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文勇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在读博士,黑龙江大学讲师。

中国“入市”的经济学分析



一、“入市”——中国入世的“尾巴” 

    在中国成为WTO成员三年之后的今天,“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再度浮出。1986年中国申请“复关”时,自己并不承认要搞市场经济,直到1992年,中国才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当时中国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感叹:“为了‘市场经济’这四个字,我们谈了6年。”在后来的中国“入世”谈判中,与市场经济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成了谈判的焦点,以致在中国最终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文本上,留下一些过渡期条款的“尾巴”,其中之一是:允许WTO成员在15年内在对华商品反倾销调查进行价格比较时,可以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Read more

“泄洪”的战略与战术——兼论市场化,工业化与城镇化


摘要:劳动力与资本、土地、技术等共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但是,相对于农村的劳动力需求而言,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供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负累。囤积起来的庞大的“劳动力蓄水池”,造成“3个人的饭5个人吃”的低效益局面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的“瓶颈”。在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中,政府首次把城镇化提高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其称为城镇化战略。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体制框架——市场经济体制,和主题内容——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内,城镇化在大多数农村只能是个远景目标,更现实些的、更具有操作性的战术应该是农村工业化发展形成产业化来为农村就地城镇化提供...

Read more

从美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转变看中国金融业的未来


摘要:西方国家金融体系可分为两块:一是大陆系国家,如德国、法国等,20世纪至今一直实行混业经营;另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包括英国、加拿大等,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转变。中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与美国有着相似的经历。 在1992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混业经营体系。1992年前后,由于出现了房地产热和证券投资热,大量银行资金通过同业拆借等方式纷纷涌入热门行业,加大了泡沫的吹发程度。因此从1993年起,国务院明确了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的基本思路和框架。1995年以后陆续颁布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规,为我国实行分业经营的金融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和准则。金融业分业...

Read more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理性竞争战略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开放电信市场承诺的逐步履行,竞争不断加剧,“资费调整”势在必行。我国民族移动通信企业应把握好机遇, 根据博奕论经典模型——豪泰林模型所体现的理性竞争实质来看,在短暂的WTO过渡期内,中国移动通信企业应当尽快掌握理性竞争战略,以增强实力,迎接挑战。同时,从国外成熟的移动通信业发展来看,定价必须要顾及广大消费者福利,实现公平。对此,我们采用西方经济学规范分析方法进行了说明。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令人注目。到2002年10月底,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已达26087.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583.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4.95部/百人。按国际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