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未都

汉族,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马未都曾任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十余年里他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并结集出版。1981年,《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后,马未都成为《青年文学》的编辑。他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十余年里,马未都以瘦马等为笔名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作品后来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

第六百七十一篇•裂帛


    有一种非常熟悉的声音我许久没有听到过了。下午整理库房,有一件描金的文物用塑料薄膜包裹着,我说这样裹时间长了,说不定哪天潮湿会沾下金来,历史有过这种教训。我问有没有布,工作人员马上找来一块旧绸布,我们比划了一下,布略大一些,于是我手拿剪刀,在布上剪开一个豁口,她顺手一撕,刺啦一声,清脆悦耳,把我一下子拉回童年。

    在我童年记忆的商店里,布店极为特殊,它是个高级的地方,整整齐齐码放着各种各样的布匹。每匹布都被事先缠绕在一块等宽的木板上,依次插在高高的柜台上,只露出窄窄的侧面示人。母亲挑布的时候我总是在一旁看,惊叹这么多...

Read more

第六百七十篇•猫的情感


    人知道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猫也知道猫与猫之间的感情,但人不一定知道猫与猫之间的感情,即便留心也很肤浅,也会以为猫的情感世界仅限于生疏时的对抗和熟知时的依赖。

    黄枪枪是个文静的美女,见到每个人不论生熟都毫无防范,一招呼它就马上凑上前来,让摸让抱,让它走开也毫无怨气。黄枪枪最可能人疼的是你什么时候叫它它什么时候答应,细声细气的,细到多数时候只见它的嘴巴翕动而听不见声音。我不记得黄枪枪出过大声,即使被拖拖欺负至死,黄枪枪也一副牙关紧咬般的默默承受。

    黑包包是个见义勇为的模范,依仗肉大...

Read more

第六百六十九篇•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今天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面对公众,表明国家新的精神面貌。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二为一的国家博物馆,新馆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目前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博物馆,符合我们民族一惯的文化心理:求大求第一。

    我们的确有可以自豪的文化。首先是我们的文化从未间断过,传承有序,世界上的大国大民族的文化不是间断过就是太年轻,没有如此份量感;其次是我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的文化中既有农耕民族的务实,又有游牧民族的灵活;既有我们固守的原则,又有吸收的新鲜血液;再有就是文化乃无形资产,不受富有...

Read more

第六百六十八篇•远去的小黑


    黑包包是我给起的名,博物馆的同仁凭个人喜好都随口叫小黑或黑黑或包包,不管你叫它什么,小黑都一副宠辱不惊富贵不淫的样子。它是一只流浪到博物馆的猫,但浑身没一点儿坏毛病,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不给大家添乱。

    每天上班以后,小黑会来办公室打招呼,你对它热情对它冷淡,它都矜持得要命,喜欢谁就会和谁共坐一张椅子,主人面对电脑时,它面对主人的后背。休息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掏出从家里带来的猫零食,讨它的欢心。那种猫零食让我看有时少得可怜,可小黑从不嫌少,永远保持骨子里的优雅。

    猫和主...

Read more

第六百六十七篇•爆冷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从不缺乏新闻。北京时间今晨两点,地球的另一端的纽约苏富比春季首拍爆冷,其震撼力超过所有明星们的顶级八卦,一个估价仅800美元的瓷器,在中国人的血拼之后,飙升至16,000,000美元,加上佣金是18,002,5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亿2千万,以超过估价22,500倍制造了中国艺术品在西方市场的奇迹。

    这是一个让世人百感交集的时刻。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过去150年,我们祖宗的一件不明身世的宝贝现身拍卖场上,原本苏富比拍卖公司认为此件超漂亮的瓷器可能是民国所仿,因此谨慎地标明“类属民国”,连中文名称...

Read more

第六百六十六篇•盐


    这几天太忙,先是听说买不到盐,后又听说买多了又退不掉。我想中国人真是可怜,自己往死了折腾自己,日本的核还没彻底泄露呢,我们这里慌里慌张地用碘盐抗上的辐射。

    我们真不缺乏激情般的想象。这抢盐的事如同别人家着了火,我们自己回家往被褥上泼了一盆凉水。仔细想想,别人家还没着火,只是冒了点烟,我们就如临大敌般地把自己几乎搞得睡不着觉。我们躺在湿冷的被褥上冷静下来想想,我们为何这样?

    我们无知吗?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人类开始耕种谷物,饮食习惯的改变,让人类开始摄入盐,以维持体内的平衡,...

Read more

第六百六十五篇•瘦肉精


    我小时候副食店最风光的地方是卖猪肉的柜台,售货员一般都是男的,身系大围裙,右手执刀,左手拿一根钢(gàng)刀棍,刺拉刺拉弄得威风山响,看着眼前一溜排不完的队伍。那时百姓日子过得苦,大部分人会说“买两毛钱的,要肥的!”只有我每次排到跟前,总会大声地说:“买五毛钱的,要瘦的!”

    现在的超市和菜市场上已不会有人这么卖肉了。肉是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符合现在人的心理要求。每个买肉的人并没想过这猪肉为什么成了这副样子,3.15那天中央电视台替全国人民揭开了谜底。我从头看到底,百感交集,“瘦肉精”前些年就听说禁止...

Read more

第六百六十四篇•生与死


    我们生下来就要面临死亡问题,只是我们浑然不知。我们能知的是母亲的乳汁,能感受的是母亲的呵护。但死亡并不会因此远去。

    我们稍大一点儿开始知道危险,知道危险离死亡挨得最近,因而学会躲避危险。再大一点儿我们开始了解历史,知道了死亡的门类:自然死是幸福,寿终正寝是修来的福气;飞来的横祸则是半福,命中注定;另外还有天灾,大小不一,闪电劈中一人,海啸吞噬几十万人,说来就来从不打招呼,你也预测不到;还有人祸,首推战争,人类自相残杀,自古就与文明如影随形……

    人类打诞生那天起,我们面临的问题...

Read more

第六百六十三篇•日本地震


    从昨天下午起,日本遭遇强烈地震马上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闻。电视台播放的地震与随之而来的海啸画面,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深夜,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反复看了多次同样的画面,替遇难者祈福的同时想得很远。

    我们这个星球上经历了多少次地震,实际上人类知之甚少,有文字以来的记录都有夸张或缩小的成分,只有画面是真实的。近些年连续的大地震,我们可以从电视上真切感受,体会不在现场依然存在的恐惧。昨天海啸席卷一切,其力量只要看到仙台机场漂浮的飞机和汽车就足够了,平时腾空而起的飞机在涌过来的海水面前瞬间变成了被抛弃的玩具。

 ...

Read more

第六百六十二篇•重庆卫视


    重庆卫视率先在播出时屏除广告,深得百姓之心,但此举未必能让同行高兴。我们的百姓每天花在电视上的时间不能算短,但都自愿,可花在广告上的时间就不自愿了,不自愿也没办法,谁让电视垄断呢!

    商业社会以盈利为目的没错,只要不违背法律,不违反道德,插播广告是自家的权利。可电视台的情况有些特殊,尤其早期建设时使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你用纳税人的钱搭起的平台再赚纳税人的钱,天下的钱也太好赚了吧。

    重庆卫视此举我估计会在行内引起轩然大波,打破已有的秩序一定会刺痛既得利益者。按说日本美国都是唯利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