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劲松

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8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建筑工程学士学位。1988年获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3年,先后在北京、香港等地从事房地产项目管理工作。1993年成为世联地产重要创始人。现任深圳世联地产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


       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一世是多少年呢?依《说文解字》解释,三十年为一世,一世过去之后道更。什么是道更,就是大道理、大规则发生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1949年对于1919年就是一个大的变更,1979年对于1949年又是一个道更,一世之内,大道不变,变的都是小道。09年开始进入新三十年,应该是道更,但因为09年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台,使这个道更推迟到了201...

Read more

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 “四个凡是”不能信


  事实上,判断房地产形势是一个非常不讨好的事,我觉得真正的判断形势在中国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从来都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6条,实际上跟我要讲的东西是完全相对应的,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可能是判断未来一个基本的要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判断中国房地产形势有“四个凡是”:

  第一,凡是简单说中国房地产这个事的不能信。比如说明年泡沫要爆,这个就不能信。我们发现在过去一两个月,经济学家陈志武甚至包括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都对未来下了一个基本结论,就是未来泡沫要破,甚至给出了时间,这个坚决不能信。第一个凡是,太简单了。

  第二个凡是,凡是用一...

Read more

创业的大数定律


  创业不要总是想着搞高精尖的创新,一门心思去追求小概率事件(比如成为乔布斯),而是要符合大数定律。

  未知生,先知死

  创业之初,我本想与西班牙某瓷砖技术提供商合资,但没钱、没管理大厂的经验,于是进入门槛极低的房地产咨询服务,既不需要办厂,一开始又不需带队伍,自己努力就可以了,而且市场好理解,不缺客户。如果有一个好想法但不知道客户在哪里,这就走进了窄胡同,成不成功只有天知道。因此,创业一定要市场需求在前。有好产品去找市场,这是小概率事件;知道市场找产品却是大概率。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当一个产品被需求,一定能变成一类产品,也就一定能规模化。企业家不必总想着去研发新产品。...

Read more

下半年房价轻微下跌是大概率事件


  二三线城市限购的传闻已经推高了这些地区的房价。日前住建部提出对二三线限购不再做硬性要求,由当地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恰当调控目标,住建部仅发挥监督和提供标准的作用。针对今年以来楼市调控的种种措施的合理性及成效,房地产行业众多人士意见不一。南方都市报(微博)采访了世联地产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劲松(微博),请其就有关问题提出见解。

  南都:限购传闻已经推高了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陈劲松:我认为这种现象是必然的。比如说江苏,这一大省房地产业光有南京一根顶梁柱还不行。要知道江苏和浙江两省占了中国G D P很大一部分,城市房地产的发展不能只靠南京。各地趋向于均...

Read more

中场休息,修改规则


   201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如何,下半年怎么发展,房价会不会跌,有什么新政策出台,诸如此类,大家都非常关心。实际上我是这样理解的:就如同足球比赛,有上下半场,中间还有个中场休息。中国房地产业在2008年走完了上半场,要不是因为美国金融风暴,以及随之而来的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突然转向,房地产业的调整应该已经完成。而如今,在耽误了整整两年之后,调整还得继续,上半场结束,2011年进入中场休息。

  中场休息要干三件事

  中场休息要干几件事:第一,总结经验;第二,弥补不足;第三,实际上中国房地产还有一个规则修改的过程,确定下半场的基本规则要在中场搞掂。中场会持续...

Read more

房地产界弄错了三件事


  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今天这种局面是必须也是必然,也就是说房地产行业的本轮调控,是不可避免的事。如果不是中央出台救市,2008年的那次调控应该会是相当深的一次,但是美国的经济危机,把整个行业给救了。救了之后,整个行业开始信心膨胀,并且恢复到比以前高出好几倍的状态,大家突然发现中国经济已经离不开房地产,它绑架了中国经济、绑架了银行、绑架了地方政府。这种情绪在整个行业蔓延。

  所以,面对本轮调控,很多业内人的心态就是:“调吧!无所谓。”

  今天我想说的是:“情况有变。中国房地产对GDP、对银行、对地方政府、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没有我们想象...

Read more

中国即世界——《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

  &...

Read more

房地产调控并非病急乱投医


    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今天这种局面是必须也是必然,也就是说房地产行业的本轮调控,是不可避免的事。如果不是中央出台救市,2008年的那次调控应该会是相当深的一次,但是美国的经济危机,把我们整个行业给救了。救了之后,整个行业开始信心膨胀,并且恢复到比以前高出好几倍的状态,大家突然发现中国经济已经离不开房地产,中国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绑架了银行、绑架了地方政府。这种情绪在整个行业蔓延。所以,面对本轮调控,很多业内人的心态就是:“调吧!无所谓。”

 

    房地产界弄错的三件事

 

  ...

Read more

得二三线城市者得天下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所进行的所有救市措施,所谓接近10万亿的总投入,实际上让中国跑步进入了高铁时代。随着近两年建设的高铁在2011~2012年逐步投入运营,原来城市行政区域的划分将被真正打破,中国的城市开始成片发展。在内需驱动下的城市化加速的重点,也悄悄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

  城市化的规律告诉我们,每一次交通的变革,都将引发区域价值的重估。在高铁时代之前,中国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存在巨大差距。拿河北的香河和北京CBD来说,假设两者的通勤时间同样为1个小时的话,北京城区的价格大概是前者的3.5~5.5倍...

Read more

[转载]北京开发商售楼进入裸售阶段!


    今天都下班了,《新京报》和《京华时报》记者争先把电话打进来,询问今天北京市建委继11月1日才实行预售资金监管后,再次发布《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方案管理的通知》。记者很敏感,尤其是这两个重视房地产新闻的大报。

    这个文件,好像意料之中,又好像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的是,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组合拳接连往外打,没啥奇怪;意外的是:这次的预售监管,把开发商开盘所有行为,全部置于政府监管之下,俨然:北京开发商售楼进入裸售阶段。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