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邵学全,男,汉族,山东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爱邦社首席咨询专家顾问,资深经营管理咨询专家顾问,国家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学养生导师,中国企业文化师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智库专家委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企业文化专业委员会专家副主任委员。曾学习于中共中央党校管理学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企业管理专业。现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咨询工作,擅长于企业文化、集团管控、战略、组织变革、企业专家顾问咨询工作。曾在新闻媒体和北京
曾服务过的客户不止如下: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四川公司、邯郸烟草公司、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子集团、中国能建东北电力第三工程公司、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罕王集团、北京燃气集团、日照银行、郑州银行、北京华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核电集团、中国中材集团、中国铝业公司、北京航天总医院、天津环融集团、中石油、中石化、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有限公司、青岛国信集团、华电煤业集团……
内容简介
本书曾在2015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次出版发行,有过3次印刷。这次出版,新增加16篇曾经发表过的最前沿文章。
笔者从组织者的角度出发来编辑出版这本企业文化建设书籍,目的是汇集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精华,让企业文化建设更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让企业文化为企业基业长青产生持久的文化引领和支撑。为此,笔者在组织材料时,特意精挑细选,尽量把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表述和实践心得编辑到本书,以展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们的集体智慧和群体水平。本书所涵盖的内容贴近时代企业文化气息前沿,可操作性强,是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立志从事企业文化咨询工作者难得的参考实务工具书。
前言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告诉了我们西方九个大国的崛起秘密。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九个主要大国的发展史表明,继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的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以及美国,都有着相似的“成长秘密”:思想文化影响力、体制创新、学习与赶超、科技创新能力等。国家崛起,文化先行。文化决定体制,体制决定活力,活力产生竞争力,竞争力创造财富。这就是文化创造财富的秘籍!
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技术只能告诉我们“是什么”,却不能解决“应当怎么做”。科学只能追问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而不能给人以价值判断。价值判断需要另一个源泉——个人价值观,即个人的文化体系来提供。显然,知识与文化不是一回事,知识不同于文化,知识分子不等于文化分子,“知识分子不一定有文化”就是这个道理。个人只有通过文化底蕴的修养,才能利用专业技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对于企业来说,文化的力量同样突出。提高国际竞争力,关键是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企业竞争的直接表现是产品竞争,但产品竞争的背后是文化竞争。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把自己的成功经营归结为“《论语》+算盘”,称义利合一是儒商的经营原则,一个企业家必须一手拿着《论语》,一手拿着算盘。他说,《论语》代表仁义、伦理、道德,而“算盘”当然是“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的“利”的象征。他认为,要通过《论语》来提高商人的道德,使其明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追求物质的进步和利益,人民、国家和社会都不会富庶,这无疑是一种灾难,但致富的道路上要遵循“仁义道德”和“正确的道理”,这样才能确保财富持续下去。有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过“经济发展的深层是文化,文化是根,经济是叶,根深方可叶茂”,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深远影响。要造就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企业,谋求永续发展,就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借鉴和汲取优秀西方文化,建设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文化竞争
第一篇 澄清企业文化的概念
第一章 企业文化
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文化?《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错画”就是交错刻画的意思。因此,“文”的本意是文身,由花纹引申为文字或文辞。“化”字是一个象形字,“教行也”,在甲骨文中,“化”字是左右两个背对着的人。“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上匕之而下从之谓之化,化行而匕废矣。”用现在话讲,就是上行下效,让下属照着上司的做法去做的过程就是“化”。因此,“化”就是教化,让人们向被要求和被希望的方向发展。
我国古代统治者用“文化”来管理百姓、治理社会。我们认为:文化是一种经过主观创造而达到客观存在的人类活动过程,是历史传统和习惯的沉淀。简单地说,文化就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凡有人类的地方就有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是非曲直、好坏善恶的评价标准。人们对各种事物,如金钱、地位、友谊、荣辱、幸福、诚实、自尊等,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在心目中都有好坏、轻重、主次之分。这种轻重、主次的排列构成了个人的价值观体系。企业的价值观不是指对“钱”的认识,是企业的“人生观”、“世界观”, 是一个体系。
当今世界是多变的时代,未来竞争难以预知。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就生活在过去。我们靠什么延续成功?企业怎样实现“百年老店”、基业长青?靠领先的技术?靠先进的管理?靠雄厚的资本?靠聘用优秀的人才?靠品牌?……
经过经济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推理,他们发现: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三大问题。
一、企业文化的演变
“企业文化”这个名词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数不胜数,但是在研究角度和关注重点的不同影响下,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
阿伦·肯尼迪与特伦斯·迪尔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提出构建企业文化的五要素是:1.企业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的因素;2.价值观,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本身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3.英雄人物,把企业价值观人格化且本身为职工提供了具体的楷模;4.礼节和仪式,向组织成员表明对他们所期望的行为模式;5.文化网络,组织内部主要的联系手段,即企业价值观和英雄人物传奇的“运载工具”。
威廉·大内认为,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企业中行为、言论、活动的固定模式形成的风格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文化”才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与企业界所关注,并逐渐升温,因为那个时候我国企业开始了真正从垄断走向竞争。1984年海尔企业的张瑞敏在企业亏损147万元的情况下,首先提出文化先行、企业理念先行,为中国企业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心针。中国企业逐渐开始关注“企业文化”这个名词,至今已经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了。然而,在我国企业逐渐探索的这20年中,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案例还并不多,比较国外企业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企业文化探讨和建设历史来说,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刚刚开始。
二、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表述。据统计,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大概有180多种。
罗宾斯在《管理学》一书中是这样定义企业文化的: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价值和信念”分开来讲,价值观是组织成员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而信念则有可能是后天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个组织成员对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基于其已有的价值观和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可程度。这个认可程度越高,也就越能融入企业文化中。
我国学者魏杰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这样总结企业文化的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从分析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现象都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为企业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岫岚认为:“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国内大部分学者还习惯这样来定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和行为准则。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的物质文化——主要指员工的行为规范;中层的制度文化——主要是指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高度自觉地执行这些制度;深层的精神文化——主要指共同信念和经营理念等,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从以上的列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虽然多数学者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看起来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实际上它们在一些基本的观点上是相同的,这些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强调把企业建成一种人人都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第二,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价值观,也就是一个企业的基本要领和信仰,或者说是指导职工和企业行为的哲学。
中国国务院国家资源委员会给企业文化下的定义是: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企业或经济组织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被公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英雄模范、文化环境、产品品牌及经营战略的集合体,是一种凝聚人心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形象的说法就是——
• “我们办事的方式”。
• “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 “我们相信的东西”。
• “我们工作的态度”。
三、企业文化内涵
魏杰教授对于企业文化的内涵从几个角度进行了阐释,这是目前国内关于企业文化内涵最全面的解释。
(一)企业文化从形式上看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
企业文化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人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和社会道德属于同一种范畴。我们提出治理社会,首先提出要依法治国,人们要遵守法律,但是完善的法律也有失效的时候。法律失效了,靠什么约束?靠社会道德。所以既要依法治国,同时也要以德治国。管理企业也是一样,首先依靠企业制度,但制度再完善也会有失效的时候,企业制度失效了靠什么约束?靠文化约束。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和社会道德一样,都是一种内在价值理念,都是一种内在约束。即人们在思想理念上的自我约束,因而都是对外在约束的一种补充,只不过社会道德是对社会有作用,而企业文化是对企业有作用,它们发生作用的领域不同而已。所以从形式上看,企业文化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正因为如此,企业文化是极为重要的。例如,财务制度失效了,但是一个人如果有不是我的钱就不拿的价值理念,那么即使企业制度对他没有了约束,他也不会拿不属于自己的钱。相反,如果一个人有着不拿白不拿的价值理念,那么财务制度一旦失效,他就会犯错误。
(二)企业文化从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在内容上是对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的反映。具体地讲,就是企业的制度安排,以及企业的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或者说,企业所有的相关活动,都会反映到人的价值理念上,从而形成了企业文化。
由此可见,从内容上讲,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的活动有关的价值理念,而不是其他方面的价值理念,它是反映了企业现实运行过程的全部活动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例如,一个企业如果在制度安排上要拉开员工的收入差距,那么这个企业在企业文化上就应该有等级差别的理念;又例如,一个企业要在经营战略上扩大自己的经营,那么这个企业就要在企业文化上有诚信的理念等。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
(三)企业文化从性质上看是属于附诸实践的价值理念
价值理念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信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另一类就是必须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既属于企业信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又属于必须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真正的约束员工的行为,是真正的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起作用的价值理念。
因此,我们在谈到企业文化的时候,就应该明白,它其实已经对企业发生作用了。企业文化若没有被付诸实践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就是一纸空文。
(四)企业文化从属性上看是属于企业性质的价值理念
文化可以说是与物质相对应的范畴,因而文化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也就是说,对于价值理念来说,从其拥有的主体上可以分为自然人的价值理念、民族的价值理念、国家的价值理念、法人的价值理念和企业的价值理念,而企业文化则是属于企业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的灵魂。
(五)企业文化从作用上看是属于规范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价值理念,是对企业真正发挥作用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行为以及员工行为起到非常好的规范作用。例如,企业文化中关于责、权、利对称的管理理念,规范着员工的责权利关系;企业中的共享、共担理念,规范着企业与员工在风险承担及利益享受上的相互关系。
总之,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理念。其核心要素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
四、典型企业文化构成理论
(一)企业文化的构成
根据“同心说”将企业文化的构成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1.精神文化层
企业精神文化的构成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伦理、企业道德等。
2.制度文化层
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如人力资源理念、营销理念、生产理念等。
3.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指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结果,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包括企业经营的行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员工规范履行职责的行为等。
4.物质文化层
企业物质文化的构成包括:厂容、企业标识、厂歌、文化传播网络。
企业的精神层为企业的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制度层约束和规范精神层和物质层的建设;而企业的物质层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 三者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
1.企业物质文化:它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与社会、消费者道德接触的部分,是企业文化最直观的表现。
2.企业的行为文化:它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3.企业的制度文化:它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的法律形态体现了社会大文化对企业的制约和影响,反映了企业制度文化的共性。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则体现了企业各自经营管理特色,反映了企业制度文化的个性。
4.企业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来说,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企业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五、企业文化的生长
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文化生长全景模型如图1-2所示。
创业阶段的企业文化——孕育
影响因素:创业者自身文化素质、领导管理团队的制度文化、行业政策、行业文化、地域文化、社会文化。
特点:力量薄弱、抵制和选择能力差,处处被动,接受的大于输出的;此时的企业文化偏重于人文文化和制度文化。
对策:服从和适应周边的文化氛围;由于自身选择能力较弱,创业者根据自身文化素养,瞄准优秀的行业文化、地域文化进行整合,提取出自己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因子,从实际出发,提出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并体现在制度上,彰显于物上。
成长阶段的企业文化——求索
影响因素:行业政策、行业文化、企业家自身文化素质、领导管理团队的制度文化、地域文化、社会文化。
特点:具有一定力量、抵制和选择能力有所增加,具有了一定的识别和选择能力,接受仍占上风;此时的企业文化偏重于制度文化,人文文化职能开始弱化。
对策:学习和适应周边的文化氛围;由于自身选择能力有所提高,领导团队根据自身逐渐形成的文化因子,瞄准优秀的行业文化、社会文化进行整合提取出自己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因子,逐渐形成企业文化体系框架。
发展阶段的企业文化——定位
影响因素:母文化、行业政策、行业文化、企业家或企业家群文化素质、领导管理团队的制度文化、子文化、地域文化、社会文化。
特点:力量逐渐增强、抵制和选择能力稍见实力,具有了识别和选择能力,开始形成个性文化;此时的企业文化开始器重以人为本,制度文化职能开始弱化。
对策:完善自身企业文化体系;根据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方面逐渐形成的系统思考,由专门的企业文化负责部门牵头,借助外部企业文化专家的力量,通过集思广益、正确归位,完成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系统思考,并打造较为成型的企业文化体系。
强盛阶段的企业文化——统领阶段
影响因素:母文化、子文化、行业政策、行业文化、企业家或企业家群文化素质、领导管理团队的制度文化、社会文化、地域文化。
特点: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并具有了兼容、统领和辐射能力,此时的企业文化偏重于战略导向和宏观调控。
对策:建立战略导向型企业文化模型;以自身形成的文化发展方向为主线,整合行业文化、子文化、社会文化,根据企业战略规划来提升企业文化理念的高度,使企业文化成为亚文化的主轴,行业文化的标杆。
六、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
如果说企业是一个生命体,企业文化就是其内在的思想和外在的行为习惯表象。人的生活和成长是受内因和外因影响制约的,同样企业文化的生长也是如此。
七、在企业文化的生长过程中,企业家始终是引领者
企业文化原创于企业家,企业家都不信奉、执行,谁还会执行。因此,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文化部/处/科/人事的事,而是企业家、整个管理层的事。
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企业家的一言一行,都将为员工有意或无意地效仿;以身教而不是言传来向员工直接灌输价值观。
由此看来,一流的企业必须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经营者是缺乏远见的企业家!未来企业的基业长青靠的是生生不息的文化,未来的管理将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来统领。
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功能
当我们把握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对企业中的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并发挥作用,我们称这种作用为企业文化的功能。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将企业文化的功能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可概括为“外树形象,内增凝聚力,扩大市场影响,强化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优势”。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一)优秀企业文化的作用
1.统一理念,凝聚人心,创造和谐(凝聚力);
2.体现战略,指引方向,激励斗志(激励力);
3.宣明主张,明辨是非,约束行为(约束力);
4.提升品位,昭示社会,培育信赖(辐射力);
5.内聚人心,众志成城,外塑形象,品牌提升。
人的需要,管理的需要。
(二)不良企业文化的危害
1.破坏企业法理基础;2.动摇企业管理权威;3.离散员工共同进取;4.扭曲企业公众形象;5.对内腐蚀员工,对外败坏形象。
二、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1)个性突出:一个是企业家精神个性,即企业领导者的追求、思想和理念;另一个是企业组织个性,即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等,这两种个性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整体个性。
(2)文化融合:传统、现代融合/东西方、民族融合/不断)战略导向(指向发展目标,服务战略,引导管理组织创新。
(3)基于商业准则: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基本游戏规则,例如诚信、公平竞争、双赢或多赢、职业化等。
(4)基于人性:基于人性本原,才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并获得终极性的认同和尊重,进而才会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三、卓越企业具有共同的价值认同
美国兰德企业曾花20年时间,跟踪了500家世界大企业,发现其中百年不衰的企业始终坚持四种价值观——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
四、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的功能和作用表现
(一)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规定企业行为的价值取向、明确企业的行动目标、确立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方式,再把企业及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使企业员工同心协力,自觉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团结奋斗。
(二)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个企业文化价值观被本企业成员认同之后,它就成为一种基于某种共识的巨大的向心力,从各方面把企业成员团结起来。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有同化作用、规范作用和融合作用,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是指企业文化激励的因素和激励的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支柱、精神象征和集体信仰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借助于心理的、道德的、舆论的、观念的力量引导企业员工精诚团结,完成任务,而且可能唤起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帮助企业渡过各种难关。
(四)协调功能
企业文化的协调功能是指为员工创造一种良好环境和氛围,使员工在心理、人际关系、环境等方面得到协调和适应。企业文化重视在文化角度来教育和感染员工,不仅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对员工的各项业余文化生活也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协调。
(五)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分为内辐射功能和外辐射功能。内辐射功能就是通过先进模范典型,以身作则的宣传作用去影响组织中的一个人,一群人,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而对内有强烈的感染传播力量。外辐射功能,就是通过塑造良好的企业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向社会大众展示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
基于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理论分析,企业文化在内涵与功能上同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处于长青地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五、企业文化与竞争优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企业管理之所以成功,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更重视支撑管理的软性因素,即企业文化的建设,重视培植企业自身的社会作风、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等。威廉·大内认为,讲求信任、微妙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性是日本企业管理的精髓。R·帕斯卡尔等人通过对“7S模式”比较分析,认为日本企业比美国企业更重视人员、技能、作风和最高目标等文化因素,因此战略、结构和制度等硬性要素的作用就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是日本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摩托罗拉企业取消打卡制度,是因为员工能够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大庆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是大庆人自觉的文化表现。所以威廉·大内说,文化可以部分地代替发布命令和对工人进行严密监督的专门方法,从而既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又能发展工作中的支持关系。
波特认为:“从根本上来讲,当企业为客户所创造的价值超过其为此付出的成本时,竞争优势就产生了。”竞争优势是竞争性市场经济中企业所有绩效的核心,是“物竞天择”对企业的要求,而影响获得竞争优势的因素中首要的就是企业的竞争战略。显而易见,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澄清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生存必须有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竞争力。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关键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企业的精神文化影响着企业大部分战略决策,可以简单表述为一般情况下企业战略源于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的基础。具体来讲是企业战略表明企业要达到什么目标,完成什么任务的话,那么企业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则可用来解释企业为什么制定这样的战略而非其他战略。一个战略能否成功贯彻就取决于战略是否寓于企业的员工行为、与其制度文化是否匹配,即要求选择的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匹配相一致。
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经过较长时间地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企业文化作为微观的文化氛围,构成了企业内部的心理环境,有利地制约和影响着企业干部和职工的理想、追求、道德、感情和行为,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体现在其所具有的功能上,尤其是其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
(一)凝聚功能使企业员工具有团队精神
要使组织更有效地学习和创新,需要发挥团队的作用和培养团队精神。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企业的知识很难在企业中传播和转化,以及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得向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人和分销商学习,并把这些所学的知识在企业组织内传播、消化和转化,并最终变成企业的核心能力。这要求企业的员工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因为单个企业员工的学习是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的。并且,根据企业核心能力的独占性特质,如果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由某个员工所掌握,而不是融于企业的日常运作中,那么其他企业可以通过要素市场来得到它,从而使企业轻易失去竞争优势。
(二)激励功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所谓员工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人的行为的积极性。行为是人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活动的有机组合。行为的出现要有一定的原因,并受到一定因素的刺激和引导。这种引起行动、维持行动并将其导向目标的原因,就是人们常说的动机。动机源于员工的需求,当员工的基本的生存、工作环境和物质需求得到保障以后,如果员工的精神上的需求不断被激发并得到满足,员工的积极性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调动。企业文化就具有使企业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需要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调动并激发出来,从而促进组织的核心能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保持。
企业文化是企业所独有的、不可模仿的竞争能力,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企业竞争优势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道逐步积累起来的,与企业的组织体系、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同时也是难以察觉和模仿的。
六、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培育员工归属感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培养人的归属感。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统一,形成共同愿景。使员工信赖企业,把企业作为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抱负的舞台。
(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传统管理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管理模式。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改善企业当前的管理水平。
(三)提升企业外部形象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树立并强化企业良好的形象,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增强企业的社会知名度,进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不可模仿性,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品牌的内涵。
七、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证明
没有文化走不远,企业文化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国内外有许多知名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成功从而保持基业长青地位,下面将作简单介绍,并总结其中有益的启示。
(一)朗讯的GROWS文化
朗讯企业于1996年由美国AT&T企业分拆成立,总部设在美国新泽西州的莱莉山。在朗讯的鼎盛时期,全球拥有26家工厂,研发机构和营销中心遍布世界各地,共有14万名雇员,股票市值达到2 000多亿美元,每年的营业收入超过400亿美元。
传统的AT&T是一家庞大的官僚机构,程序繁杂、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分拆以后,朗讯体内始终流淌着AT&T的血液,自然也遗传了AT&T的官僚作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休整和彷徨后,为了走出困境,企业专门组织了一个文化学习班,选择那些《财富》500强,他们称其为高效能(HIGH PERFORMANCE COMPANIES),看它们是如何成功的,看他们的文化共通之处是什么。经过考察与分析,并根据朗讯的特点和“内需”,文化学习班提出了GROWS文化。
1997年,朗讯便开始推广以GROWS为基础的目标管理,强调上级必须知道下级的期待是什么,而下级必须知道自己对什么结果负责。每一位雇员,上至高层,下至生产工长或主管办事员、每一个工程师,都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此同时,这些目标必须规定每一个人和他的部门所应该取得的业绩,并明确应该如何帮助其他部门实现其目标。朗讯因此使企业利益成为每一位雇员的共同目标,增强了其核心竞争力,为形成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正是朗讯企业大力推行GROWS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的优化组合,以及高素质的管理者对GROWS企业文化的贯彻实施,产品更新换代和成本的有效的控制等许多方面的努力,才使得朗讯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二)松下电器企业的企业文化
松下电器企业是全世界有名的电器企业,松下幸之助是该企业的创办人和领导人。松下是日本第一家用文字明确表达企业精神的企业。松下精神,是松下及其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松下幸之助认为,人在思想意志方面,有容易动摇的弱点。为了使松下人为企业的使命和目标而奋斗的热情与干劲能持续下去,就制定了一些诫条,以时时提醒和警诫自己。于是,松下电器企业首先于1933年7月制定并颁布了“五条精神”,其后在1937年又议定附加了两条,形成了松下七条精神:产业报国的精神、光明正大的精神、团结一致的精神、奋斗向上的精神、礼仪谦让的精神、适应形势的精神、感恩报德的精神。
而且松下电器企业非常重视对员工进行松下精神的教育训练。教育训练的方式可以概括为:一是反复诵读和领会;二是所有工作团体成员,每个人每隔一个月至少要在他所属的团体中进行10分钟的演讲,说明企业精神和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三是隆重举行新产品的出厂仪式;四是“入社”教育;五是管理人员的教育指导;六是自我教育。
松下精神作为使设备、技术、结构和制度运转起来的科学研究的因素,在松下企业的成长中形成,并不断得到培育强化。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松下企业的精神支柱,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导向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是松下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
位于我国山东省青岛市的海尔集团,是中国家电领域系列较全、产销量较大的企业之一。海尔集团从创立发展至今,是发展民族电子产业的重要探索者,也是高新技术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完美体现。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认为,启动企业要从人开始,启动人要从启动精神开始。于是他的第一步就是改革员工的思想观念。可以说,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是“砸”出来的意志和理念,这一“砸”首先树立了员工的产品质量观——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从那时起,张瑞敏和领导班子便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提炼和归纳涉及生产经营和管理各方面的新思想、新理念,并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员工克服旧观念,养成新作风。同时还积极学习、借鉴欧美跨国企业及日本大企业经营管理科学,使国外的先进理论与本企业实际紧密结合,建成了既有世界最新管理理念、又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独特的海尔企业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