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海淀区委主委。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公共政策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理事、学术委员。2004年至今,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近20年来主要从政治社会学角度研究比较现代化和农民问题,出版专著《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转型的中国》等十余种。

孙津E-mail:
<a href="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a>

中西结合的误区


  中西结合的误区          孙津

  开放以来,我们追赶的对象、考虑问题的参照都是西方。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不仅“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醒就是针对西方而发的,而且“中国特色”也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自觉性。但是,追赶和考虑问题都是对象性的事情,中国要做的毕竟还是自己的事,于是就说中西方结合,就说相互借鉴,以及就说什么东西要有自己的特色、或者使之民族化。

  上述情况已经成了改革开放的正常规则和心态,但是我总认为,这些做法如果是合...

Read more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状况调查报告》(赖海榕 孙津)简介


书名:《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赖海榕 孙津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7-354-3
版次:2007年11月第一版
规格:880×1230    32开本 15.5印张 399千字
定价:32元
 
内容简介:
       乡村治理近年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注,为了进一步推进相关的理论研究,有必要队已经进行的研究做个系统...

Read more

城乡统筹中新型城市形态创制的要素关系


  城乡统筹中新型城市形态创制的要素关系

李慧芳1孙津2

  内容摘要

       在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各自状况和相互关系决定了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城市本身也会在这个统筹协调中生成自己的形态特征。在城乡统筹的具体实施中,新型城市形态既是一个发展理念,也是一个具体的建设内容和文明形态,因此,至少需要针对几个主要的要素关系进行相应的政策、制度、甚至法律创制。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主要几个方面:1、同一辖区内不同行政级别之间的政府职能及行为关系;2、本地(或常驻)居民与外来(或流动)农村人员的关系;3、不同社会群体与发展取向的关系;4、城...

Read more

中国“三农问题”的体制转型


  中国“三农问题”的体制转型

孙津

  内容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一系列的制度创制,这些要求表明,一直以来全社会关注的“三农问题”进入了一个体制转型的新阶段。文章阐述了这个阶段所必然要产生的一些主要制度创制内容,即在责任制基础上的新型土地生产关系创制;针对粮食经济转型构建发展现代农业的制度基础;建立与生存、生产和生活同一性关系相适应的农村民生统筹制度体系;从城乡统筹的角度促进乡村治理的制度创制。根据这个体制转型的目标和要求,“三农问题”将在中国整体的现代化发展中失去意义。

  关键词&nbs...

Read more

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孙津(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致公党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常委)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关注民生也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如果民生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从性质、特征、以及运作机制等方面来讲,这个“问题”就反映了某些相同和类似事情所具有的普遍性。因此,在实践中我有一个体会,就是在针对具体的事情提出建议的同时,还要注意制度方面的创新。
       就一般情况来说,...

Read more

改革开放三十年,市场经济需创制


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这些成就涉及所有活动领域,也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不过我认为,最具有普遍作用和特征的方面,就是提出并实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是一个自觉的创造和仍需要进行各方面创制的长期过程。因此,这里是在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性的前提下,就与此相关的若干问题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这里说的“问题”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即是指某一类现象或事物自身的矛盾达到了某种程度,以至于如果社会不去解决它就可能影响或造成这方面既定格局的变化。换句话说,具有不得不在普遍意义上进行调整的事情才叫做&l...

Read more

农村土地生产关系及其改革和创制途径


 

  农村土地生产关系及其改革和创制途径

孙津

  内容摘要土地生产关系在一般意义的生产关系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内涵,而农村土地生产关系的状况直接规定着所谓“解决三农问题”的可能成效。在拥有主体、土地本身、以及生产和经营等方面对农村土地生产关系的悬置,制约了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的转型创制;而在与农村土地公共性质相应的产权制度、配套环节、权益分配等方面缺少具体设置的状况,又削弱了农民持续增收以达到共同富裕的能力。因此,当前农村综合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是如何在现有责任制的基础上,创制一种新型的、能够促进和保证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公共土地生产关系。

 ...

Read more

孙津:假面舞会——评洪峰《和平年代》


  假面舞会

     孙津 

       依然是那种冷漠的语调和口吻——这语调和口吻听得实在太多了,这些年里,我疑心,说不定就是那个马尔什么斯的影响,许多中国作家真好像下决心要百年不动摆地孤独:他们总是把许多各式各样的人狐魂影般地凑拢在一个作品里。

  我有些怕看小说,觉得作家们都像小时候看的国产侦探片中的特务。

  然而这次还是读小说了,《和平年代》。洪峰写的。翻开题目,先就心里悚然了一下,感到和平年代如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那一定比战争年代可怖得多。尤其是,藏在和平下面的...

Read more

打开视域,思考“中国特色”


打开视域,思考“中国特色”

张三夕

 

关于现代化的研究文献,不说是汗牛充栋,也可谓之丰富繁杂。今天,尽管有人还在就这个老问题发表新文章,但读者似乎已陷入“审美疲劳”,对此提不起太大兴趣。因此,当孙津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相继推出《转型的中国》(1994)、《中国现代化对西方的影响》(1999)、《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2004)、《打开视域:比较现代化研究》(2004)等四本有关现代化研究的专著后,我们不禁要问:孙津为什么如此执着于现代化问题?他孜孜不倦研究现代化的“道理”在哪里?其现代化研究提供了那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