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任剑涛

任剑涛,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曾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包括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公共理论、行政伦理、当代中国政治分析的研究等。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政治哲学研究”、教育部项目“社群主义、儒家伦理与当代道德生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共理论研究”等研究项目数项。已出版《伦理政治研究》、《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等著作,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华夏英才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教师奖,2005年获第五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人工智能与“人的政治”重生


编者推语: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极大地改变乃至重构人类社会的政治秩序,目前这些变化已经在劳动生产、隐私安全、政治宣传等方面隐隐出现。如何面对可能到来的“技术利维坦”?政治如何在面对技术冲击时保持初心——实现集体的“善”?本文提供的视角是,解决当今的“技术忧虑”,还得从政治方法入手。
 
首发: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2023-5-8

 

人工智能与“人的政治”重生

摘要:启蒙运动为现代政治学设定了“人的政...

Read more

国人深藏一种受害者心态、及势不两立的文化


  告别受害者心态与“战狼”式爱国——现代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世界政治观?

  自晚清“中国人睁眼看世界”以还,由西方人开创的现代“世界”突入自居“天下”中心的中国。如何看待“世界”,就成为横亘在中国人面前的一大课题。对这个“世界”,中国处在后发现代、“被动挨打”的位置,为自己民族的现代不公遭遇感到极度的无奈、愤懑和悲悯,因此,对“世界”怀抱极深的敌意。

  随着中国初步解...

Read more

群体或阶层:中产的中国问题


  中等收入群体或中产阶层的群体结构与社会功能,是一个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这个群体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人群,它对社会政治秩序发挥着稳定还是颠覆的作用?是论者聚讼不下的难题。一般而言,论者对这一群体的社会政治功能抱有不低的期待。国家权力方面也对之戒慎戒惧,既抱有高度警觉,又力图在政策上实现促其增强与利于维稳的双重目的。在中国的特殊处境中,这一话题首先是一个需要脱敏的问题,然后才能较为理性地规划其社会培育与功能发挥事宜。

  中产:群体抑或阶层?

  中产问题涉及到执政党的阶级分析问题,所以它属于敏感的话题。在官方的用词中,中产已经完全不与阶级进行词汇配对,一般使用群体这个词汇来界定中产...

Read more

当代知识界的悲剧——以颂扬国家代替限制权力


 

  问=经济观察报

  答=任剑涛

  问:一般我们通常认为,儒家的衰落是从近代西方对中国的冲击开始的,你觉得儒家的衰败深层原因是什么?经过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碰撞,儒家——包括海外新儒家,是否完成了对这种冲击的回应?

  任剑涛:从1840年开始追究儒家的衰落史,恐怕还是习惯把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为从1840年儒学才开始衰落。我是把明代“王学”的兴起视作儒学衰落的开始——“王学”是“儒学的最后挣扎”。因为“王学”...

Read more

孤傲的心理正在各个阶层弥漫开来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自晚清“中国人睁眼看世界”以还,由西方人开创的现代“世界”突入自居“天下”中心的中国。如何看待“世界”,就成为横亘在中国人面前的一大课题。对这个“世界”,中国处在后发现代、“被动挨打”的位置,为自己民族的现代不公遭遇感到极度的无奈、愤懑和悲悯,因此,对“世界”怀抱极深的敌意。

  随着中国初步解决了发展问题,在经济总量上重回“世界&rd...

Read more

难以贯穿的逻辑——民族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困局


 

  “族群政治与国家认同”这个命题之所以成为我们当下讨论的重大学术问题,可以说是由两个契机促成的,一个是“喜”的契机,一个是“忧”的契机。喜的契机,不管喜的方式如何,反正我们又接近十一了。今年是“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但是我们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时候,有的传媒或社会人士却讲庆祝“祖国”诞生六十年,作为我们的祖国之“中国”怎么才诞生六十年呢?她有长达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表达我们认祖归宗的“祖国”概念,与凸显...

Read more

常态、新常态与非常态——2012-2017年中国的政治发展素描


 

  自2012年岁尾迄今,中国迅速形成了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所熟悉的状态全然不同的局面。有人视之为极大的跃进,有人将之目为倒退。这显然是两个端点上的评价。由于这五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局面演变过于迅速,而且仍然处在疾速变化之中,身处复杂体验之中的人们,很难与之拉开适当距离理性地评价这些变化。但这几年的变化,又不容人们小觑,因为它关涉处在现代化进程瓶颈阶段的中国向何处去的大问题。以此,人们不得不在宏观总体把握这几年变化轨迹的基础上,努力去探寻其演变的路径、动力和走向,以期摸到当下中国社会跃迁的脉搏。

  一、中国三态 

  最近几年,中国呈现出鲜明不同的三种国家态...

Read more

民族主义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好的阐述


在民族国家时代,各个国家都靠民族主义强化民族的认同,维系国家的向心运转。无论是在文化认同、政治认同还是其他方面,这种小群体认同无异于筑起了一道排他的高墙。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人们把古典世界里民族、种族的边界壁垒夯实起来,且几无例外地经历了种族甄别、种族清洗、甚至种族屠杀的惨痛过程,这是民族主义往下的演变线索。

民族主义

二重演变

任剑涛(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民族主义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以后最流行的政治思潮,也是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极为重要的政治理论之一。但政治学界公认的是,民族主义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好的阐述。西方学术界对世界主义的阐释水平,...

Read more

个体艺术应从宏大话语压抑中解放出来


 

  01艺术家在某种意义上是表现自由的最天真的个体

  今天我想讲的话题有几个题目,第一个是艺术家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在我看来,文明是地域和其他诸多条件形成的社会活动的成果,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家本人是作为文化生活的个体,艺术与它所处的文化背景下的个体独特体验及其艺术表现有关。

  从文化身份上讲,我是中国的政治学者,我看袁先生的展览,我每次看展一定要看前言,这是艺术家的自我告白,我注意到袁先生在前言里有一个评价性的文字,而不是叙事性的,这里面有几个是非常重要的:一是你强调爱美、爱创造、爱艺术是人类天性,也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我觉得袁先生实际上已经跨越了文化差异性,...

Read more

逆全球化、民主轴心与全球化重构


  2016年的全球化逆转让人忧心如焚。

  首先是英国的脱欧,让人对超民族国家建构处在领先位置的欧洲联盟前景颇不看好。接下来的一年,人们预期意大利、法国很可能会脱欧。这就更让欧洲联盟这一曾经使人充满憧憬的巨型国家的前景堪忧。当年哈贝马斯那一批殚精竭虑构思超民族国家的思想家,似乎陷入了一种构思未成已灰飞烟灭的可笑境地。至于欧洲因应全球化趋势采取的移民政策、难民政策,在这一轮联盟崩解、逆全球化浪潮中,也备受指责,让力主关上欧洲大门的极右派政客大行其道。其次是美国总统特朗普,选战中就以“美国第一”或“美国优先”为号召,一副逆转全球化取向、转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