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果一个人总是以打工者的心态来对自己的工作,即使有重大机遇降临到自己头上,也意识不到,更把握不住。
看到这么一个故事,话说一个老木匠向老板提出辞职,要回家颐养天年。老板念在老木匠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十分不舍得他走。于是他对老木匠说,“您临走之前,能不能再为我建造一所房子?”老木匠欣然答应了。老木匠心想,“反正自己马上就要离开了”,于是他不再认真,选料很随便,做工也很粗糙。房子很快就建好了,他去找老板,要离开。老板把新房子的钥匙递给他说,“这就是您的房子。”老木匠听后,十分后悔,更是羞愧万分。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故事,有人会说,老木匠的职业觉悟低,应该善始善终;有人也会说,老板平时可能待老木匠不好,老木匠根本就不敢奢望这所房子是给自己建造的,于是想最后报复一下老板,却自食其果。我想说:“如果一个人总是以打工者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即使有重大机遇降临到他头上,他也意识不到,更把握不住。”
什么是打工者心态?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得过且过。打工者心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老板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老板让我干到80分,绝不干到81分。在打工者心中,工作是给老板干的,是给客户干的,不是而自己干的。因此,只要有机会,就降低工作标准,偷工减料,敷衍了事。当然,他最后也只能是一事无成。
故事中的老木匠,看似平时工作勤勤恳恳,实际上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主动为之,而是被迫的,因为有老板的监督。或者是为了不让老板炒鱿鱼,不得不这样做。但他内心是痛苦的,因为他本不想如此勤奋工作,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没有养成自我加压,严格要求自我的习惯。
我还听到另外一个故事: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名员工在马路上看到一辆丰田汽车沾满了污泥,他就主动上去为车主擦洗干净汽车。别人不解,问道:“车已经卖给车主了,与你还有什么关系?”他却说:“汽车虽然是卖给车主了,但在我心里,汽车还是我们的汽车。汽车沾满污泥,会影响我们品牌的形象”。丰田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或许与员工这种主人翁的精神分不开吧。
当然,员工不是企业的主人,不可能要求每个员工都具有主人翁的精神,对企业的长远利益负责。但是,企业的确是每个员工成长的平台,要想利用企业的平台提高自己的价值,进而成就自己,就必须放弃打工者的心态,热爱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地做好每项工作,或许机遇就会与我们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