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马
曾几何时,航空公司推出了选座位需要额外加钱的服务,起初的时候人们还不怎么接受,觉得航空公司赚“昧心钱”,但后来也见怪不怪了。不过,即使如今,还是有航空公司“不屑于”推出选座费的。当然,也有一些“廉价航空”对此还是乐此不疲的。还有就是一些超远途航班还是喜欢推出一定比例的“伸腿费”。不过,对于用户来说,可以选择的更多的还是普通的不加价的座位。
如今,电影院线也开始实施选座费了。习惯观影的朋友都知道,电影院里的座位是有最佳的观影区的,也就是那些居中的区域。通常情况下是先选先得,并没有所谓的座位区域好的需要额外再加费用。不过,现在的一些电影院线,推出了不同区域座位的不同价位。无论是早来得早购买的,还是后来者,愿意多花钱的,直接把座位的价格明码标价了。
或许人家这样做并没有不妥,因为在购票的第三方平台上直接按照颜色区分了座位,并且直接给出了不同座位的不同价格。当然,在院线直接购票的用户,能看到座位图,但貌似没有价格的匹配图。有人会说,既然商家已经明码标价了,貌似也没毛病啊。
只是,不知道如今的院线是不是真的已经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了?真的在任意场次都可以推出选座费的程度了吗?如果一场本来就销售不出去几张票的时候,还要针对不同座位进行不同的定价,是不是多此一举?
即使对于那些比较热络的影片,真的是一票难求的时候,比如春节等特殊节假日的时候,大部分场次是经常满座的,这时候票价已经涨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了,貌似选座费也是多余的,因为票价涨了,即使位置不好,依然可以卖出去。而对于位置好的座位再加价的话,就更“黑心”了。
那么,院线的选座费究竟在什么时候使用比较好?貌似并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时间窗口。不过,如今,确实有一些院线就是这么实施座位费的。或许仅仅是利用周末或者小长假的时候,到院线观影的人比较多的时候吧?
众所周知,近年来,进入院线观影的人越来越多了。今年春节贺岁档又创出了票房新高,但此后的几个小长假的表现很一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此前集中消耗了人们的观影热情。
今年暑期档又有大量的国产影片来袭,市场的预期也很大,但是不是能够掀起一股暑期档的强烈需求,目前还没有看到。院线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如今市场回暖,但是对于座位的不同区域进行不同定价,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了?
这也是,为何一些电影院线即使推出了黄金座位的高价票,观影的人并不买账,宁愿选择在那些位置并不太好的区域,让黄金区域空空落落,也不愿意都花那10-20元。本来上座率不高的影片,为何商家还如此吃相难看呢?
从某种程度来说,电影院线想赚取更高的利润,但是对影片受欢迎程度,以及本身的市场认可度并没有精准地摸清。此外,不同影片的受欢迎程度本身在票价上已经有反映,如果还想再剥一层皮,再赚取更高的一份利润,本身就是很难看的一种吃相了。况且本身并不是一票难求的影片,越来越多的院线,越来越多的影厅和屏幕,靠座位区间再多收取一份价码,普遍的人是不赞同的。这也是为何在一场电影中,黄金区域空空荡荡的原因了。
院线是想效仿剧院的定价策略,但是忽视了剧院和电影院的差异。戏剧演出的舞台较大、有一定“纵深”,不同区域座位的观看效果差异明显;而影院只需一块银幕,不同区域的观看效果差别并不大。而且,院线本来对于不同时间段的影片,就有差异定价的策略,如今还想再细分到座位的选择上,明显想钱想疯了。
其实电影院可以通过差异化服务或者利润的提升,比如,为观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放映空间,通过开辟更多专门的贵宾厅、VIP厅等,以此来赚取超额收益。再如,影院还可以拓展更多与电影相关联的知识性、信息性服务,用更丰富的文化体验赢得观众,留住观众,这才是影院长久生存之道。而不是急于把座位也分一个三六九等了。空落落的影厅,需要的是如何能够唤起人们进入影厅的热情,一方面是需要靠高质量的影片本身,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影厅多推出一些高性价比的服务,这样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相对于更多的人进入影厅,比对座位划分等次更靠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