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亦落
近日腾讯旗下的手游《光与夜之恋》发布公告称,凡是经实名校验确认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用户,将无法登录游戏。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更好地营造和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游戏环境。
《光与夜之恋》是腾讯今年推出的一款“乙女游戏”,也成为了腾讯旗下首款“18禁”的游戏。虽然以前腾讯也有青少年防沉迷机制,但这是第一款完全禁止未成年进入的游戏。那么“乙女游戏”中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乙女”一词起源于日本,原意是未婚的年轻女孩。不过乙女游戏并非只有这类群体才能玩,而是以女性为主要目标用户,以男性为攻略对象的恋爱模拟游戏。角色配置基本是“一女多男”的形式,强调剧情和人设,通过男女角色之间的对话增加亲密度,从而推动剧情展开。
乙女游戏在日本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而中国的乙女游戏是在2017年《恋与制作人》火爆之后才算真正为大众所知。在该款游戏中,玩家是“傻白甜”女主,而四位男性角色则拥有不同类型的帅气和人设:腹黑、霸道、温柔、阳光,集齐了几乎全部言情小说男主的类型,加上顶级声优的加盟,充分满足了女性玩家声控和颜控的特质,还可以根据自身喜好挑选男主,而且游戏的形式比起言情小说更有代入感,作为女性玩家真的很难不心动。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更多的中国女性追求自由,越来越抗拒恋爱和婚姻,社交恐惧症、单身经济都成为了年轻一代的显著特质。女性在现实中很难找到满意的另一半,因为真实的人都是有缺点的,完美男性根本不存在。
于是许多女性沉迷于和“纸片人”谈恋爱,这些形象来源于小说、动漫或游戏。乙女游戏就是为满足女性对男性的最高期待而打造的,和以前许多女性爱看韩剧就很难在现实中谈恋爱是一个道理,乙女游戏能够带给女性玩家一种“妄想恋爱”的感觉,加之相关的制作技术逐年提升,真实感更加强烈,对女性玩家的吸引力也就更大。
《恋与制作人》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乙女游戏市场的潜力,引得许多巨头也加入这一行列。
腾讯在2019年推出现代向乙女游戏《食物语》,将国风美少年和传统美食相结合,也是找来了配音行业的不少大佬加持,然而营销热度过后反响却一般。
网易紧随其后,推出了古风向乙女游戏《遇见逆水寒》,场景设定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汴京。不过虽然有《逆水寒》这个大IP作为基础,也并未掀起太大水花。
此外,还有字节跳动发行的《灵猫传》和华清飞扬旗下的《掌门太忙》等乙女游戏,都曾引起过一阵关注。
但这些游戏终究都没能复制当年《恋与制作人》的盛况。如今的《光与夜之恋》在情节设置和人物设置以及玩法等方面同《恋与制作人》有颇多相似之处,看上去算是比较有前途。
然而由此又衍生出了一些问题,例如“饭圈化运营”。因为想要在这些游戏中获得更好的体验,都是要靠玩家真金白银的投入,也就是“氪金”。玩家会拿出很大的热情和精力支持自己喜欢的角色,甚至会凭借自己的喜好操控官方。
这种风气从《恋与制作人》开始,隐隐有在《光与夜之恋》中复起的趋势,这或许也是该款游戏禁止未成年进入的重要因素之一。最近国家相关部门出手整治饭圈文化,一些乙女游戏似乎也撞上了“枪口”,这可能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总体来看,乙女游戏的市场仍有无限潜力,不过游戏分级制度的实施也迫在眉睫,《光与夜之恋》未成年禁入的规定或许能给其他乙女游戏做个榜样,让这一领域在未来更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