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卢锋

卢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致福轩之友讲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年),英国利兹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年)。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经济学原理、管理经济学、中国农业经济、产品内分工与中国经济发展。

房价飙升需要治标,更需破除垄断来治本


 

  在消化房地产过量库存成为我国经济政策要务背景下近期少数大城市楼价飙升引发广泛关注。楼市回暖本应有利于减缓经济下行压力,然而楼价过度飙升对房地产业发展和宏观经济探底回升弊大于利。新一轮楼价异动的认识价值,在于它以近乎自然试验的方式,再次提示传统行政垄断供地体制不利于我国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应对政策固然需采用短期调控措施遏制楼价过度上涨势头,同时更应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针,着力改造传统行政垄断供地体制,以实质性提升房地产供给对市场需求变动的反应弹性与效率。

  楼价异动与调控政策

  我国房地产市场经过一段调整近期出现快速分化走势。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深圳201...

Read more

十年宏调的历史与逻辑


  “异乎寻常的十年”:中国经济 “超预期追赶”

  如果用人民币来衡量,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在这十年与早先时期比较并没有特别大差别,然而从开放宏观角度观察,用市场汇率折算美元来衡量,中国在进入新世纪后增长速度是上世纪80、90年代两倍多,2003年到2012年这十年相对增速更高。

  这个异乎寻常追赶远远超过早先预测。比如据媒体报道,2005年国家领导人在一个外事场合演讲时提到一个预测性看法,认为到2020年我国GDP总量将达到四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三千美元。然而此后经济追赶速度很快,这两个针对15年后的量化指标不到5年就已超过,去...

Read more

如何理解“结构性改革”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经常会有一些政策新表述新说法。我们刚刚在纽约参加经济对话,有一些老外就跟我们说,你们很擅长“变换说法(slogan change)”。后来想一想,政策说法多确实是中国转型期一个特点。比如说最早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特区就是一个开创性新说法,沿海开放大进大出是又是一个新说法,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这个新说法,龙永图先生后来回忆说如果没有这个新说法根本没法跟外国人对话。当然从我个人的观察,大家或许会有同感,并不是所有说法都有这样力透纸背的重大实践意义,也有特定时期很好的政策表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十分有效实施,未能充分转化...

Read more

2016 把“通缩”这个幽灵看个透


  物价跟我们老百姓生活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公众更关注物价上涨。例如2010年年底时任总理温家宝与广播听众交流,有一个听众提到物价上涨问题,说为什么涨价涨得这么厉害,当时还有一些“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之类流行语。温家宝总理中肯地回答说:你的一番话刺痛了我的心,并明确指出中央有决心有能力控制物价总水平上涨,接着介绍当时控制通胀具体政策。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通常情况下物价过速上涨关系民生,决策层会高度重视。然而现在与当年情况截然相反,目前我国面临物价下行压力,有关方面较多关注通货紧缩风险。如201...

Read more

结构性改革与调整攻坚之年


  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高层定调年度经济政策的常规性会议,然而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寻常。从借助市场机制完成周期与结构双重调整要求而言,新的改革组合措施很有必要并势在必行。结构性改革会伴随阵痛,然而有望为中国经济新周期新结构浴火重生奠定基础,成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举措。2016年将是中国经济双重调整的攻坚之年、阵痛之年、谋求突破并最终走向决胜之年。

  结构性改革新政不同寻常

  从公开报道信息看,中国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包括总结当年工作、分析形势并部署来年工作等议程,其中来年工作任务表述集中反应决策层政策思路具有特殊意义。比较十多年该会议...

Read more

“一带一路”的影响与风险


  实施共建“一路一带”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可谓功在当前利在长远,同时这项宏大事业也必然会面临各种困难和阻力。

  就经济逻辑观察,“一带一路”有望带来多方面积极影响。第一,将为中国经济开拓创造更具全方位特点的开放格局。早先中国处于产业链低端,在全球化产品内分工时代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承接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产业区段并向发达国家输出加工品。经过几十年开放发展历练,中国已成功转变为中等收入水平国家,经济发展与结构提升对开放格局提出更高要求。未来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仍有很多扩大合作领域空间,同时与新兴经济体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经...

Read more

反思通缩恐惧


  经济学教科书把一般物价持续上升称为通货膨胀,一般物价下降则被称为通货紧缩。“二战”后半个世纪,全球经济主要被间歇性通胀困扰。然而,过去20年前后情势大变:日本与美欧先后发生通货紧缩,中国也多次面临通缩压力,如何看待通缩,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常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

  美国经济学界重视分析通货紧缩与上世纪大萧条有关。从早年费雪教授的“债务-通缩”学说到当代伯南克教授的“金融加速器”模型,都着力分析“通缩自我强化”效应如何使经济锁定在萧条状态。这方面理论成功与经济大势演变,在不知不觉中形...

Read more

“一带一路”:为什么是中国


   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虽不到两年,近来已因亚投行变局引发全球关注与震撼,甚至有国际人士评论为可与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比拟的事件。“一带一路”为何能很快产生重大影响?这项宏大共建行动的经济逻辑何在?

  为什么是中国?

  可通过观察比较中国与美国实施类似经济外交战略收效情况得到启示。回顾金融危机以来大国竞合博弈,其实美国更早在亚太谋划部署经济外交战略。作为“重返亚太”与“亚太再平衡”总体方针一部分,美国近年多方推动“印太经济经济走廊”战略。在中亚地...

Read more

发改委为何难收手?


据媒体报道,922日前后中国发改委又有两名司局级官员“被检方带走调查”。随着中国反腐风暴的持续,发改委也接二连三曝光贪腐案,该系统司局级以上官员东窗事发见诸报端案件已有十多起。中国经济领域这个位高权重部门成为反腐重灾区之一,引发媒体有关“谁来拯救发改委”的评论,连带还有发改委该收手时就收手之类的呼吁和建言。

 

上述权力寻租与贪污受贿案件,首先当然是少数官员个人违法行为所致,然而其根源也深植于中国转型期体制矛盾之中。只有针对其体制根源切实改革,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规范的笼子里,才能使行政部门该收手时都收手。

 

...

Read more

中国经济的“五个问题”及“四个调整”


中国新近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仍处于双重意义上调整进程中。一方面受发展阶段演进规律与要素价格变动作用,另一方面加上政府相关政策引导,近年中国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与收入结构出现活跃变化。概括而言,第三产业相对第二产业较快增长,民营经济相对国有经济较快增长,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较快增长,农民收入相对城镇人口收入较快增长。

 

最新中国官方公布数据显示这些变化持续展开。例如从投资数据看,今年上半年中国中部和西部投资比东部增速高出2.9%2.3%,第一、第三产业投资比第二产业分别高出9.8%5.2%。工业生产中部和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高出0.42%,股份制企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