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证治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四)


 四、为养生长寿治未病提供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   

左占国

 北京智康国际中医院

2022-3-25

 在“外推内驱”动力机制的推动下,技术总是处于进化发展之中。在主体价值观念的指导下,技术总是朝着技术形态丰富和效率提高的方向演变。技术形态作为主体目的性活动的序列或方式,技术服务于人类目的性活动,并随着目的的发展而演进。理论总是以技术形态的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化而展现其创新创造价值。技术是人与客观世界实践关系的中介纽带和桥梁,是主体智慧的凝聚与外化的结果,更是创新主体目的性活动和发展需求的理性表达。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受社会经济文化的调制,更具有自身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与内在逻辑,时代与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建构技术系统的出发点,也是选择和应用技术形态的根本性因素。技术的发展根植于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实践发展的格局与走向决定着技术演进的轨迹。在养生长寿治未病成为人类主要健康诉求的的现时代,创新养生长寿治未病理论方法与技术,是连接医学主体与客观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人类认识世界分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层次,认识的深度决定理论的高度。养生长寿治未病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系统揭示《周易》太极宇宙阴阳运动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的养生长寿智慧。《周易》提出:“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即示稚阳应护,盛阳宜潜,固阴潜阳,永葆安康。养生,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摄养身心使之长寿的过程。上工治未病是《内经》提出的重要科学命题,包括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等内容。未病先防重点在于养生,要以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为纲领,内容主要包括:法于自然之道、顺应自然秩序、调理精神情志、纠正阴阳之偏、调节阴阳失衡、促进阴阳平秘等方面。《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从人与天地相应的角度论述养生长寿之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冬三月,此谓闭藏……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从人与自然顺应性角度阐述调阴阳而适寒暑的四季养生理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作为养生的最高境界,从人与内心和社会和谐的高度保持心理精神情志平衡的养生价值。养生学说历来都有是动养还是静养,是养形还是养神,养性还是养德,养阴还是养阳,养体(物质)还是养用(精神)等学术之争,到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们自己,怎样选择最佳养生长寿理论方法与技术,怎样保健养生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如何以最简约的方法达到养生长寿目的,经多年养生理论纵深探索终于得出了“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的养生结论。养生源于并融于生活、养生就是顺应自身与自然客观秩序的目的性生活方式,就是坚持寻规合序的生活原则,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达到吃得饱,睡的香、劲头足、精神强的养生目的。生活处处充满养生智慧,真正懂得养生的人就是那些善于将养生长寿之道融于现实生活并习惯于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只有那些懂得为必为之事而非为所欲为、做该做之事而非随心所欲且知进退明舍得辨是非才是拥有生活智慧的人。恬淡虚无、清心寡欲则长寿健康。静心养阴,动形养阳,宜动宜静,识体阴阳。积精全神,一生安康,房事须节制,劳逸有弛张,怡情养性修身心,知命乐天寿无疆。在阴阳证治学科学假说中提出了调平阴阳——长寿健康的科学命题并通过临床系统求证证明,在阴阳证治理论指导下明辨体质调平或平调体质阴阳集聚正气,从而达到调平阴阳——长寿健康和阴阳平衡——久视长生的养生长寿治未病目的,这是主观努力遵循并符合生命体内外阴阳运动规律的必然结果。在生长壮老已全生命周期的不同生命阶段,系统辨识体质阴阳并根据养生长寿之道——法尊乾坤阴阳之总纲,辨证选用阴阳调节剂属性方药调平或平调偏颇体质的阴阳证候,是最终达到调平阴阳---长寿健康久视长生无疾而终美好愿望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