏见和歧视,妇女在很多领域仍...

Read more

农地制、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以内蒙古一个村落的六十年变迁为例


 
 
农地制、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以内蒙古一个村落的六十年变迁为例
 
胡玉坤
 
[ 要] 农地制、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是处于国际学术前沿的一个发展课题。迄今对中国乡村这三者之间关系所做的探究不单缺乏以社区为本的实证研究,而且往往忽视了村落层面非正规制度所起的作用。基于民族志田野调查,该文从历史视野勾勒了内蒙古一个村落以往60年土地利用活动的流变及与之伴生的生态后果,并探究了其背后的制度因素。研究揭示,这个村不断变化的土地利用实践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正规制度与嵌入村落社区的非正规制度交互作用的...

Read more

制度、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制度、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胡玉坤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次土地制度的变革不仅促使土地及土地之上其他自然资源的重新配置,而且也引发了土地利用实践乃至乡村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进而影响到了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对内蒙古一个村落60年土地利用实践及其生态后果的考察,本研究重点探究了不可持续发展背后的一些制度性因素。
 
研究揭示,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土地利用活动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正规制度与嵌入村落社区的非正规制度交互作用的结果。宏观和微观层面各种正规与非正规制度机制的缺失都加剧了微观层面的不可持续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县域乃至全国的制度...

Read more

农村妇女问题--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国际政策干预


农村妇女问题
——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国际政策干预
胡玉坤
 
[摘 要] 本文对过去几十年与农村妇女相关的人权公约、国际会议文书、联大决议及联合国系统有关机构的部门政策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文章揭示伴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国际发展范式的流变,国际社会对农村和农村发展中妇女和社会性别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化。1975-1995年间召开的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将农村妇女问题纳入国际发展议程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和《北京行动纲领》仍是当下促进农业和农村中社会性别平等和引领农村妇女赋权的主要立法和政策框架为了更有效...

Read more

国际发展政策中的社会性别与老龄化问题


国际发展政策中的社会性别与老龄化问题
 
胡玉坤
 
国际社会对于老龄化问题是一个社会性别问题的意识和理解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深的。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对老龄化中的性别不平等和老年妇女的关注嵌入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干预之中进入国际发展议程,并经由一系列全球大会逐渐融入了全球政策框架。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分水岭,国际老龄化政策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政策转向,即从狭隘的旨在改善老年妇女福祉的人道主义取向转到以社会性别主流化为战略支撑的更宽泛的发展干预。
 
全球老龄人口的女性化趋势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老龄化在世界范...

Read more

农业的“女性化”脸谱与赋权农村妇女


农业的“女性化”脸谱与赋权农村妇女
 
胡玉坤
 
2012 年,赋权农村妇女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2012 年召开的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56 届会议把“赋权农村妇女及她们在消除贫困与饥饿、谋求发展及应对当前挑战中的作用”作为其优先主题。这次会议审议了秘书长提交的两个报告:《赋权农村妇女以及农村妇女在消除贫穷与饥饿、谋求发展和应对当前挑战中的作用》和《赋权农村妇女: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的治理和制度的作用》。这次会议期间迎来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也选择了“赋权农村妇女&m...

Read more

性别维度与“气候政治”


性别维度与“气候政治”
 
胡玉坤
社会性别维度是全球气候政治中的一个后来者。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 世纪议程》首次将社会性别、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勾连起来,其影响很快溢出了环境与发展领域。社会性别和环境保护这两个主题不仅逐渐被融入各种发展政策中,而且这两个领域本身也开始交汇。赋权妇女
和促进性别平等被广泛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环境和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
较之其他发展领域, 全球气候政治中的社会性别主流化,即在各个领域和层面上评估所有计划对不同性别的不同影响的工作起步较晚。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

Read more

对社会性别与环境互动的研究


 
                         
对社会性别与环境互动的研究[1]
 
对社会性别、环境与发展问题兴趣的日益高涨,出现在从全球到地方各级经济、政治、生态及文化迅速重构的背景之下。 继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1994,开罗)、社会发展高峰会议(1995...

Read more

社会性别、族群与差异


社会性别、族群与差异[1]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及生态迅速重构的全球化时代。植根于社会建构(social construction)的社会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s),同阶级/阶层、种族、族群(ethnicity)、种姓(caste)、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年龄、文化、语言、地区/地域及国家等社会差异和权力等级纵横交织,[2]不仅挚肘着世界各地社会与经济变迁的进程,而且伴随各地社会的转变而发生千姿百态的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尤其是在90年代,女权主义者对这些差异的理论化层出不穷,纷繁复杂...

Read more

全球化冲击下的农村家庭:困境与出路


全球变迁下的农村家庭:困境与出路
 
胡玉坤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重构家庭等社会制度并重塑人们家庭生活的一个主要推手。这无疑是在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浪潮中任何国家都无法控制且别无选择的一个事实。尽管全球化对家庭制度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然而不断浮出水面并进入人们眼底和学术视野的则更多是家庭面临的各种社会风险、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等挑战。由于离婚率的节节攀升以及家庭遭遇的其他困扰,有关家庭危机的惊呼在全球各地亦此起彼伏。
在时代的巨变中,作为家庭制度具体表现的家庭结构、功能和关系的戏剧性变化,在中国城乡也概莫能外在对农村家庭的困境做出判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