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立墨竹开湖州竹派一代新风
晨雾 杨志立作
墨竹是中国文人画。画竹原以唐代萧悦、五代丁谦最有名,但无画迹传世。文同(公元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盐亭县人。操韵高洁,能诗文,擅书画,尤长于画竹。文同经常借画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人品学养,文同有一幅《墨竹图》名垂青史,成为了墨竹的典范之作。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形象真实,笔法严谨,如灯取影,潇洒有致,其叶浓淡相间,人称“文湖州”。元代李衎《画竹谱》中说:“独文湖州挺天纵之才,比生知之圣,笔如神助,妙合天成。”
《红墙内外系列》杨志立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文坛领袖欧阳修曾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以清新豪迈,狂放不羁词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山之人,另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其绘画师法文同,亦要求“胸有成竹”,更主张神似,画外有情,“寓意于画” 。
蜀中君 杨志立作
米芾论及文、苏画竹特点:“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 。” 当代湖州竹派画家杨志立给湖州竹派界定为:湖州竹派以竹为绘画题材,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创作主旨(之前的绘画主要以“成教化助人伦”的实用主义为主旨),以笔墨为表现形式,以诗、书、画结合为艺术内蕴,以“托物寓情”、“比兴”、“寄情”、“思致”、“天乐”为手法,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为创新思想,将中国的绘画艺术由“艺”而引入“道”的哲学高度。
雪霁 杨志立作
文同、苏轼、赵孟頫、吴昌硕四大家是“湖州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中赵孟頫、吴昌硕是湖州本地人,文同、苏轼均在湖州当过知府,为此,以地名来称呼的画坛流派只有“湖州竹派”,也是历史最久远、影响中国整个绘画史的重要画派。
试问东坡尚可否? 杨志立作
湖州竹派实际上是“四川”竹派,它的创始人文同 、苏东坡都是四川人,之所以叫“湖州竹派”是因为文、苏都任过湖州太守(文同在赴任的途中病故,苏东坡接任)。四川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两大亮点:一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成都所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画院“翰林图画院”,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地成为当时画家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绘画中心;二是北宋时期蜀人文同、苏轼所开创的绵延千载的中国文人画流派之“湖州竹派”。
峨眉晨雾图 杨志立作
在北宋画坛,墨竹画不如山水画和花鸟画影响深广,直到宋末元初,李衎作为“湖州竹派”的主要推手,才奠定了“湖州竹派”不可撼动的地位。他著有《竹谱详录》,是“湖州竹派”理论的集大成者。在李衎、高克恭、吴镇、顾安、柯九思等墨竹大家的先后推动下,墨竹画登上了元代的巅峰,至此,“湖州竹派”成为宋元重要的墨竹画派得以承传和发展。到明代,王绂和夏昶也从文同技法的传承中悟道生发,“偃直浓疏,尽得其致”。
清代汪之元在《墨竹指》中说:“文与可为墨竹鼻祖”。吴镇自己也认为:“古今墨竹虽多,而超凡入圣脱去工匠气者,惟宋之文湖州一人而已。”并认为“墨竹风韵为难,古今所以为独步者,文湖州也。”
草堂瑞雪 杨志立作
“湖州竹派”始自文同、苏轼,李衎、高克恭、赵孟頫、管道昇、吴镇、顾安、李士行、柯九思、倪瓒、文征等,都是“湖州竹派”的继承者。“湖州竹派”的技法和理论在他们的推动下迈向成熟,走向巅峰。至明代,王绂、夏昶各家熠熠生辉,有传承,也有发展。
墨竹画家湖州竹派当代代表性人物杨志立先生近影
清代方熏《山静居画论》记载:“墨竹一派,文石室为初祖。坡死不得其传。后三百年,子昂夫妇及息斋李氏,私淑文苏,复衍其法。” 可以看出,湖州竹派的传统曾中断三百年,直到赵孟頫夫妇接续。实际上,近现代以来,这一画派再次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吴昌硕、吴湖帆、溥心畲、余兴公、陈少梅、董寿平、谢稚柳、启功诸先生之后,杨志立苦心孤诣四十五载,师从齐白石弟子余兴公先生、冯建吴先生,专修宋元墨竹,坚守文同、苏东坡的艺术主张,继承并发展湖州竹派的笔墨精神和表现形式,开“湖州竹派”一代新风。 笔者对杨志立墨竹艺术做一个初步梳理研究,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1、家学渊源
北京初雪图 杨志立作
杨志立秉承家学,出身书香门第。祖籍陕西,其祖父杨绍文为民国初期蜀中著名书家,毕业于四川洋务学堂,擅国文,通英语,精书法。授徒众多,著名弟子有刘文辉、裴铁生、裴雪生、裴元生、罗守沛等人。
杨志立父亲杨昌麟金石书法无所不通,却谦逊低调,从不以书家自称,擅长真草隶篆行各体,尤精小楷,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以小楷为其子抄录《郑板桥全集》并加批注。杨志立幼承庭训,正是家风渊源对杨志立潜移默化影响艺术情趣,并为他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少年画竹
方志敏诗意 杨志立作
小学时,杨志立开始习画,他第一幅墨竹作品完成于1976年,那时他才14岁。当年他去参观一个展览,现场一幅墨竹小品让这位少年久久不能忘怀:“虽然画面上只有两根竹竿几片竹叶,但却将竹子灵动脱俗的韵味表现地淋漓尽致。”回家后,杨志立凭借记忆,将那幅竹画背临下来,结果大受好评,自那以后,一位艺术家的竹画人生由此开启。
3、拜师学艺
寒山君 杨志立作
上世纪80年代初,杨志立的舅舅看他如此喜欢画画,就把19岁的侄儿推荐给蜀中名宿鸿儒余兴公老人(齐白石、赵熙弟子)为徒。在向兴公老人学画的那几年,杨志立完全是如饥似渴地吸收绘画的营养,而兴公老人对他的要求也很严格,要他每周完成二十通(总计约四百幅)吴镇小品的临摹,如果没有完成就不予开课。杨志立感慨地说:“后来我才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他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体会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过程。”
与君同行 杨志立作
1983年,余兴公驾鹤仙去,杨志立又拜了山水画大家冯建吴为师。最开始他想跟着冯老学山水,老师却对他说:“你跟着我不一定学山水,因为你在兴公老人门下画墨竹已经小有成就,应该继续画下去,我一样可以指导你。”冯建吴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学艺在专,也在于新,在五年之内让杨志立继续临摹古人,但是五年之后,就要开始用书家的笔,画画家的画,最后一定要有自我。冯建吴先生对杨志立绘画提出要求“你不要满足于文人墨戏那几笔,要在元人那里找东西,然后要用书家的‘笔’,画画家的画,要有自我”。在余兴公、冯建吴二位先生的教导下,杨志立心无旁骛,决意担起“湖州竹派”复兴的重任。
与君同行 杨志立作
杨志立先生用了45年的时间完成了老师布置的答卷。
4、临摹写生
蜀中君 杨志立作
杨志立老师的指导下,每周反复临摹元人墨竹谱400余幅,如此长达数年之久,然后遍习历代名家,博采众长,取宋人之形、追元人之笔、法明人之意、悟清人之水、尚近代之文、求现代之气、玩当代之时空,再结合自己“详审四时”之生活体验,随情而发“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红色基石 杨志立作
杨志立用心观察生活中竹子,来自现实的写生画竹之法,保证了杨志立画竹超越套路而丰富生动。杨志立说:给我启发最大的是文同。只有他观察生活,观察竹子最用心。能通物性,所以才能成为墨竹一艺的宗师。其他墨竹大家基本上都是沿着他开拓渠道路向前开拓出一小步,如苏东坡的取向诗意,赵孟頫融入书写笔法,吴正融入行草,郑板桥提炼出竹之精神气质,吴昌硕画气不画形。杨志立终于悟出,要画出自己的墨竹,只有从源头学起。学习文同去深入观察生活中的竹子,去与竹子“对话”。
无弦琴 杨志立作
在西安钱绍武老师的住所门前,杨志立发现一片他最喜欢的竹子品种,在阳光下随风摇曳,满地都是刚出土的新笋,杨志立被深深的迷住了,于是钻进竹林呆了近一个小时。别人写生用笔,杨志立写生用心,去感受竹子的共性与个性,区分它们的特征。比较生活中的竹子和古人的墨竹是怎样提炼出来的?怎样高于生活?站累了,就坐下,坐累了,就干脆躺在竹林中,领悟物性,用心取舍,寻找属于自己的时空关系。
好像冥冥之中,杨志立与文同、苏轼有约。杨志立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继承湖州竹派的笔墨精神扣艺术主张,至今已有45个春秋。他告诉笔者,仅练习写竹杆数十年间相加的长度换算成公里,再对折算也能绕成都的三环路走三圈。这就是不难解释,杨志立画墨竹为什么每笔都那么生动?画起竹来游刃有余,窥一斑可知全豹矣。
5、突破传统
寒山凝翠 杨志立作
邵二泉《墨竹》诗云:萧萧疏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进楚江干。墨竹,从古至今,从帝王贵胄至平民百姓无不辈受青睐。由墨竹演绎出的文化,如“不可无竹”之叹、“胸有成竹”之语、“竹报平安”之典、“虚心劲节”、“宁折不弯”、“高风亮节”之喻,早已深入民间家喻户晓,成为国民口头禅座右铭。
湖州竹派以竹为绘画题材,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为主旨,以水墨方法为表现形式,以书法用笔为表现方式,以诗、书、画结合为艺术内涵,引领中国绘画艺术走向已近千年。
朱竹 杨志立作
文同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所写竹叶,自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文同对竹子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故其画竹法度谨严,同时作为文臣,其作品又有着区别于职业画家的新意。《图画见闻志》说他的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宣和画谱》则进一步指出其作品“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战”。
瑞雪 杨志立作
杨志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杨志立专注于表现竹的潇洒自然、生动鲜活的自然之态,笔墨水纸相得益彰的形式意趣,采用多种方法,枝干叶丛在浓淡虚实中穿插铺排,生动鲜活。
画家试图用传统的笔墨写现代人的主观情感,严谨中求潇洒,继承中出新意,落笔精准,气韵生动,禅意绵绵,自成面目。作品处处弥漫出画家所崇尚的君子之风以及对人格的写照与颂扬。
瑞雪图 杨志立作
杨志立画竹虽从写生出,重视墨竹的自然形态,但注重笔墨效果,却给他的造型本来丰富的画面增添了笔墨水纸的形式意趣。由于画面竹丛的重迭交叉,比之几枝枝叶的文人墨竹表达显然复杂得多。杨志立画竹,因多年修炼,炼得一手绝活,即落笔肯定准确,竹干、竹枝、竹叶,均一笔落纸定型:竹干落笔一挥,则干节分明,浓淡间然;竹枝长长短短疏疏密密,亦随笔点定;竹叶落笔则错落有致,疏密相生,一笔点叶而具正侧反顺。
杨志立画竹因画面复杂,而改变传统墨竹大多以统一墨色而为之的通常画法(如板桥之竹影),而在枝干叶丛之间,采用区分浓淡之法,且出之以破墨效果,把竹枝竹叶在浓浓淡淡虚虚实实中穿插铺排,秩序层次井然。浓墨着叶,随意飞扫,而有飞白洒脱之效;浓淡叠加,往往有墨法浓淡互破之变化;画面中亦常穿插水、石、云、雾背景,且多以淡墨没骨法为之,水墨互破,渗化生发,与前景之浓墨叶丛相呼应。
雾竹 杨志立作
而浓墨铺就的大片竹叶丛中,有时又因以淡破浓之破墨法形成特殊肌理之处理,而呈浓密多变的丰富水墨效果。更是一种独创的画竹之法。就是雪竹的画法,杨志立也打破传统烘云托雪的单纯留白技艺,而是采用较复杂的积雪覆枝留白并辅以肌理制作之法,使雪竹之背景与积雪之体积增加丰厚之意味与质感。有时,杨志立亦尝试用东坡硃砂画竹之法,画出多种自然形态之朱竹,颇有别趣……杨志立画竹技法使其本来颇为生动丰富的墨竹形态和画面效果更添笔墨情趣。
君子之风 杨志立作
这样,杨志立的画竹当然就打破了传统文人墨竹的简单墨戏套路,而在造型的写实性丰富性上自成一体。加之志立墨竹在笔墨上对造型的巧妙而有机的配合,就使其墨竹不仅造型生动自然,且有笔墨水纸上的颇为讲究的形式意趣,增加了志立墨竹的可读性与趣味性。显然,杨志立墨竹吸收了文人墨竹的情趣与笔墨,又融合了画院墨竹讲究功力与格法的长处,出之以当代墨竹“画家之画”的全新面貌。杨志立这种种独到的思路、别致的技法与精到的笔墨处理,显然使他的墨竹在画界独自标高另树一帜。
六、意象雪竹
四季平安长卷 杨志立作
四季平安(局部之一) 杨志立作
杨志立墨竹开湖州竹派一代新风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意象雪竹的创作理念,在继承传统墨竹基础上自创雪竹法、雾竹法,发展了湖州竹派的表现形式。
2011年某日,年届知天命的杨志立将过去多年所写画作400余幅悉数毁去。旁人惊愕,然妻子为他的进阶而欣喜:得“意”忘“形”。正是将这些旧作付诸一炬,当代“湖州竹派”崭新的“意象雪竹”才得以在余烬中横空出世。
四季平安(局部之二) 杨志立作
杨志立用数十年之心血,厚积薄发,尽在“意象雪竹”,如同他的自述诗:“吾画雪中竹,不画竹中雪,枝叶既写出,满纸皆是雪。”其画中墨竹,似破空而来,无所倚凭,然而画幅中气韵流转,风神潇洒,借助书写的力度、浓淡的效果、构图的关系,演绎出万千气象。
四季平安(局部之三) 杨志立作
意象,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内涵,宋代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说:“观乎象而忘象,意先自然,始可品绘工于彀中,揖画圣于方外,有造物者思,唯是得之。”杨氏墨竹,不同于常见。其雪中之竹,只有雪意,并不画雪,以大幅的留白,计白当黑,就虚避实,阅者看画,只见凛冬寒意扑面而来,墨竹清冷。不见雪堆、雪屋等参照之景,雪意却丝毫不减。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说:“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杨志立的风中之竹、雾中之竹、雨中之竹,都做到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四季平安(局部之四) 杨志立作
北京诗人马春观杨志立墨竹画展,题有《意象雪竹》一诗:数竿雪中竹,天府竟相看。千载难逢画,三生不解缘。清奇由妙手,高逸见新篇。我为七郎醉,诗心通古贤。
自古云龙无全身 杨志立作
意象,是中国艺术表现的核心精神。意象是作者灵魂深处的一种意念物象,是语言无法表达,只有用绘画这种特殊的语言才能表达的形象,其中也包含气韵生动、变型等。即意象是客观事物经过作者主观冥想创造出的似是而非的意念物象。
雪竹 杨志立作
杨志立所创的意象雪竹法,背景以大写意的笔法,不假思索的大胆落笔,穿插枝叶以小写意的笔法,随类赋形。未画竹时背景与雪毫无关系,枝叶一旦写出,画面雪意跃然纸上,雪与竹相映成趣,将黑白灰的关系如魔术一般变幻无穷。题云:“意象雪竹生幻化,随类赋形演奇葩。知白守黑千古事,湖州竹派开新花。”
杨志立作品还大胆使用空白,将计白当黑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使用反衬、对比、引申之手法变大面积的空白为雪,实处反虚,犹如潘天寿先生所画石头一样,一条线略加点缀,其空白之处立即变为石头,构图上有明显的疏密关系和节奏感,画面灵动自然,虚实相生,余味无穷。有诗人戏赞杨志立的雪竹作品:“八大画鱼白是水,七郎写竹白是雪。”画面乍看着笔不多,以留白取胜,细看则是满构图布局。
竹报平安 杨志立作
严格的讲,描绘物象和再现物象是画家的基本素质,而不是艺术家绘画的目的,艺术家展现出来的作品应该是更高一级的,艺术家灵魂深处挖掘出的意念物象,如八大山人的小鸟、小鱼、荷花等,它带给读者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它展示出来的美,除了气韵生动外,还有一种余味无穷的东西,那就是意象之美。
生生不息 杨志立作
杨志立所创的意象雪竹,是在坚守湖州竹派笔墨精神、保持文人气质的基础上,不落前人窠臼,画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计白当黑、主次分明、实处反虚,竹枝出枝“不求常态,但求常理”,妙趣横生,幻化天真,极大的丰富了湖州竹派百年不变的表现形式,使湖州竹派这颗千年老树开出了新花。
2020年杨志立创作《峨眉晨雾图》
杨志立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创造出诸多与古人不同的墨竹表现形式:雪竹、雾竹、雨竹的表现形式,特别是意象雪竹;泼墨、大写与小写结合,只画雪意不画雪;随类赋形,胸无设定之成竹,笔随心游妙趣横生;主观意想将黑白灰关系挥洒于常理之中,形成独特具有时代感的空间关系,增强了墨竹艺术的可读性,这就是湖州画派令人眼睛一亮的杨氏雪竹(杨志立墨竹)。
墨竹赋 杨志立作
湖州竹派的理论思想,对中国艺术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技法创作、精神追求、审美旨趣等方面。“诗书画同源”。“以书法入画”,是杨志立坚持的方向,他的书法水平备受肯定,古体诗功底也好,题跋所见,与竹姿相映,宛若天成。杨志立认为,“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沿着前人的道路继续向前开拓”,这样的道路,是脉络,亦是传统。他用很浅显的语句来概括“什么是传统”:有传承,有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志立墨竹》,杨志立编著,四川美术出版社,2017年出版发行
2、林木:因心造景的别构灵奇
3、钱绍武:《杨志立墨竹》序
蔡律 2021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