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农田作业的女性化现象是一个舶来的新概念。伴随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农业的女性化”问题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男工女耕”和“386199部队”等现象,莫不折射了当代中国种植业主劳力日渐凸显的“女性化”趋势,并成为“三农”危机的表征之一。[1]
殊不知,当下愈演愈烈的“农业女性化”现象,实际上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一个历史遗产,并与那个时代的日常农作实践在很多...
作者文章归档:胡玉坤
一、问题的提出
农田作业的女性化现象是一个舶来的新概念。伴随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农业的女性化”问题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男工女耕”和“386199部队”等现象,莫不折射了当代中国种植业主劳力日渐凸显的“女性化”趋势,并成为“三农”危机的表征之一。[1]
殊不知,当下愈演愈烈的“农业女性化”现象,实际上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一个历史遗产,并与那个时代的日常农作实践在很多...
一、引论
对老年妇女和老龄化社会性别维度的关注,是联合国20世纪召开的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一个不断传承与革新的主题。国际社会对这一议题的最早涉略可上溯到40多年前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继此之后,1980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妇女大会、1985年在内罗毕召集的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和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都一直在不停地探索并构成为国际老龄化政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多个维度而言,北京大会不啻是一个转折点。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妇女包括老年妇女劣势与贡献的能见度也伴随这些环环相扣的全球论坛而...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全球化进程不断提速,人口老龄化在世界范围内也静悄悄地迅速蔓延。迈入21世纪之后,19和20世纪留下的这笔遗产因全球化的激荡正在改变整个世界。21伊始,联合国人口司就推出了《世界人口老龄化(1950-2050年)》(2001年)报告,对人口老龄化的全球过程及其影响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很多数据并得出了若干发人深省的结论:人口老龄化是史无前例的;是普遍化的;是经久不衰且不可倒转的;对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深远、普遍和持久的后果对所有社会而言都提...
一、引论
人工流产低龄化早已不是一个“新闻”。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个问题就逐渐浮出水面。[1]按照官方的统计数字,改革之初的1980年,中国有953万例人工流产手术,1991年达到最高峰时为1400多万例。1995年以来,唯有2008年超过了900万例(917万)。从2009-2013年则在600-700万例之间徘徊。[2] 在已婚妇女人工流产数逐渐下降的同时,未婚未育青年因不安全性活动而导致的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却一直攀升,不但居高不下,而且趋于低龄化。[3]
自80-90年代以来,有...
一、引言
在新近20多年,含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通过各种机制在制止暴力侵害妇女和女童的全球干预中一直发挥了先锋作用。[1]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各国纷纷推出了各种干预举措,中国也不例外。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在2006年审查中国履约报告的《结论性意见》中,促请中国政府通过一个禁止对妇女暴力的综合性法律,并确保公私领域一切形式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构成应依照刑法治罪的一种犯罪。它呼吁中国根据委员会一般性建议 19,立即向遭受暴力侵害的妇女和女童提供补救和保护措施。它还鼓励缔约国提升受害者获得司法和补救的机会。[2]
鉴于对妇...
一、引言
1959-1961年对乡村居民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三年。在1958年狂热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很多地方还搞起了“吃饭不要钱,做活不记工”的供给制。各地农村普遍实行吃饭食堂化,农家既不允许有存粮,亦不得自己烧火做饭。紧随这个乌托邦社会实验的失败,1958年当年史无前例的饥馑便在一些地方悄然而至,而后便在农村和城市各地迅速蔓延,并席卷了整个中国。措手不及的人们程度不等地遭遇了饥荒。可以肯定的是,当赖以生存的集体粮食供应不够“果腹”时,被逼到生存边缘的男女老少并不会听天由命地坐以待毙。当...
一、前言
在所有已知的农耕文明中,性别劳动分工乃至男女分途发展似乎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传统。众所周知,"男耕女织"曾是我国悠长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中一个恒久不变的图景。绵延数千年之久的"男耕女织"系自然经济条件下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一个典型,长期以来被普遍公认为是两性之间一种"天然"的劳动分工。然而越来越多的历史证据表明,农家男女劳力基于生理差异的"你耕我织"存在着一种依存关系。这种劳动安排既不是"天然"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传统农业社会农家理性选择的结果。
例如...
一、国际气候议程中一个迟到的议题
社会性别维度是全球气候政治中的一个后来者。1992年100多个国家的首脑聚首里约热内卢参加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大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在其原则20中特别强调:"妇女在环境管理与发展中可发挥关键性作用。她们的充分参与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大会通过的另一个里程碑般文件--《21世纪议程》--为在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了蓝图。该战略首次在国际政策中将社会性别、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勾连起来。它在18处提到了社会性别,252处提到了妇女,并在题为"为妇女谋求可持续和公平发展的全...
一、概述
国际社会一直很关注农村水供应和环境卫生的改善。1977年,由联合国召集举行的国际水务大会将重点放在因缺乏安全与卫生的水供应而造成的严重健康后果及如何优先关注穷人和水资源匮乏地区的议题上。这次大会还提议开展国际饮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活动。1980年11月召开的联大第35届大会正式做出了1981-1990年为"国际饮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International Drinking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Decade)的决定,并提出了争取到1990年实现"人人...
【内容提要】家庭生存策略及其社会性别维度是一个既关乎历史也触及现实的命题。“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对农村亿万芸芸众生来说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尽管这场“生存保卫战”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展开,但迄今有关家庭生存策略及其社会性别问题的研究仍付阙如。陕西农民侯永禄不间断写了60余年日记,作为见证人和当事人,他为我们留下了有关这场生存危机的一些原始记录。从社会性别视角来解读,侯氏一家人应对大饥荒的生存实践、行动逻辑及资源权力不尽相同,他们的生存策略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本文从社会性别视野勾勒了一个普通农家生存之道的大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