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巍峨秋色空2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品读
中条山客
天宝十一年(752年)岑参时任安西都护府封常清将军的幕府判官,自安西回京述职,相邀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见宝塔巍峨俊逸,拾级而上,触景生情,遂吟诗唱和以助兴。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杜甫唱和的这首诗是同题诸诗中的压卷之作。通过登临高塔之所见所想,揭露了李唐王朝君昏臣佞、风雨飘摇的政治危机,表达对政治时局的忧虑和感慨。全诗构思巧妙,以景写情,想象丰富,寓意深远。不足处是末句,让人另眼看老杜。
【原文】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今译】
大雁塔塔高耸入云天,劲风狂吹无休无止。假若没有开阔的胸怀,登上此楼反而会生出许多忧愁。登上高塔极目远驰,方知佛力之大,足可以构思佳作,探寻胜境。仰面穿过弯弯曲曲的楼梯,方才走出木柱交错幽暗之处,登上塔顶。夜间在塔上仰观北斗七星好像在塔的北窗口,耳边仿佛听到银河的水声向西流动。白天登塔仰视天空,那神人羲和鞭赶太阳迅速西进,远祖少昊似秋神给人间带来了清秋。俯看终南诸山忽若破碎成块,泾渭之水清浊也难以分辨。从上往下一眼望去,只是一片空蒙,哪还能辨出那里是都城长安呢?回过头去呼唤虞舜大帝,只见虞舜的寝陵苍梧之地正生起一片愁云。痛惜啊!当年穆王与王母在昆仑瑶池饮酒作乐,竟然喝到夜幕降临到昆仑山头。黄鹄不停地一个个远走高飞,哀哀鸣叫不止,不知前去何方。你们看!那些追阳逐暖的群雁,各自都有着谋取稻梁的心术。
【尾评】
末句“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让人另眼看老杜。
2021年11月6日星期六,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