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给朱教授的发言做一个注解。他刚才提到建档的问题,我现在记不太清了,大概是社区卫生服务协会,诸如此类的官方的组织,说我们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很高,大约有80%多。但是那里面的使用率非常低,75%从来没有使过,建档就放在那了,不用了,走形式主义了,不能使。这个协会提出什么政策主张,希望财政再掏钱,把档案二次利用,我一看财政的钱真是没完没了,像无底洞一样,这是注解。
关于医改余晖提得问题,大家都知道医改有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三年,医疗体制改革当然是一个长远的发展的东西。但是,就像围棋一样,长远的发展事业,但棋得一盘一盘下,每一盘三年,现在到了收关阶段,但有人认为收关说法不好,他们...
作者文章归档:顾昕
新医改难题,美国和中国有一拼
中国新医改的各项配套文件正陆续出台,而各省也在紧锣密鼓地研拟新医改的实施方案。巧合的是,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也在酝酿新医改。奥巴马原本希望国会在8月之前推出新医改方案,但是国会决定把有关讨论推迟到夏季休会之后。美国各方力量利用这一休会期,开展了新一轮的新医改政策辩论。
“美国病”
堂堂美国居然也要搞新医改,这令许多中国人十分好奇。在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美国医疗服务的水平很高。不说别的,众多伤病累累的中国体育明星,都愿意到美国去做手术,让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美元变成了美国的内需。美国的医疗技术以及药品研发也日新月异。为什么在创新上如此超前的美国...
呼吁行政调价是缘木求鱼
中央计划经济不能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在医疗领域,政府允许公立医院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和出售药品来收费,貌似医疗机构都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然而,这种市场化是一种“伪市场化”;准确地说,是一种“行政型市场化”的状态。其伪市场化的主要特征在于,无论医疗服务的付费者是谁,公立医疗机构中绝大多数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都由政府来定,大部分常用药品的价格(最高零售限价、中标价和利润加成)也由政府来确定。很显然,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遗产。
因此,公立医疗机构不得不在行政化与市场化这两种制度体系的夹击下生存,即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与耗...
摆脱危机有赖于财政大规模投入社会性基础设施
本文的题目和构思来源于林毅夫所引发的一场争论。
在刚刚结束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铁公鸡”成为靶子,而且不出意外,有关争论很快延烧到网络世界。林毅夫教授9月11日在论坛上表示,“摆脱经济危机有赖于基础设施大规模投入”。第二天,搜狐网在首页上刊出童大焕的文章,题为“林毅夫的投资卫星是对中华民族犯罪”。与此同时,李稻葵和韩志国也就“四万亿”的利弊隔空交战。
面对经济危机,政府绝对应该出手,而且当今中国政府也有足够的财力出手。关键在于,政府应该如何出手?从小处说,这关涉到政府职...
走向全民健康保险
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在全民医疗保险的推进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以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为主要支柱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出现了碎片化的情形。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而且还对整个社会发展(或民生促进)事业带来消极的影响。
为了应对碎片化所带来的挑战,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改革。转型的方向,就是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现行分散化、碎片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造为集中化、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简言之,走向全民健康保险(下称全民健保)。
实际上,中国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蕴含全民健保的某些制度要素,因此走向全民健保是一种渐进主义的改...
公立医院应“去行政化”
自从2009年1月国务院正式出台“新医改方案”以来,在医疗保障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两方面,“新医改”的进展呈现严重的不平衡。医保改革正在稳步前行;但是医疗体制改革,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却裹足不前。
医保改革的目的,一是通过医疗保险分散百姓医药费用的风险,二是让医保机构扮演“团购”角色,制约医药费用上涨的幅度。可是,如果公立医疗机构主宰甚至垄断了医疗服务市场,而且效率不彰,即使医保改革到位,医保机构也缺少选择权,众多抑制医药费用上涨的改革措施根本无法推动。医保改革对“看病贵”的缓解作...
建立国民基本养老金制度
当务之急是树立养老体系的“第一支柱”,国民基本养老金制度的法定退休年龄可定在65岁,其给付水平最低可定在每人每年1000元
养老金体系的建设始终是民生发展事业的重点之一。中国养老金体系的主要支柱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简称“职工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关于职工养老保险引发大量的疑问和争议,诸如法定退休年龄是否应该推迟、养老保险基金是否存在巨额亏空、职工养老保险的支付风险何时引爆、空账究竟是作为记账工具继续延续还是采取措施做实,等等。
这些疑问的由来以及有关争议如何化解,...
民办医院为何成不了鲶鱼?
很多人认为,既然公立医院的改革如此艰难,那么整个供方改革不妨从放开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开始做起,让新兴的民办医院成为鲶鱼,刺激公立医院进行改革。简单地说,放开增量,缓动存量。
实际上,这正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之一,即所谓的“增量改革”。在二十多年前,当国有企业改革面临困境之时,大批民办企业的兴起和壮大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基本格局,同时也迫使国有企业进行转型。尽管在医疗领域中非营利医疗机构应该占有很大的比重,尽管公立医院与国有企业并非同一类型组织,尽管公立医院所处的制度和组织环境也与国有企业有所不同,但就医疗领域中公立与民办机构比重的调整而言,这样...
中国医疗服务的“伪市场化”
改革开放以来,医院的财务自主性扩大了,与其说是政府行政放权的结果,不如说是政府推卸财务责任的后果。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已经30多年了,目前还在国际上竭力争取其他国家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地位。可是,中国到底有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制度?换言之,哪些社会经济领域真正走向了市场化?这还真不好说。即便如此,很多国民,从学识渊博并承担经邦济世之责的院士级精英,到无力主宰自身命运的平民百姓,都喜欢对“市场化”评头品足,而且常常把中国出现的许多弊端归咎于市场化,但其实都对何为“市场化”...
中国药品费用长期居高不下 远高出国际平均水平
在中国的医疗领域中,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药品费用长期居高不下,而且高出国际平均水平很多。很显然,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居高不下的药费进行治理,即便全民医保发展得再好,政府辛辛苦苦筹集上来的医保基金也会有相当大的浪费,全民医保的可持续性发展也会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