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宝元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教授、博士,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理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专家。
   我是一位对人本发展与管理问题具有浓厚兴趣的学者,一个在大学里专注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传道授业解惑职业责任的教书匠。我自以为很真诚、很敬业,但也很愚钝、很固执;关于人情世故方面的事情,往往也很努力去理解感悟,但常常“只会说不会练”;关于家事、国事、天下事,也常常试图纳入自己的“人本”思维框架去关注,但有关评论很可能在正统观念看来有点“异端歪说”。希望来我博客访问的各方朋友,都能以自由宽松、海涵包容、平等互动的心态,与我交流、对话、切磋,让我们把“李宝元博客”经营成共享知识、思想、情感和快乐的人间乐园!
   欢迎你时常过来做客!希望你记住我的BLOG地址,你可以把她添加到你的收藏夹,也可以把她复制下来告诉你的朋友们。

[转载]中国的大学还有救吗?


原文地址:中国的大学还有救吗?作者:张鸣

             中国的大学还有救吗?

                 张鸣

当下的中国,左右分歧严重,如果说两派还有共识的话,那就是都认为大学出了问题。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实际上是很多人的同问。不过,问归问,质疑归质疑,大学的堕落,却依然我故,而且滑落得非常之快。如果说过去我还感觉大学像衙门的话,现在的大学,已经比衙门还要衙门了。好几次记者问我,中国大学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我都回答说,中国足球。

当然,这样的回答,多少有气话的成分。中国的大学,之所以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其实跟中国足球相似,原因是官僚机构导向的产业化,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

Read more

少年凌云志,中西有不同?


:昨日,注意到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黄艺博的新闻,是2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已发表100多篇文章。感到莫名其妙,于是写了几句同样莫名其妙的问句算作我的“微博评论”——这“新闻”是什么由头?这是“新闻”吗?“新闻”是怎么报道的吗?报道这新闻的记者是什么高等新闻学院毕业的?今天又被其父母回应新闻引导,搜索“乾坤如袖——黄艺博中国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博客已成空白。由此看来,此“新闻”确实有被人或有意或无意或善意或恶意地“炒作”之嫌,如此再跟风评论就太没劲了。但忽然在脑海里想起数年前媒体广泛传播的一则“旧闻”,是关于一个叫柯尔伯格的加拿大小伙子,曾...

Read more

计划生育与人本权利


从一个角度看,每一个生命个体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大自然的恩惠”,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他或她给人类社会文明增添了多样性的一分子,所以是“文明的天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这一增量是在人口群体存量已经达到社会资源环境承载阀值的情况下发生的,那么他或她所带来的往往就不是“福音”,而是更多的承载负担和麻烦,是与贫困、污染直接相关的“人口问题”。然而,对于每一个已经来临到这个世界上人来说,就都是拥有平等生存权的独立主体,他或她就天然地拥有自主、自由的选择权,拥有基于“人本权利”进行选择的自由。这应该成为国家人口控制政策所依托的基点。

关于“人权”即人本权利,其实质意义无非是说,要按照“以...

Read more

答《现代企业文化》记者问


记者:近日,上海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一名入职仅半年的员工由于过度劳累引发急性脑膜炎,最终不治身亡。现在,虽然有关方面对是否“过劳死”暂无定论,但小潘的骤然病逝唤起人们对白领工作强度和健康状况的关切与反思。您听到“过劳死”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李宝元:从渊源上来看,“过劳死”曾经是日本人的“专利”,对于国人来说,“过劳死”如果有的话,那也是底层民众的事情,对于高端白领职业人群来说似乎是“新鲜事”。但是,近年来,由于转型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矛盾累积叠加,白领职业人群“过劳死”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此,从人道主义精神、人本主义情感、人性化管理大趋势上来看,无论如何都是恶的、悲剧性和反进步的。但...

Read more

北大女硕士刷油漆的十大可能原因


:“三八”妇女节过去一天了,才看到从河南老家传来的一则妇女新闻:现年33岁苏姑娘(我不知道算不算可以过节的“妇女”),北大环境学院历史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北漂多年后被迫回到南阳老家做油漆工。第一眼看到这则“新闻”觉得很没劲,因为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之类的报道早已成为俗套的“旧闻”,但之所以还能引来那么一大堆口水、眼球和字码,或许是因为在特殊的“节日”将“剩女”、“北大”、“环境”和“油漆”这些“有色词汇”奇妙组合的效应吧。对诸如此类的事我实在没有能力判断是非曲直,于是采取非科学的揣测假设胡说法,将这则“有色新闻”的主人公所临情景的可能原因做个简单罗列,以供博友反思感悟,雅俗共赏。...

Read more

应试教育“死结”何以难解?


按:本文是新浪网2011全国两会特别策划之“公平的路径”第五期破解《教育领域的民生困境》原稿全文。http://news.sina.com.cn/z/2011qglh/gpdlj05.shtml

教育何以成?当年作为拨乱反正伟大成就万民颂扬的应试教育,现如今怎么就异化成为既无公平也没效率的民生难题?成了令千百万家长、学生和老师身陷其中深受其害而又万般无奈恶性循环的黑暗陷阱——这确实是一个在微观层面就事论事怎么都说不清楚而在宏观界域又千头万绪一团乱麻难分难解的宏大论题,也是年年初春两会政协人大代表都普遍关注但岁岁秋末依然如故没有破解迹象的尴尬话题;但是,作为一个常年关注...

Read more

我恍恍惚惚做了个春梦……


我恍恍惚惚做了个春梦:梦见自己是顺流而下的一粒沙石、一根树枝、一叶扁舟……被应试教育狂潮席卷而走,身不由己、疲惫不堪,仰天问苍茫大地:老天爷呀,你能否给我个机会,让我躲避到一个小沙滩、小泥窝、小港湾……停下来稍息片刻,吸吮点两岸大自然的生命气息,看看“这边独好”的美丽风景,思考一下如此顺水而下的最后结局,调整一下未来自己应该有所不同的行走方向……从梦中醒来,我用理性而不清楚的大脑胡思乱想:

——当我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拼命地找“优质园”乃至拍着肚子做胎教的时候,我是不是知道:人生如果是“竞赛”也是一种马拉松长跑而不是百米赛跑,更何况将人生完全看作是与他人竞技竞赛的角斗场,这本...

Read more

打到万恶的应试教育!


教育何以成“害”?当年作为拨乱反正伟大成就万民颂扬的应试教育,现如今怎么就异化成为既无公平也没效率的“民生”难题?成了令千百万家长、学生和老师身陷其中深受其害而又万般无奈恶性循环的“黑暗陷阱”?——这确实是一个在微观层面就事论事怎么都说不清楚而在宏观界域又千头万绪一团乱麻难分难解的宏大论题,也是年年初春两会政协人大代表都普遍关注但岁岁秋末依然如故没有破解迹象的尴尬话题;但是,作为一个常年关注人本民生问题的学人,虽说知道“说也说不清,说了也白说”,但还是觉得有“不说白不说,白说也要说”的必要和理由。于是,借着完成新浪编辑布置的作业,草拟此文。

说千道万、归根结底,当今教育危机根子还...

Read more

一对“中国优质教育才男女”的人生悲剧


提示:这个题目有些混账、无厘头、标题党,请博友看后不要骂我。

据美国媒体9日报道,新泽西州日前惊曝家庭惨剧:现年40岁的旅美华裔女化学家李天乐(音译)涉嫌利用放射性金属铊毒死小她一岁的丈夫王晓业(音译),留下2岁的儿子被当局带走并安置到寄养家庭监护。看了这则新闻,联想到前日关于“美国虎妈”的评论,我寻思着是不是将我那句“大事小事人间事事事人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人人事人”禅语名言,应该改写成“中国家事美国家事都是家国教育大事,跨文化人间事皆涉世界公民教育天下大事”谶语真言?

据悉,李天乐和王晓业分别毕业于北大和清华,李当年在北大曾有一男友,后被王“横刀夺爱”,随后两人双双赴美留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