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说“君子”
中国男人总以“君子”作为一种人格美称,如果说称赞一个人是个“君子”,那一定是最高的评价了,但是,究竟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的“君子”呢?或者说,什么人才配称为:“君子”。
据说,在孔子以前,“君子“多指社会地位比较高的男子,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能“文质彬彬”者,那绝不可能是下里巴人。
后来,在《论语》一书中,“君子”一词得到新的语义:主要指有道德觉悟的人。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与君子相对的,孔子称之为“小人”,以君子和小人对举的话很多,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于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便有了一个标准的尺度,这个尺度,就是主要看他是否有道德觉悟,是否是一个以自我道德完善为人生理想的人。
在“君子”那里,道德不再是处理人际关系而使用的一种手段,而是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追求的代义词。它是关乎个人追求生命终极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为了搏取各种社会名声、地位的手段,具有高于现实社会的超越性。
中国的现代化社会,其实需要大量的道德高尚的“君子”来创造与施治。然“君子多乎哉,不多矣”!
2022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