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私立大学教育史上的一座无法绕过的丰碑


  中国第一所不靠政府和外国人创办的私立大学——武昌中华大学

  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位于武汉市,简称中华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不靠政府和外国人而独立创办的私立大学。它将中国古代兴办私学的教育传统和近代日本、欧美大学体制相结合,开创出符合近现代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模式。民国元年(1912年),武汉黄陂人陈宣恺和陈朴生筹建了私立中华学校,分设男女两部、中学部,由陈宣恺先生任校长。租校舍于武昌府后街与昙华林两处。同年八月开始招生。为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享有“南陈(时)北张(伯苓)”的美誉。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大学奉令疏散,先西迁湖北宜昌小溪塔,武汉沦陷后,又迁到重庆市南崖米市街。1917年11月,陈宣恺去世,由其子陈时继任中华大学代表人兼校长,定校训为“成德、达材、独立、进取”。周恩来称其为“清苦的教育家”。兴办的中华大学在1912年至1952年的40年办学历程中,培养了恽代英、陈潭秋、林育南、陈昌浩、余家菊、冯友兰、王亚南、光未然、万国权、陈庆宣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取得了卓越的办学成就,成为中国近代私立大学教育史上一座无法绕过的丰碑。

  学问乃立国之本,教育乃强国之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陈时把教育作为启迪民智、富国强民的希望所在,并为此投入了毕生的精力。抗日战争在重庆含苦茹辛重建的第二个中华大学;教育家办学既是一种高尚的价值追求,也是一种迫切的社会需求。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教育是一个国家兴盛的标志。

  蔡律  2024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