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英与陈卫平共话《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家》
成中英:中国哲学的两种传统——人伦观和宇宙观
中西方认识智慧:西哲重知识,中哲重伦理
哲学这个概念怎么开始,有没有一种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哲学?过去人们认为,只有西方有哲学,这个说法是片面的。中国文化传统中是否有哲学传统与如何理解哲学有关。四十年前我刚到美国念书时就遇到了“何谓哲学”的困惑。“哲学”一词最早由日本近代哲学家西周教授译成,基本反映希腊“爱智慧”的传统。“哲智”代表一种智慧,也代表一个人的...
作者文章归档:成中英
成中英与陈卫平共话《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家》
成中英:中国哲学的两种传统——人伦观和宇宙观
中西方认识智慧:西哲重知识,中哲重伦理
哲学这个概念怎么开始,有没有一种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哲学?过去人们认为,只有西方有哲学,这个说法是片面的。中国文化传统中是否有哲学传统与如何理解哲学有关。四十年前我刚到美国念书时就遇到了“何谓哲学”的困惑。“哲学”一词最早由日本近代哲学家西周教授译成,基本反映希腊“爱智慧”的传统。“哲智”代表一种智慧,也代表一个人的...
我的学生阎雨博士在写完《C管理模式》之后,又写出《禅与现代管理》一书,把完成的初稿寄给我看,要我写一个序。我虽然工作忙碌,对写这个序不但感到义不容辞而且感到十分欣悦。这是因为他不但发挥了我在《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中的对禅学管理功能的探讨,而且更广泛、深入的研讨了禅宗佛学的发展背景与一些具体内涵,并能用当今中外(尤其中日)企业的许多例证来加以解读、诠释、演绎禅与现代管理的内在关联,使禅的心灵的管理作用呈现的更为鲜明,也更为深入。但什么是禅呢,什么是禅的管理作用呢,它又如何与人的心灵相关?我想基于我的看法进行简短的说明,以为阎雨的新书提出一个我认为重要的哲学基础铺垫。
在生活中,...
成中英
所谓人之为人,从经验上看,人是多种多样的,从最好到最坏都有这个共同点,共有素质是很重要的考虑。界定人,尽量找人与其他动物种种不同的地方,再看是否每个人都能感通同样性质,即使人成为人的性质,是否可以产生一种要求,发挥那个东西。这也是相当科学的。界定人完全就现代人的通性讲,是暂时性的。就人的某个跟其他动物比较不同的地方而不是彻底不同的地方,也是个问题。西方亚里士多德曾把人界定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理性即不是主观,而是针对客观现实认识的能力,思考客观现实作出相应客观现实的结论。凡是理性都与人有关,但它对人性就无完全性把握,人不只...
冯契先生的哲学是从现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的冲击、变革与对其反思中提炼出来的。他的哲学思想不但具有丰富的时代精神与社会生活体验,更具有对自然与社会认识的反思与对此反思的反思的智慧,这自然形成了他的哲学思想的辩证结构与内涵,他把以下三方面的哲学课题贯串起来,组合成他的哲学三重奏或三部曲:第一,他而临的哲学课题是“古今中西”之争,深入到中国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检讨,此正是重建现代中国文化与社会的走向所必须而临的课题,他把这一课题直接联系到如何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问题,因之提出了人们必须认真地去把握中国文化与行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第二,冯契先生为了理解人之为少...
「核心观点」理想的中美关系可以是:相互激发,相互补充,相互带动。中国世纪更多地体现在人文、美学上,而美国世纪体现商业、科技、利益。科技、商业都是生活方式, 是一种资源、方法,艺术、人文则具有一种生活价值、终极价值,中华文化更具有一种艺术、人文理性。
黄田园:这一章的最后一节,请成老师评论约瑟夫·奈教授新著Is the American Century Over?(《美国世纪的终结?》),这本书于2015年3月由英国Polity出版社出版。
成中英:你先概括一下。
黄田园:约瑟夫·奈教授这本书,主要是针对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界,或者是...
在2014年9月举行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召开期间,著名出版人刘明清与国际知名华裔哲学家、国际儒学联合会发起人、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成中英先生就儒家文化的过去、当下和未来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中国文化重视伦理、和谐,‘协和万邦’在今天这个时代很重要”
刘明清(以下简称刘):请您谈谈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的背景。
成中英(以下简称成):我很早就有成立国际儒学联合会的想法。1987年,我在美国写了一封信,转到了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之一谷牧副总理那里。1989年,我到北京参加纪念孔子诞...
一、儒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当代检视
我们大致可以指出,在先秦,儒学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具有发展潜力,是基础化的胚胎时期。基于先秦儒学和阴阳五行思想,汉代儒学可以用董仲舒的政治儒学为代表。至于政治儒学的概念却需再探讨。通过隋唐经典化的过程,宋明儒学逾越了经典的架构,发展出心性宇宙哲学。宋明儒学的发展既是内向的又是外向的,内向的成为心性儒学,外向的成为宇宙哲学,以张载为代表可以看到儒学的易学根源。
近代,从明朝王阳明开始,儒学逐渐内在化成为一套心学,心学也有各种门派,从良知学到现成良知学,实际上形成了早期的生活儒学。明末清初的社会转型危机则导向三大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的危机回应哲学,促成...
一、导言:“后全球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发展——后现代化与后全球化》,讲题中最具有创意的概念可能就是“后全球化”。后现代与后全球化与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有什么关系?乍看可能没有关系,但最后,经过思考,其实关系甚大。后现代化中的“后全球化”其实是人类走向后后现代的机制与动力。“后全球化”就是在事物没有关系当中找出关系,进而开拓一个新的世界观,因为任何宇宙事物根源上都是有关系的,但需要我们去找出关系来。其实这就是中国哲学中万物机体相通、理气一...
我的学生阎雨博士在写完《C管理模式》之后,又写出《禅与现代管理》一书,把完成的初稿寄给我看,要我写一个序。我虽然工作忙碌,对写这个序不但感到义不容辞而且感到十分欣悦。这是因为他不但发挥了我在《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中的对禅学管理功能的探讨,而且更广泛、深入的研讨了禅宗佛学的发展背景与一些具体内涵,并能用当今中外(尤其中日)企业的许多例证来加以解读、诠释、演绎禅与现代管理的内在关联,使禅的心灵的管理作用呈现的更为鲜明,也更为深入。但什么是禅呢,什么是禅的管理作用呢,它又如何与人的心灵相关?我想基于我的看法进行简短的说明,以为阎雨的新书提出一个我认为重要的哲学基础铺垫。
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