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的记忆


 

 

(王国钧)

最近听说,在南京东郊的灵谷寺,有萤火虫。这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兴趣,纷纷开车前去寻找观看。也有的把拍到的萤火虫照片,放在网上,炫耀了一番。也有的发文,谈了自己的寻萤心情。物以稀为贵。其实,灵谷寺也就是有这么几只萤火虫,就成为了网红的寻萤地了。

但是,对于我这个年已花甲的人来说,萤火虫却是司空见惯,一直闪烁在我的童年记忆中。那时每到夏天,夜晚的秧田上都会有许多飞舞的萤火虫,在深玄的夜幕和清淡的月光映衬下,显得十分的耀眼,放眼望去,好像是银河系,移到了这片广阔的田野之上。它们时而伴随着乘着夜色在田间劳作的农民穿梭往来,仿佛在为辛劳的人点亮灯笼;时而伴随着水田里此起彼伏蛙鸣,闪烁不停,好像在这炎热的夏夜里,吟唱着清凉的小夜曲。

听说古人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照明读书。童心驱使,我也曾作了尝试,用了一个酒瓶,捉了一瓶的萤火虫,看看能否照明看书,但当我把装满萤火虫的瓶子,拿到房间里,关了灯,拿出课本来看的时候,却发现根本看不见字——光太弱。于是,我便就对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转念一想也许古代竹板上的字比现在的大,所以,看得见一些。后来上初中在批判《三字经》时,才知道原来这个传说出自这本书上:“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说的是晋朝人车胤的故事。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像我一样效仿过?更不知效仿的体会。不管怎么说,这个传说是鼓励人勤奋苦学的,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充满着正能量,我们要学习古人的好学精神,而不是东施效颦,机械地模仿其形式。

往事依稀,风雨沧桑,许多年过去了,我几乎没有再见到过萤火虫。萤火虫飞舞的夜空,化作一个星光灿烂的梦,交织着浓浓的乡愁,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林立高楼的灿烂灯光,取代不了人们对那星星点点荧光的追逐;互联网上的荧屏,也永远诠释不了那微弱的自然之光。

莫让这个萤火之梦成为过往的历史啊!

2022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