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大俗

该老教师退而不休,好多管闲事,不太讨人喜欢。专注教育,好专牛角尖。
他认为中国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要站在巨人肩膀上,这个巨人就是发展了几百年的西方世界。不然要超越他们,中国不知要多花多少时间,多浪费多少钱,多赔上几代人。如何站在他们肩膀上呢?他认为,大批地 翻译西方大学教科书,由当代世界水平的高教知识,去普及我们每年超过500万的大学生是上上策... ...
他推荐你读:1,翻译国外大学教科书与否,对中国发展影响的分析---之一
2,中国开放引进的巨大盲区--知识引进的缺失(TKTP 链)

请多指教


对翻译国外大学教科书感兴趣,认为这是中国跨越式发展的法宝。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明曰夷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明曰夷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本章主旨是讲道的特点:道有非人体感官可探究的属灵的特性,有暗物质性。讲了道的“象”。讲了道的恒一不变;也提到了一旦进入道体,即可知古明今的超时空性。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用眼去看却看不见,称为夷;用耳去听却听不到,称为希;用手去拿却拿不着,称为微。

...

Read more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寵辱若惊,貴大患若身。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寵辱若惊,貴大患若身。

                  

寵辱若惊,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惊?寵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謂寵辱若惊。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道德经第十三章是非常重要的篇章之一,老子提出了天下救赎的两种方式:即政治救赎和信仰救赎,这里之所以用“救赎”而不是用“治理”二字,表示救赎是恒久的,治理是暂时的。 

另一个问题是灵与肉的关系,老子提出了影响人...

Read more

《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

故去彼取此。

 

本章主题思想是:无形的道和有形的物质世界,对应心灵视野和身体器官的看见。如果有形物质世界吸引了人太多的精力和注意力,人的灵眼就会被干扰闭塞,人就会远离大道。所以老子强调要注重内在,要追求至宝无形之道,不要太看重外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人能看见五光十色的外在世界,却看不见道----有眼不能看。

各种美妙的音乐使人陶醉其中,却...

Read more

《道德经》八戒传习录,我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本章主旨是从道的角度说:无,就是无形的大道,他是有形万物的“基因”,先有“无”,然后才有万物。就如一个高楼,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有高楼。图纸类比“无”,高楼类比“有”。

从君王的角度讲,你既然已经佔据了中枢的位置,你一定要谦下虚己,才能让整个系统运行。处高位仍要彰...

Read more

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本章主旨是:人的身、心、灵要与“道”合而为一、不分离。为人处事,及爱民治国要唯道是从。人要向内关注,并信靠无形的道,而把自己和外在的事物放在其次。即从内不从外,功劳归于“道”,不能归自己。因为你是唯道是从,你只是命令的执行人,何功之有? 

河上...

Read more

老子《道德经》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

 妙:道之奥妙,事物背后的原因,是无形的,属灵的层次,是道。

徼:有形的,被造之物,是结果,是肉眼可见,世俗智力能够理解的部分。

欲:这是《道德经》前10个最关键的词之一。不少学者把它看成可有可无的虚词,语气词,

就离道太远了

犹太版道德经,即《圣经》中说:有罪之人不能见神的面。因为神的至洁与公义,污秽的人见神必被击杀。因此才有了基督耶稣作为代罪羔羊为我们赎罪,

洁净我们,世人才得以藉着耶稣与神沟通。


这时人的心被洁净,变回到了亚当夏娃吃禁果之前的原装本心。这个本心与上帝的心是同频率的,能互动的。




...

Read more

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第九章 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


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第九章 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

 

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

本章告诫世人要知足,要适可而止,不要锦上添花。

持而盈...

Read more

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本章藉着天地之长久,来说明虚己为人的重要性,告诫世人要师法天地的不自生之德,才能长久

天长地

天地可以长久地存在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地能够长久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们不自我膨胀,不求自我的利益,不拔高自己所以能够长生长存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所以明道之人,在功名利禄面前后外自...

Read more

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第六章 谷神不死


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第六章 谷神不死

 

这一章在讲道的特点,讲道的永恒性、生育性和属灵的性质,即看不见摸不着,却像空气一样用之不尽。

谷神不死

谷神是指道,不死是指道的存在是从亘古直到永远。天地万物如花开花谢,但背后作为园丁的道却是永不灭亡的。

在犹太版道德经中,这样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  意思也是永恒不死。

是谓玄牝

说道有神秘的生育功能。玄,神秘幽冥不容易理解,是指道有属灵的特性,非眼可见,亦非手可摸,但是它可以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