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考中状元后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在京城有了住所,就写信给父亲,请王伦带着王阳明到京城居住一段时间。成化十八年(1482),王伦带着十一岁的王阳明从余姚出发,祖孙两人一路北上,船经过江苏镇江时,王伦和几个老友相约在金山寺聚会。
文人聚在一起,附庸风雅在所难免。酒过三巡,大家都有点儿跃跃欲试,有人提议即景赋诗,立即得到众人的响应。俗话说文人相轻,这种场合下大家口头上虽然都相互谦让,但实际上不少人暗地里都铆足了劲,想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只见现场有人低头沉思,有人来回踱步,有人念念有词,有人默不作声,气氛甚是凝重。正当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念道:
1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众人一惊,连声称赞:好诗,好诗!回头一看,作诗的原来是个小孩。众人更加惊奇,询问之下,才知道是王伦的孙子。
有人还想再考考王阳明,看他是真的有才华,还是碰巧蒙的,于是就以明月和群山为题,让王阳明再作一首。王伦尚有几分担心,怕难倒小孩子,还想打个圆场就此罢休,没想到王阳明却镇定自如,稍加思索就吟道:
2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于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众人听了连声叫绝。这首诗意境比较独特,类似禅诗,以山与月亮的大小对比,揭示出哲学中相对性的问题。
当然,这首诗和历史上的很多名句相比也许不算什么,但出自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之手,足见王阳明看问题视角的独特性。
1: 自上往下看,江中的金山就像一只拳头打破了扬子江面。
2: 站在这绝胜高妙之处,吹一曲箫曲,可以让那神仙洞府中的真龙都陶醉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