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吴晓林

山东莱阳人,政治学博士、博士后。2006、2008年分别获得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学士、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国家公派赴欧攻读博士学位资格,同年进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9-2010年,在牛津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学习与研究,2011年在南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中央编译局博士后工作人员,剑桥大学《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与政治整合、公共政策(养老与环保)、城市治理与社区建设;在《天津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南京社会科学》、《人文杂志》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联合早报》、《华商报》等发表时评近百篇,多被凤凰卫视、《领导参考》(内参)、人民网、光明网、《武汉晚报》、《贵阳日报》、《人民论坛》等转载。

“省长骑车上班”应该得到提倡和持续!


616,山东省省长姜大明骑自行车上班体验能源短缺。当日,所有专车、班车停开,六层以下电梯全部停止运行,办公场所空调无一开放,全省约16万干部职工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见人民网,2008617

这是好事,尽管难能避免地又会有人出来批评说“做秀”,但是这样大规模的“做秀”不管出于怎样的目的,单单从简单的算术出发,就可以看出这一天所节省下来的能源多么的可观。

在地大物博的口号逐渐稀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油气价格不断上涨直接将普通老百姓推到了直接面对资源短缺的前台。惟有政府组织、学校机关这样的公家单位似乎丝毫不受到市场规律的...

Read more

吴晓林:大国国民,应持何种赈灾心态?(华商报)


我们的国民,在这次天灾之后的表现是完全合格的,甚至说是优秀的,这样应急得力、动员及时、全民主动参与的盛事应该具有史诗般的纪念意义载入中华宝库和文明历史。至少在大震之后能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至少能够搁置闲事,尽献绵薄;至少在同胞罹难、情势危急的时刻,海峡两岸念及骨肉,通过关爱弥减隔阂、递长亲情……

看震天的动员口号与铁一般的坚强意志共同聚合力量,看急切的关怀与捐助财物如海潮般一夜间几何式增长,灾区人民失血,我在后方献血,国人就这样通过自身感同身受的灾难体验,与血脉相连的真情实感,瞬间将全中国甚至更远的地方变成了赈灾的战场,遍地都是战士,遍地都是勇士,遍地都是...

Read more

花钱插队,一种可怕的秩序逻辑


  (吴晓林,中南大学公共管理系)

  据报道,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在各个营业网点推出了一项“业务办理加急”的服务项目,出50元加急费就可以在VIP通道享受VIP客户的快捷服务,从而缩短排队等候时间。此举引起了其他一些排队者的不满,认为加急等于是在花钱插队(5月22日《新闻晨报》)。

  应该说,排队时间过长是我国服务行业尤其是流通行业(如银行、交通等)的通病,谁让咱中国人多呢?人一多,需求就越大,队伍就排的越长,等得时间就越多,这本来是个很自然的逻辑。但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此举,却为深受排队之苦的人们注入了一些新的变量,有人欢喜有人忧。在某些人看来,这样一...

Read more

政治伦理:现代政治责任的主动担当


——兼评《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的政治生活从人治到法治、从集权到分权、从等级到平等、从强权统治到多元治理的转轨路向,为政治系统打上了现代印记。以“限政”为旨归的法治运动和以“分权”为载体的多元参与,成为现代政治生活的重要标志。以法的形式框约现代政治、分享权力,实现多元参与的政治主张和政治实践,实际上默认了政治系统的被动性和不规则性,这不能不说是片面性恶论在政治系统的推广应用。应该说,法在政治系统中的作用发挥,为人类的政治实践增添了强制性和稳定性因素,然而,人们在依赖法律的同时,也不能一味地抹...

Read more

政党伦理:政治秩序与有效治理的基本前提




  ------评李建华教授新著《执政与善治》

  (吴晓林,中南大学公共管理系)

  政党领导是现代国家政治过程的基本特征,在现代国家的政治过程中,政党是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主体[①]。政党伦理、政党责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发挥并拓展互动,形成了指引和影响政治秩序的价值导向,直接作用于国家机体,生成政治产品。特别是执政党,在现代复杂多变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夯实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有效整合日趋分散的政治资源,治理日趋膨胀的公共事务,在广阔的决策网络中占据有利节点,推动社会经济进步,都受制于执政党施政过程的价值取向和党组织本身的立党原则。

 ...

Read more

廉政纠风,怎可矫枉过正?


廉政纠风,怎可矫枉过正?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系 吴晓林)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想必这一点谁都不否认。人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无孔不入,在威严的法制面前,谁也不敢一口咬定就能铁面无私,完全避除人情的直接渗入,如若真得面对法情相争,熟人相对,亲朋好友一同掉进法情博弈的圈子,想必法制还真的得给人情让几分薄面,于是有人拼了命拉关系、卖面子...

Read more

吴敬琏老了,大家多担待点


 

吴敬琏老了,大家多担待点!

(吴晓林,中南大学公共管理系,410083

最有良心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同志76了,到了该糊涂的时候了,所以说这些话的时候并不值得我们去骂。中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对于这样一个老人,我们不妨听其言就罢了,骂人?对于他对于我们自己也许都没有必要。但是,我还是想提醒吴老:别犯糊涂。自己说说便罢,个人言论在家里谁也烦不着;既然能够出席两会并作为代表出席两会,就应该清楚自己反应民生、呼出民声的责任。特别是在这么大的政治场合,特别是面对这么多的媒体,特别是顶着良心的帽子,请一定保持清醒!

来看看我们这位尊敬的经济学家兼政协委员的言论吧,语不惊人似...

Read more

黄万盛眼中的价值重建与生活方式!


 12月22日晚,哈佛大学黄万盛教授在李建华教授的邀请下在国际报告厅主讲《价值重建与生活方式》,我不敢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语言来评价之,只觉得这场讲座是迄今以来我在中南大学听的最深刻的、最值得留念和感怀的、触动最大的讲座,别人的讲座再怎么好也只是讲座,可是昨天晚上我却听到了一种大智慧,这种智慧是建构于人类整体之上的责任担当和价值反思。

     我不知道究竟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总之这场讲座的确让我明了知识分子也可以如此伟大,聆听的过程中,思想与思想砥砺,我个人也从中激发出许多有益的主题。在黄万盛面前,特别是在他的思想面前,我知道什么是...

Read more

治理的兴起与研究展望


——《治理与善治》读书报告

 

治理是一种显学,因为它不但直接把脉公共管理现实问题,还在其他纬度连接着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多种理论拓展的学术实践。俞可平先生主编的《治理与善治》一书,紧紧把握当前学术前沿,从治理的概念、治理兴起的背景、治理的纬度、治理的危机,一直到国际关系治理和国内治理的变迁,全方位系统地将治理的主要脉络呈现给读者,与其说是一种学术著作,毋宁说是一种思想洗礼。我读《治理与善治》,主要得出以下启迪:

一:从治理到善治

到现在为止,“治理”一词作为管理术语走向学术舞台已经快接近20年了,从诞生以来,其热度...

Read more

农村“五保”老人的脆弱现状及其矫治


——来自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五保户的调查

吴晓林,牛磊

 

(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对于保障老、弱、孤、寡、残公民的基本生活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县乡财政困难等原因,农村“五保”养老问题面临着较大的考验,由于政府保障乏力,缺乏对五保老人生存权以及发展权的关注,导致五保老人具有“孤、老、病、贫、弱”等形式的脆弱性特质。对这个群体脆弱性的矫治,应该重点着力于从机制上首先保证“五保”老人的物质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