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继兴

刘继兴,生于197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人文系马列哲学本科专业,喜欢“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的人生大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擅长挖掘书本背后隐藏的东西,尤擅在茫茫学海中探幽发微。十余年来,在文、史、哲以及美学、传播学等领域均有建树。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传媒资深人士,文化实业家。先后担任数家都市类报刊的常务副社长、常务副总编,现任报社执行总编、景区董事长等职。现定居太原。

拍案惊奇:河北一法院居然力挺汉奸


江湖行走,确实风大浪急。我从事媒体工作近20年,经历过不少笔墨纠纷甚至对簿公堂,这其实也属正常。法制社会,有些事情非得经过法律才能了结。日前遭遇了一个官司匪夷所思:那就是我的《民国大腕》一书中有篇文章《抗战时投敌的八路军最高将领是谁?》引来了汉奸后人的诉讼,状告我此书的出版单位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且狮子大张口,索赔10万元。

 

开始时,没有起诉我,我很清楚对方是诬告,根本不占理,就没理会。后来发展到把我追加成了被告。所以,我无法沉默了,决心将事实的真相公之于众。

 

抗战时投敌的八路军最高将领是邢仁甫,是河北盐山县人。邢仁甫在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期间,残忍地派人刺杀了威...

Read more

[转载]汉奸后人状告作家索赔十万


    山西籍作家刘继兴近日遇到奇事,因著作《民国大腕》中的一篇文章惹上了官司,状告他的是大汉奸邢仁甫的三个后人,让他“拍案惊奇”的是法院已经一审判决同是被告的石家庄日报给原告赔款2万元。
    《民国大腕》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书中有篇标题为《抗战时投敌的八路军最高将领是谁?》的文,文章称:抗战时投敌的八路军最高将领是邢仁甫,是河北盐山县人。邢仁甫在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期间,残忍地派人刺杀了威望很高的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后又带着小老婆宋魁玲以及极少数贴身随从逃到天津无耻地投靠...

Read more

六一儿童节源自悼念二战死难儿童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给所有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一直是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就是专门为儿童们设立的节日。

 

国际儿童节为何定在每年的6月1日?原来,在这一天的前后,曾发生过令人发指的法西斯暴行,一大批孩子在暴行中失去了生命。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为了报复纳粹派驻捷克斯洛伐克的头目海德里希遭抵抗组织暗杀,派兵包围利迪策村,枪杀了村中所有173名15岁以上的男子和全部婴儿。妇女和儿童被押送集中营。全村104名儿童大多数在波兰切姆诺毒气室被害,战后生还者仅有17人。
  
纳粹还放火烧毁整...

Read more

秦始皇也能闻过即改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从谏如流、闻过即改的心胸与品质,成就了贞观之治之盛世,历来为史家所赞不绝口。殊不知,以残暴名世的秦始皇也是闻过即改的典范。

茅焦劝谏 嬴政接母

    战国早期,秦国在诸强中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秦始皇的父亲子楚(本名异人)作为王子被迫在赵国做人质,由于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自然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致使他政治上不得意,生活上也陷于窘境。

      

    卫国商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

Read more

唯一被追认为皇帝的太监是谁?


魏明帝曹睿即位后,追尊其高祖曹腾为高皇帝,其夫人吴氏为高皇后,直到西晋代魏,这个称号都一直保存着。曹腾也成为曹魏王朝五个拥有帝号的人物之一(魏高皇帝曹腾,魏太皇帝曹嵩,魏武皇帝曹操,魏文皇帝曹丕,魏明皇帝曹睿,因司马专权,曹睿的后继者皆不得享有帝号)。

   

历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仅曹腾一人而已,可谓空前绝后。《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和《后汉书》,均载有《曹腾传》。宋代诗人刘克庄有首诗《杂咏一百首?曹腾》这样写他:“费亭侯在日,乱已有萌芽。养得螟蛉种,犹能覆汉家。”
  

曹腾是曹操的祖父,字季兴,东汉著名的宦官。曹腾的父亲是曹节,字符...

Read more

毛泽东妙评《金瓶梅》


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它借小说《水浒传》中描写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把故事引申开来,写的完全是市井平民生活,详细刻画了官僚、恶霸、富商三位一体的封建恶势力代表西门庆由发迹到暴亡的罪恶生活历程,明写宋代,实为作者所处的明朝“当代史”,深刻揭露了明代后期黑暗腐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毛泽东酷爱读书喜发议论,他曾先后五次评价过《金瓶梅》。


第一次是在1956年。当年2月20日毛泽东在听取重工业部门工作汇报时同万里等人的谈话中讲道:“《水浒传》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的,《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陈晋...

Read more

古代最廉洁的官吏是谁?


于成龙,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离石县)人,少有大志,自幼耕读,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每到一处,都留下了清廉的美名。康熙皇帝称赞他说:“咸称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十四岁的于成龙才开始做官,到遥远的边荒之地柳州罗城为县令。罗城地处万山丛中,偏僻荒凉,少数民族杂居,世代械斗。于成龙刚到罗城时,城内居民仅六家,县衙草屋三间。他“插棘为门”,“累土为几”。在困境中,同来的五名从仆不久或死或逃,而他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迈开宦海生涯的第一步。数年,罗城大治。

 

于成龙在罗城居官七年...

Read more

毛泽东先后8次修改的得意词作


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这里峰高川多,处处奇险。当年,红二十五军、红一、二、四方面军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先后经过六盘山地区,巍巍六盘,浩浩长风。一代伟人毛泽东一首气势磅礴的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使之名扬天下。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与张闻天、王稼祥等一起饱览了六盘山雄姿,毛泽东对张闻天等说:“这里可观三省,快到陕北了”。此时,天空雨后放晴,蓝天白云,秋高气爽。毛泽东居高远眺,目穷千里,看到大雁南飞,想到红军北上即将到达目的地,又联想走过的艰难历程,临风寄景,诗兴勃发,遂吟《长征谣》一首:

&nb...

Read more

历史上公认的三位商圣


从商朝至晚清,古代曾涌现出不少大商人来。但被公认为“商圣”的只有三位:陶朱公、白圭和胡光墉。

   

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末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韬光养晦之计策,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范蠡萌生退意。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首先他到了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但是齐国人知道他有很好的品德和很高的才能,就请他当宰相。由于他退归林下的决心已下,不久又辞官而去...

Read more

毛泽东发动消灭麻雀之战始末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上演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消灭麻雀的全民战争。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958年3月到11月上旬的8个月的时间中,全国捕杀麻雀就多达19.6亿只!而且这场战争的发动者竟然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毛泽东从听取农民反映开始灭“害鸟”麻雀,到最终尊重科学收回了灭雀的成命,为麻雀“平反”,前后经历了5年的时间,也反映了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有个渐进的过程。


被划归四害后,麻雀开始了其悲情时代。

1955年冬,毛泽东听到农民反映:麻雀成群,祸害庄稼,一起一落,粮食上万。在农村长大的毛泽东幼时就深知麻雀对农作物之害,他当即对有关部门发出指示:麻雀是害鸟,能不能消灭它们?时任农业部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