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注册制改革将触发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
文 王杰
重启注册制改革以后,注册制是市场化的注册制吗。答案是否定的。
监管层为了维护支配市场资源的权力,在决策层要求推动注册制改革后,推出了扭曲的没有改革红利的“伪注册制”。表面上看,监管层响应了决策层号召,但实际上却加速了股市失血,与楼市流动性危机遥相再次呼应,触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本轮注册制改革,称之为“伪注册制”,主要理由如下:
注册制改革中没有看到股权融资的增信改革。没有增信改革的注册制改革注定会会沦为上市公司圈钱套利的工具。
融资市场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以信贷为主,增信方式为担保和抵押,直接融资包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的增信为信用评级和担保。信贷融资和债券融资一样要付出较高成本,融资到期要还本付息,而股权融资的增信方式为公司公众化,即公司大股东将一部分公司表决权及管理权让渡给融资者——中小股东及投资者——以避免大股东独占公司决策权和管理权损害中小股东及二级市场投资者。
在股市,上司公司要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就必须将公司公众化。上市公司公众化改造,是股权融资为中小股东及投资者提供投资回报的约束机制,历经股权分置改革,这一点众所公知常识,监管层不可能不懂。
缺乏增信改革的注册制,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因为缺乏基本的约束就会损害中小股东及投资和利益:
其一、缺乏增信改革,上市公司一股独大,一言堂,决策缺乏透明化。决策缺乏透明就会财务造假,虚假披露信息,并可以拒不分红;
其二、缺乏增信改革,一股独大,注册制终会沦丧为家族公司或私人合作企业造假上市圈钱和大股东减持套利的工具,严重损害中小股东及投资者利益。
其三、缺乏增信改革,就会激励那些不愿意让渡决策权和管理权的家族企业和私人合作企业想方设法上市,以获取正常经营无法获取的超巨大额收益,对市场投资者轮番割韭菜,损害投资者利益。
在市场化的注册制下,那些不愿将企业公众化改造,不愿意与投资者共享经营成果的家族企业和私人合作企业就不可能去排队上市。 只有那些愿意与公众分享经营成果的企业才愿意上市,市场就不存在蓄意圈钱和套利的行为。当然,在市场化的注册制下,也就不会出现企业排队上市的中国特色奇观。
显而易见,这一届监管层推行的注册制改革已经异化成了纯粹的无限制、无限度、无节制的圈钱套利工具:是伪注册制改革。而且配套的一系列投资者交易制度也显失公平,有利于机构投资者而损害了散户,同时伪注册制改革还继承了过去旧制度下发新股和再融资定价制度上设定的利益输送机制,从而放任新股发行超募圈钱分赃和再融资过度稀释老股东权益的恶性问题。现在的股市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融资市场,更谈不上投融资的市场,已经变成了纯粹圈钱套利的名利场,谁圈的多,谁套利的多变成了学习的榜样,以至于离婚也成为了股市套利的一门显学技术活。在审批与核准之制下,股市圈钱套利是受限制的,监管层在一定程度上还控制着发行节奏,在“伪注册制”下,发行节奏不再受控制,圈钱套利不再受到限制。
这种圈钱套利工具一旦形成社会效应,非上司企业上市圈钱套利的欲望和激情就会被激发,排队上市在“伪注册制”之下就会成为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股市流动性很快就会枯竭,届时,即便中央政府想救市,也难以作为:假如股市和楼市流动性同步枯竭,将引发资产贬值狂潮,债市大规模违约将不可避免,汇率贬值将掀起惊涛巨浪,资本外流将推倒中国产业资本多米诺骨牌,失业大军走向街头,金融危机与社会危机将同步而来。
2022年初,随着恒大及众多房地产企业的债务“爆雷”,中国股市也开始出现连续二波的杀跌,第一波出现在元旦节前后,第二波出现2022年两会期间,同年3月9日,王杰撰文《谁在制造故事流动性危机》,指出股灾是人为的,并希望“中央政府”在3000点救市,3月16日,副总理刘鹤在金融委召开会议,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股市,并推动了楼市救市政策的出台。
在此之前,王杰撰文呼吁救市只需要呼吁央行,因为在周小川时代,不仅仅是因为流动性的增加会对股楼市起到正向激励作用,能够起到救市作用,而且还因为周小川是一个坚定改革者。郭树清、肖钢都和周小川一样。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是坚定的市场化改革者,但在职时都未完成他们主导的市场化改革。周小川未能完成利率化市场改革,也就未能完成汇率改革,而汇率改革又最终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至今,中国都难以完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是因为利率改革受到众多利益者的反对和阻碍,周小川无能为力;郭树清进入证监会厉行改革结果受到排挤,不得已离任证监会,后来的肖钢就更悲剧了。
2014年国家出台政策,推动注册制改革,肖钢是中国股市注册制改革的首任担当者,他认为注册制改革的前提是: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于是他把改革证监会作为推动注册制进程的首要任务,他要建设透明的证监会,他说“秘密是公正的天敌,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然而,他和周小川,郭树清一样面临同样的困境,在一个权力支配市场资源的环境下,任何削弱政府监管官吏支配市场资源权力的改革都会遭到相关利益者的抵制和排斥,据此,在肖钢离场后王杰撰文指出,肖钢之后无牛市,7年来的股市低迷史也验证了这一点。
肖钢的改革和郭树清一样黄汤了。肖钢和郭树清一样惨淡离场证监会,他们都是在股灾中离场,只不过肖钢时代的股灾更严重而已。肖钢是喊着,改革牛,不差钱,被人利用股灾被赶出证监会的,当时有人炮制股灾时,他并不知情,而不像他之后的两任继任者。后来的股灾都是在喊话市场后,市场才开始杀跌的,人为打压市场是肖钢继任者们共有的作为。
抓住注册制改革牛鼻子的肖钢暗淡离场后,注册制改革被束之高阁,国家决定的注册制改革方向被遗弃,权力支配市场的时代再次到来,排队上市络绎不绝,扛着解决“股市堰塞湖”,扛着“史上最强发审委”,开始了消灭中国股市充裕流动性的进程。
注册制改革重启后,“伪注册制改革”就是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进一步开放圈钱和套利道路的改革,而不是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回报的改革。从早期的科创版与创业板实行注册者的效果来看,两市实施后两市指数一路杀跌,说明改革毫无红利可言。北交所的交易流动性几近枯竭,伪注册制下圈钱套利吃干了流动性,为掩人耳目,被迫引入做市商维持。主板实施“伪注册制”后,市场全面陷入圈钱套利周期,以至于刘鹤副总理救市红利全部耗尽,股市再次杀跌到3000点底线位置,显而易见,注册制改革无红利,这场改革就是一场“伪注册制改革”。
纵观肖钢之后的股市,无论“解决堰塞湖”问题,还是“伪注册制”改革,市场除了无节制的圈钱、套利和利益输送,还充满了打压市场上涨的力量,借以枯竭流动性:2019年当股市冲破3400点抵达3500点一线时(3500——4100点之间是2015年证金等国家队救市买入点,也是国家队套牢位置),监管层反注册制改革大方向,推出所谓“史上最严发审委”,不久,股市盘面发出不再买入信号,启动杀跌。杀跌过程中,监管班子竟无人采取任何措施,放任股市下跌。 直到跌至2440,在市场惶恐中,国家出手救市,在一片救市声中才开始回升。到了2020年,股指抵达3700点一线时,新任监管层又喊话打压量化交易,数日后,股指在再次发出不救市信号,股市开始杀跌。在杀跌过程中,监管层一如前任,放任杀跌。直到一路跌至2022年3月16日3000点一线,市场一片恐慌,在股楼市流动性危机交错时刻,刘鹤副总理在金融委“敲打”相关部门后,股市才开始回升。
这种管涨不管跌、无节制的放任企业上市圈、钱减持套利,上涨时限涨,杀跌时放任的态度,历时7年,已经完成了消灭股市流动性的任务。
在新一轮杀跌中,现在已临近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后环节:当公募基金因利益输送而流动性枯竭,当中小私募基金在杀跌中,灯枯油尽,当散户无奈割肉离场,国际投资者喊着“欺诈市”离场时,看似盛世的信用基石已经跨掉了。近期,监管层表面上响应高层活跃资本市场的号召,先行推出诸如100+1的花样操作糊弄高层号召活跃资本市场,遭学者们嘲弄,在一片公众指责声中不得已又推出限制减持等时段性新规,但拒不进行本质性变革,国内外投资者看不到希望,争先恐后止损割肉出局,市场继续杀跌。更为荒唐的是,在持续不断上市圈钱,市场流动性大幅减少背景下,监管层欲盖弥彰,声称延长交易时间就可以活跃市场,一个被榨干了流动性的市场,延长交易时间,就能增加流动性?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就糊弄一下决策层而已。
和2022年恶劣环境相同的是,经过刘鹤副总理救市后,楼市和股市经过一番波折,历经一年,现在又开始上演双碰头的触发系统性风险的危机。表面上看,这种双碰头似乎是偶然的,其实不然,楼市流动性的干涸和股市一样也是人为造成的。在更大程度上,为了掩盖真相,有人炮制误导论调,导致一系列的松银根救市行为在更大范围内正将楼市的不良风险传递银行业。价格虚高50-70%的楼市是无法通过宽松信贷来支撑的,信贷支撑只会将开发企业和投机购房者的风险直接甩给银行——2016年“首付贷”之后的楼市交易进入投机套利阶段,市场基本上已不存在所谓的刚需和改善型需求。2022年楼市金融化价格泡沫破裂,进入救市阶段后,套利交易又成为房市利用银行机构套取资金止损交易的自救手段——成为系统性风险触发点。一年多来的信贷宽松与近期房地产龙头企业流动性枯竭再次爆雷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民众的主要资产集中在楼市与股市,现在股楼市双双并肩再次下行,意味着中国资产正在加速贬值,这也意味着中国融资担保资产的快速缩水,中国金融业正在面临严峻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点。王杰认为,一旦资产缩水潮触发金融机构挤兑潮,金融业的风险将放大到每一个领域,从而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恒大引发的中小银行挤兑风波只是盛大危机的序曲而已,这一点,决策层必须认识到。
中央应当及时责成中国央行成为股市买方,为股市流动性回转做出努力——历经7年被圈钱套利和来回杀跌,现在有能力的买方除了中国央行,其他机构已无能力——中国央行只能在卖出美元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买入股票资产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之间选择,没有其他选择。同时中央应叫停“伪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和再融资,继续发行新股将不仅会助力流动性枯竭,同时也会导致后续“一股独大”股改整顿成为尾大不掉的问题。
如果中国央行放弃股票资产,股市跌破刘鹤副总理救市后形成的历史低点2863点位“刘鹤底”,市场就会形成崩溃性的杀跌,在股楼市流动性枯竭双碰头的催化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将被触发,资本外流加速不可避免,人民币币值将至少直贬50%,凯恩斯主义长期过度扩张总需求拉动经济扭曲性高增长下的盛世危机届时就会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