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的超越知识,跟佛家讲的突破所知障有密切关系。我讲的超越知识,完全是受到佛家突破所知障大法的启示,而自创的一个方便法门。
十多年前网络论坛刚普及时,有个网友想和我讨论信仰问题,我问“你读过道德经、华严经、金刚经、心经、圣经吗?”他说没有。我又问“十三经呢?”他说还不知道什么叫“十三经”呢。我说:“啊——那没法谈了,你还不知道世界上最深刻和长久的信仰是什么?”再一次他想和我探讨预测学,我问“你研究过易经吗?”他说没有。我说:“啊——那没法谈了,你还不知道世界上最高明的预测学是什么?”再有一次他想和我谈辩证法,我问“你会看四柱吗?”他说不会。我说:“啊——那没法谈了,你还不知道世界上最复杂和伟大的辩证法是什么?”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他讲这个知识,有突破所知障的意思吗?没有。知识具有正反两种力量。比如一个落后的地区之所以落后,并非落后地区的人们缺少知识,而是发达地区人们的知识系统已经升级若干版本,落后地区的人们却依然被束缚在旧有的知识系统之中,这个知识系统就成了阻碍进步的反力量——知识障碍。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开放和封闭两种特性,先进和落后的始作俑者都是知识。每一种知识都会打开一扇窗户,同时也会在视界里筑起一道围墙,让你认为“世界就是这样”,于是便在这片知识天空下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这就是所知障。可以用一句英文来描述所知障的特性:Another world, another boundary(另一个世界,另一个边界)。每一种知识都能开辟新视界,但新视界同时又是新的知识边界(障碍)。每一种知识都会形成先入之见,每一种先入之见都是一道知识围墙。知识障碍不是没有知识,而恰好是知识(甚至丰富的知识)成为打开另一片知识天空的障碍,这就是知识的“反力量”。遭遇知识反力量,你便成为不健全的人,永远不可能与那个健全的先锋同步。发展的意思——“发”乃始发,“展”是展开,如果万里长征只走开头几里就停止不前,“发”而不“展”,出发却没有展开,就是受到了知识反力量的束缚。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一个人,所确立的价值取向是前进和发展,那么知识障碍生发的“反力量”会异常可怕。本来知识的作用是让人清楚有效地应用事物,但知识的“反力量”却会遮蔽慧眼,让人看不到最平常的事物本质。
世纪之交,整个地球人都在瞩目和赞颂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英雄比尔·盖茨,可是比尔·盖茨也曾遭遇知识障碍而险被埋没。网络兴起时,比尔·盖茨说过去是PC(个人电脑),现在是PC,将来还是PC,PC就是一切(PC is everything)!难怪其操作系统叫“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如若他执著其说并付诸实施,可能比尔·盖茨在网络普及之前就销声匿迹了,幸而他迅速克服“个人电脑”知识障碍,使其操作系统在网络时代依然称霸全球。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生产商柯达公司最早开发出数字相机技术,但足有一本书厚的研究报告认为,胶卷相机在未来仍有广阔市场。由于知识障碍,柯达让它自己开发的“数字相机”打败了它的“胶卷相机”——2012年1月,拥有130年历史的柯达公司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可谓自掘坟墓啊!撰写这个报告的专家成为“最后的专家”。
在竞争惨烈的开放社会中谋求发展,被知识障碍慧眼的“无明”是最可怕的,佛教大师冯达庵在《佛法要论》中说:“无明有浅有深,浅者属烦恼障,深者属所知障。”可见成事不足,知识障碍是最深的根源。伟大思想家梁漱溟说:“高明的人通达无碍,……没有滞碍,什么事情都看得很通;有碍,是你自己在那里给自己设了妨碍,原来是可以不必的,高明人他就超出来了。”知障是循环的劲敌,而矛盾本身就会强化知障,所以人在矛盾之中经常会“寻短见”;可是解决矛盾的循环,又恰恰需要突破知障。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曾教授八年计算机课程,教了五千多学员,我始终传达一个信息——学习计算机知识本身是小学问,而通过感受引领时代潮流的信息技术,从而克服知识障碍,避免知识“反力量”的反作用,才是最重要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