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之水流过故乡明月
——读程庆昌长诗《徜徉于运河边的吟唱》
晏弘
我曾在中学时代,暑假期间,从太湖跑到合肥哥哥家,溜至四牌楼新华书店,翻读过艾略特长诗《荒原》,劈头一句“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我觉得“季节”翻译为“时节”最好)”,我就被吸引了,接着读下去,看似萧瑟、萎靡、琐碎、断续的叙述,“在老鼠窝里,在那里死人连自己的骨头都丢得精光”,不规则的诗行正如不规则的轮回,长诗分为五个章节,典故与隐喻错综纵横,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呈现划时代新象征主义的丰碑。但其中有许多费解之处,绞尽脑汁,晦涩难懂,只能不求甚解一读而过,糊涂装明白给自己看,从此对长诗心生敬畏。
习诗已成不良嗜好,忙中偷闲总爱伏案涂鸦。平生“耳听之为声,目遇之成色”,耳目视听,三思而下笔成章,尤其喜欢短制。说实话,长诗如野马,骏则骏矣,难以驾驭,唯恐坠空。我的诗友程庆昌艺高胆大,远在苏州,出其不意,写出一首长诗《徜徉于运河边的吟唱》,发表于《中诗纪年》,我羡而慕之,慕而读之,真乃华章宏构,多彩多姿,奔放自如,气势磅礴。诗友圈里读后交流,沈喜阳博士补充一句“笔力劲健,气象高远”,让我想起刘熙载在《艺概》里惯用的点评用语,但寥寥数语,难企奥妙于万一。细读过后,我斗胆写了一些不成文的文字,意在拈花,博得庆昌兄一笑。
长诗《徜徉于运河边的吟唱》分十八个章节,共三百七十七行,前后连贯,一气呵成。讲究传统抒情长诗的押韵,时而转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时间跨度大,情感充沛,意象纷至沓来,开篇就写运河的日出,时空一新:
“裹着浅浅晨曦,跳出
江南温软的怀抱
那艘穿行了千年的航船,就等
在目光尽头”
庆昌兄博览群书,匠心独运,古典文学功底尤其深厚,深得唐诗宋词的真传,识得云水心,遣词造句,长于抒情,花浓、酒浓、情浓,浓得化不开,又使用现代蒙太奇的技法,光怪陆离,于曲径通幽处引人入胜。他喜欢用“青桑”、“青鱼”、“青梅”、“青葱”、“青丝”、“青花”、“青锋”等字眼,也是喻体,是不是永在怀念青春年少的那一段恋情?藏于字里行间,生怕自己遗忘,又怕走漏了风声,令人想起《霍小玉传》里那句诗:“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情郎莫不“认得声”,佳人当然“独自知”了,此处当省略万字有余,哈哈。无论字眼还是词眼,是一个人的心境,亦见灵魂行走时的风尘与羁绊。诗中多处出现“远方”和“灵魂”的字眼,冥想使然,诗人都如此罢。庆昌兄喜欢用“洇散”一词描述流逝的万物,水墨一般,渐渐散开,回音渺茫,回味无穷。他写运河上的纤夫,风里来雨里去:
“盼着那一壶烙下江南的老酒
在骨头缝里,慢慢逸散勾魂的醪香”
苦中找乐,就有盼头,自乐其乐,不然呢?这两句诗,运用了通感,眼前一亮。
徜徉于运河的烟水渺茫间,想像一盏红灯笼,照亮混沌的前世今生,有“羽袖轻挥”,有“凌波微步”,有“皓腕凝霜雪”,那些尘封的故事一一“裂开”。“裂开”一词甚好,有窥探,有惊喜。想像踏浪而来的“槌鼓”,沉没水底的“万千骨头复苏”,“只为践约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个约定”,那个约定朦胧又美好,在诗人笔下复活了。从“吴戈”写到“吴歌”,从“越甲三千”写到“孤舟一叶”,许多来不及做的梦,都一一付与流云,浮光烟影中,想到范蠡和西施,想到过往和美人迟暮,无不是、也必将是尘归尘、土归土,岂不哀哉!
运河岸边多寺庙,庆昌兄写塔尖,写木鱼声声,写花喜鹊,写自己的向往,对于坐禅,如是观:
“坐禅,一万种声音,跌宕
一万种影像,纠纠缠缠
轻轻放下两根骨头
这个世间,便有了生机,无比光鲜”
“两根骨头”随便一搭,便是人字。看似简单的一撇一捺,真真切切,蕴藏亘古气象。虽行走于江湖,人就是要学会放下,放下了就是忘我,忘我了就是真如,真如就是自在。
写到不死的蝴蝶,就是写不死的庄周。写到“荷的魂”沉在水底等一个轮回,就是写凤凰涅槃。雁南飞时,搭乘大雁的翅膀,踏上回家的路,故乡有“简单的美丽”,把十二个月比作“十二座光阴小城”,神来之笔。
“一个树杈,三根树枝,恰似
伸在空中的一只手,三根指头
一个巢,风风雨雨都在
老父亲在的时候说
三块石头架口锅,照样过活”
这种鲜活的语言,富含哲理,又接地气,真是美啊!梦回故乡,写那不起眼的虫子、落叶、霜花、雪花、腊梅,归来依旧少年,呼朋煮酒,梦想花开出尘、奔放,恰似浩荡运河水在身体里流淌,叹道“无数生命老去//无数生命成长”,揭示了新陈代谢乃颠簸不破的真理。读到此,想起吾乡赵朴初先生的临终诗偈,其中有一句:“花落还开,水流不断”,与弘一大师的诗偈“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俱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境界!
不记得哪位诗歌评论家说过,诗歌的作用就是能够给人印象,诗人在创造,读者在发现。博尔赫斯曾在文章中说道,美就是那么明显,那么直接,就像爱情、水果的味道或水那样不能确定,诗歌就像我们感觉附近的一个女人,或者就像我们感觉一座高山或一个海湾,如果我们一下子就感觉到了,为什么还要用别的词语去稀释它呢?这些词语肯定要比我们的感觉脆弱得多。博尔赫斯这些话很像禅学,直指人心,当下领会。既然读到庆昌兄的长诗,从开头到结尾,天地山川万物与我为一,逐一明亮起来,全都明亮起来,情郁于中自然发之于外,昂藏顿挫,随之感动,足矣!如此说来,诗外的唠叨就真是唠叨了。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