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创新思考框架:借镜台北101阻尼器研发「工具机抑振模块」成功切入空中巴士供应链


跨界创新的困难点不是不懂方法,最大的挑战是「不相信」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像一句顺口溜,发生在别人身上的都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都是「事故」。那我们来欣赏一下底下这个创新的故事吧。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一点点震动都不可以,做为极致精细的工具机,只要内部零件的低频发生共鸣,就会对零组件造成磨损。工业技术研究院智慧机械科技中心组长王仁杰强调,我们发明客制化的阻尼器,可以安装在任一工具机之上,让工艺迈向卓越。

 

随着科技进步,零件走向精细,工具机锻造要求日益严格。工业技术研究院智慧机械科技中心组长王仁杰于8日在「TIMTOS 2023」工具机展接受《关键评论网》专访指出,「一点点共振都不行」,否则零件产生纹路,就是不合格的产品。我们很难想象:高过一个人、宽似台车的工具机,如何在重力的锻造下,还要保持极致稳定,做出令空中巴士(AIRBUS)也买单的「抑振器」。

 

台湾导入抑振模块,抢空中巴士订单

目前,台湾在机械领域产值超过新台币100亿元,也是著名的工具机大国。多年来经济部协助业者,抢攻国际大厂供应链有不错的成果,例如协助亚太菁英导入工具机抑振模块,成功切入空中巴士市场,拿下A320机翼的制造订单。

 

要拿到空中巴士的订单可不容易,它们对于零件有极高的要求,出货产品不能有一点痕迹,但是大型工具机要如何避免共振是大学问。尤其无时都在重击锻造,一直是各国大厂相当头痛的问题。

 

例如:刀具加工时,机械的转速会有好几千转,甚至是上万转,频率非常高。王仁杰说,高频率的震荡都还比较好处理,但若是大型工具机,共振频率非常低,会引发「结构性低频」的问题,就像是人在走吊桥,有些脚步、微风产生的振动频率。

 

物理上,只要频率相对就会有共振,如同吊桥、人的脚步频率吻合,共鸣则越大。工具机的结构性低频,会导致零件精度有误差而产生痕迹,这对航天产业来说是硬伤,也是一大罩门。

 

共振问题:工具机要后天补救,还是要打掉重练?

他说:「这些零件要交给波音(The Boeing Company)、空中巴士。它们要求很高,零组件上不能有纹路(Mark),要非常光滑。」在过去,只要零组件发现纹路等问题,就必须再加一道工序将瑕疵抛平。

 

王仁杰还指出,航天产业追求轻量,如果要抛平,技术很高,还端看这些零组件的大小、材质和质量等都有学问。像是空中巴士A320的机底板;机翼上的工字梁等是否光滑完整。

 

空中巴士(AIRBUS)工人正在组装相关零件。

 

不过,后续加工会衍生许多成本,所以也在下刀切割时,有业者会将机器力度降低。王仁杰指出:「原本我切一刀,这么深有低频问题,我把那个切的深度降再低一点,切削的力量就变小,虽然可以降低低频震荡,但反成效率不彰。」

 

王仁杰点出关键:「一般加工业者使用这样的方式解决结构性低频,可是在航天无法做到,因为它们是要拚加工的效率。」

 

时间就是成本,在商业上谁比较快就有机会抢得市场,如果今天是小零组件要再进行二次加工是比较快的,可是对照航天产业则旷日费时。

 

航天产业二次加工,时间拖更长。王仁杰举例:「你想想看,飞机那个机翅膀多长,机台是五六公尺的纵深、长度,都要走一段时间,而且航天刀具在走的速度是很慢的,不像我们的一般小型刀具在走是一分钟12米的速度在走。」

 

工具机被绑死,重新设计不划算

如果不要二次加工,有没有办法直接在工具机中改设计,降低「结构性低频」的问题吗?王仁杰指出,是可以从改结构,回去重新设计、分析,再回来产在线。但是,他说:「我们在设计结构的人很清楚,这还牵涉结构刚性、重量等,而且改机台结构看似容易,但是后面机台还会衍生岀更多自然频率(natural frequency)的困境。」

 

自然频率(natural frequency):又称特征频率(eigenfrequency),是指一个弹性体受激发产生自由振动,也可认为系统在没有外力或是阻尼的情形下,会倾向于振荡的频率。

 

他解释,一般而言,工具机里面的轮轴、螺丝等,受力方向不同,力道不一所产生的自然频率都不一致。

 

可以简单的把机台的钢构骨架,想象成「筷子」,碰触到筷子的长宽、任何角度造成的共振,间接影响锻造的精度。因此设计者,如果打算从原本的设计图更改、重新制造,也很难以克服这些困境。

 

最不好的状况是,花了许多人力、物力,却发现自然频率没什么变动。此外,机台诞生时已经有大框架,例如大小长宽;相应的界面,也无法逐一调整。王仁杰强调,业者不会因为其中一个的频率问题,连带更新系统接口。

 

其实,过去有业者,不改大结构,试图在机台里面一些「吸震材料」,但是回过头,每一个工具机制作切割敲打,最重要的是「刚性」。而本次工研院研发的抑振模块,像是外挂,可以从外部处理结构性低频的问题。

 

他说:「工具机刚性的连接是一个串联,如果有一个软质材料夹在中间的时候,会弱化锻造效果,也就是系统化的刚性最强、最弱不是从最强者决定,反而是最弱的地方决定。例如:拳头和手肘,拳头很硬,但是手肘关节很弱,整体来说力量就会不足。」

 

借鉴台北101研发「工具机抑振模块」,低频抗振才是关键

工研院研发的「工具机抑振模块」,简单来说是一颗避震器。它可以安装在工具机之中,透过内建驱动马达攒声「相反振频」,彻底解决机械手臂等加工低频振动的问题。相较于过去只能将工具机大卸八块、更改结构的设计而言,更有效率。

 

这种抑振原理,如同台北101的阻尼球,地震来时摆荡,阻尼球跟着建筑物产生反方向的震荡,利用这个方式去吸收震荡而成的震盘系统。

 

台北101的避震阻尼器原理示意图。

 

工具机的条件都被绑死,工研院能做的是在既有的基础上找到另一个解方。王仁杰回忆,当时工具机抑振模块被带去韩国实验,逐一把问题厘清后,在回台打造客制化系统,装到韩国业者的机台上,解决了低频的问题。

 

目前,这一种款新研发「工具机抑振模块」可以应用的产业相当广泛。王仁杰指出:「不限定任何产业,包含了相当热门的半导体产业。」他提及,旧有的系统参数都被绑死,无法快速更改汰换,因此业者需要这样的设备,这是很大的市场。

 

台湾积极研发以外,还有包含西班牙朝这个方向努力。王仁杰说:「台湾还是相当有优势,西班牙虽然也在研发,但是它所使用的阻尼器是跟比利时买的,而我们是自己开发。」

 

此外,工研院研发的「工具机抑振模块」是进化版,过去称为被动式,经过4年研发后已经变成为「主动式」。王仁杰强调, 主动式更聪明,只要有了这个控制盒、主仪器,再加上包含感应、加速器等,变得智能可以预测震动的频率,做到极致细腻。

 

最后,经济部技术处表示,全球工具机产业虽面临通膨、碳中和与疫情等挑战,但2022年台湾工具机产值相比前一年度成长仍超过8%

 

经济部强调,台湾工具机产业主要强在硬件,而软件则是需要再强化的部分,为辅助功能机业者切入高阶市场供应链,经济部技术处近4年投入近百亿元资源开发工具机,使其加工精度更高、效率更快、寿命更久的软硬整合技术。

 

未来,期待将解决工具机厂商的痛点,包括:可大幅提升4倍的加工精度的抑振模块及锻造自动调机软件等,取代现行仰赖国外大厂的进口;另外也开发了智能监控预警系统,可全方面监控检测加工状态,使工具机寿命可提升1.5倍,成为工具机产业发展的利基。

 

参考文章:关键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