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一文

走进第二课堂,共享奥运时光
川粤少年手拉手
我们的未来在哪里?答案在户口
相逢欲执弟子礼
前不久,知名学者张鸣在中国青年报“冰点人物”发表了《有情无情熊景明》一文,唤醒了我的记忆,偶读之,心甚喜,夜不寐,美好往事冉冉起。
张鸣在文章中,讲述了香港中文大学熊景明老师和包括张鸣在内的许多中外学者真诚交往的故事。我也曾得到过熊景明老师的关怀。在又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愿用笨拙的文笔,表达我这个私淑弟子对熊老师的感激与思念。
熊老师是昆明人,196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毕业后下放农村。1979年前往香港,在“大学服务中心”工作,1988年“大学服务中心”归并香港中...
偷得浮生半月闲
唐代诗人李涉在《题鹤林寺壁》中写道:“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所谓“偷得浮生半日闲”,意思就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放松。也可以说是难得在忙忙碌碌的浮生中,有那么一段闲日,做做自己想干的事情。
今年7月,我有幸偷得浮生半月闲。这半个月里,一半在荔乡增城度过,一半时间去了八闽大地。两个礼拜与工作、电脑、股票、QQ绝缘,与书香、友人和大自然为伍,幸甚至哉。
荔乡增城一直令我心仪。记得还是1998年7月1日,我到广州上班的第一天,就和增城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我获得的业务奖励
从1985年第一篇稿件在县广播站播出,到1988年第一次在有CN刊号的省级报纸《江西青年报》发表简讯,我的新闻之路已经走过20年。…………………………………………………………………………&helli...
英才:英语好的秀才
英才:英语好的秀才
教中国古代文学的老张最近可高兴啦,他当上了“硕导”,不仅工资可以小幅上扬,学术地位也趁热攀升,名片换了新的,腰板挺得更直了。
招生计划出来了,张硕导第一次招研究生,就被允许单独带一名开门弟子。他激动地对夫人说:“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三乐也。我也要择天下英才,悉心培养,决不像有些同事那样尸位素餐,误人子弟!”张夫人似懂非懂,对“硕导”更多了几份敬重。
张硕导还特意找出尘封已久的端砚、湖笔和宣纸,裱了一纸“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三尺...
关注农民工成长,推动农民工社区建设
关注农民工成长,推动农民工社区建设
——“农民工与农民工社区”培训开学
“春运”时节,农民工返乡过年热流奔涌,农民工群体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关注中。而此时,由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与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农民工与农民工社区”培训班,也在中山大学菁菁校园如期开学。
来自内地和香港的社会工作者、高校社会学教师、在读研究生代表接受了这次培训。培训内容紧扣“三农”问题,以社会工作者的视觉关注农民工成长,致力于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