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亲人和各地的弟子纷纷赶来,灵柩经赣州、吉安、南昌、贵溪、广信,然后过玉山进入浙江境内,一路上各府县官员和百姓纷纷自发前来护送和吊唁。
嘉靖八年(1529)二月初四,灵柩到达绍兴,在王阳明的伯爵府设灵堂,每天来吊唁者上百人。在门人的帮忙操办下,十月十一日,王阳明被安葬在绍兴兰亭的洪溪高村。
葬礼举行时,有来自全国的数千学生、朋友、官员为他送行,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朝廷冷淡的态度。
王阳明作为朝廷官员,生前为明王朝屡立奇功,被封为新建伯,去世时还担任两广巡抚;同时作为一代大儒及心学宗师,他在朝野都有很大的影响。按照惯例,像他这样的人应该得到朝廷的谥号和表彰,但事实与此相反,朝廷不仅没有嘉奖王阳明,还在忙着讨论如何给一个已经死去的人定罪。
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是明世宗朱厚熜,但直接原因是桂萼等一帮内阁小人。他们扣押了王阳明的奏疏,然后上疏诬陷他返回浙江是擅离职守,并指责他处理思、田事宜措施不当,不应该使用招抚手段,影响了朝廷的威严。此外,他们还指使人攻击王阳明征剿八寨、断藤峡的行为是未奉成命、擅自作主,甚至有人再次诬陷王阳明当年平定宁王叛乱是冒领军功。世宗下令相关部门讨论如何给王阳明定罪,桂萼趁机诋毁阳明心学是“伪学”,建议取消王阳明的所有封赏,并禁止心学。
好在黄绾、周廷等人上疏极力为王阳明辩解,双方争论不下。世宗最后不得已发表观点,他对朝臣说:
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倡导。至于宸濠之变,与伍文定移檄举兵,仗义讨贼,元恶就擒,功固可录;但兵无节制,奏捷夸张,近日掩袭寨夷,恩威倒置。所封爵,本当追夺,但系先朝信令,姑与终身;其殁后恤典,俱不准给。都察院仍榜谕天下,敢有踵习邪说,果于非圣者,重治不饶!
王阳明受到的不公待遇引起他的学生和正义之士的强烈反对,他们奔走呼号,希望能为王阳明雪冤。
嘉靖皇帝去世,穆宗朱载垕继位。隆庆元年(1567)五月,穆宗下令吏部、礼部会议,认为:“王守仁具文武之全才,阐圣贤之绝学,筮官郎署,而抗疏以犯中珰,甘受炎荒之谪。建台江右,而提兵以平巨逆,亲收社稷之功。伟节奇勋,久见推于舆论。封盟锡典,岂宜遽夺于身终?”疏上,穆宗下诏赠王阳明为“新建侯”,追谥为“文成”。
万历十二年(1584),神宗朱翊钧又下旨,令王阳明从祀孔庙。
至此,王阳明一生的功劳和学说终于得到了认可,只是这一结果足足迟到了五十五年。
翻开历史,王阳明的命运与汉代马援将军有着惊人的相似。马援一生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建武二十五年(49),他在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死后遭人构陷,被光武帝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获得平反,追谥“忠成”。唐德宗时,马援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又被加封为忠显佑顺王,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