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说“四少”、“五难”与 “五宜”
中条山客
在道家颐养中有“四少”、“五难”与“五宜”之说。
“四少”出自明代息斋居士编撰的《摄生要语》:“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简洁直白,意思明了,养生须知道。
“五难”,出自三国时期魏国嵇康的《答难养生论》中养生有五难,有碍于养生之道的五种情欲:“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意为过分追求名利,狂欢暴怒,贪恋淫声美色,浓酒肥肉膏梁厚味不断,过于伤神思虑,人有此五者,则难以颐养天年。
南北朝时期南梁江淹先生《杂体诗-许征君询自叙》中有句:“五难既洒落,超迹绝尘网。”
《宋书-傅亮传》有句:“五难之根既拔,立生之道无累,人患殆乎尽矣。”
“五宜”是道家养生的简单诀巧,亦出自《摄生要语》:“发宜多栉,齿宜多叩,液宜常咽,气宜清砾,手宜在面,此为修昆仑之法。”唐代孙思邈先生《孙真人卫生歌》中:“发宜常梳气宜炼,齿宜频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指摩常在面。”
保持“四少”,克服“五难”,常常做些“五宜”的小动作,不亦乐乎?
2022年1月27日星期四,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