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修为:无为
稻田麦子
题记:山客何所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山客
【提要】
1、圣人者,处无为,行不言,教无类
2、任万物,自兴焉,生不有,为不恃
3、功虽成,身不居,唯不居,故不去
4、无为:三个方面,九个层次
我在回复拙文《知人不评,明理不争,看破不说》的读者时,曾经写了三句话:“圣人者,处无为,行不言,教无类。任万物,自兴焉,生不有,为不恃。功虽成,身不居,唯不居,故不去。”
有朋友让我解释一下。首先说明,这是在下学习《道德经》时归纳的。
《礼记·乐记》载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是说物体振动发出声,声音有规律就是音。人之所以发声,是因为人感动于事物而由内心发出规律的言语,即文字、文章。
1、圣人者,处无为,行不言,教无类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智者用无为的方法对待万事万物,不用说教的方法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即使从事教育事业,也不分贵贱贤愚,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何为圣人?何为智者?《黄帝内经》中,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及时。
人类社会中先有真人,是道生之人,比天地更长寿。后来出现至人,比真人要差一些,也很长寿。再后来出现了圣人,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可以活数百岁。故曰:圣人用无为的方法对待事物,不用说教的行为来教化别人。
2、任万物,自兴焉,生不有,为不恃
老子李聃讲: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作,兴起,兴作;辞,告辞。不辞,不辞而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所谓“不有”,即“不以有为有”,不把有当做有。圣人使万物兴作后,不辞而别离开万物,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这么大的作为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居功。
《吕氏春秋》云: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最初创造出生命的是天(宇宙,大自然),养育生命并使它成长的是人。能够保养上天创造的生命而不摧残它,这样的人称作天之骄子。天子一举一动都是把保全生命作为要务的。这是职官设立的来由。设立职官,正是用以保全生命啊。)
老子李聃又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 不宰。是谓玄德。”
是说“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万物呈现各种形状,具体环境使万物长成。因此万物没有不尊崇“道”并重视“德”的。“道”所以受尊崇,“德”所以被重视,就在于它们对万物不加干涉,从来都让万物顺任自然。所以,“道”生成万物,“德”畜养万物,使万物成长、发展,使万物成熟结果,对万物爱护、保护。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养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哪!
3、功虽成,身不居,唯不居,故不去
明智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曰:“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是说虽然“道”使万物产生、繁殖、成长、发育、结果、成熟,但又不据为己有,不恃为己功,不主宰他们。所谓“不有”、“不恃”、“不宰”,即“不以有为有”,不把有当做有。“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功成名就而不居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才有不争之心,才会有成道之果,成道后“道”就不会离开你,道将始终与你同在。
4、无为:三个方面,九个层次
老子的无为思想,概括起来是三个方面:“处无为,行不言,贤者治”。
“处无为”分为三层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管理者做好人、做对事的原则和方法。
“行不言”也分三个层次: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管理者以身作则示范行教,成为好榜样、好老师的标准和结果。
“贤者治”的三个层次: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是成为优秀的、卓越的执政者、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过程和目标,阐述管理者个人修养修为与被管理者和中间管理层三者之间的关系。
2023年2月17日星期五,古虞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