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交通策划的基本要点


  旅游交通服务策划应立足于方便、舒适、快捷地解决游客位移问题,让游客“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在此基础上,根据价值工程原则,结合策划对象实际,挖掘交通服务的内涵、营造旅游景观、提供独特体验、串联旅游景点,实现“一物多用”。为此,策划人员应熟悉立体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等理念,洞察徒步、骑行、自驾等不同细分市场的旅游需求,把握交旅融合、景观公路、公路产业、路域经济等发展趋势,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完善交通体系

  旅游交通策划应坚持系统观,健全交通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统筹考虑交通、游憩、娱乐、购物等旅游要素和旅游资源开发,着力构建体验式综合型旅游交通服务体系。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民航、高等级公路等构建“快进”交通网络,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慢游”交通网络。旅游地内部交通体系包括路桥隧港、交通工具、停靠站点、集散中心、换乘场所、沿途景观、休憩设施、慢行步道、交通服务、安全管理等要素,构成了旅游交通服务策划的基本内容。将“修一条路、造一片景”的理念贯穿于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培育生态路、景观路、文化路、旅游路、产业路。旅游交通服务策划的基本目标是解决游客的位移问题。在此基础上,策划人员应同时为游客塑造一种独特的旅途体验,这是中级目标。若能因地制宜地拓展其他功能,策划专题旅游产品,那就达到了最高目标。除此之外,有些旅游区面积较大,地形变化较大,可以考虑各种交通工具的组合使用,缓解旅途疲劳,避免行程单调,提供欣赏景观的多个角度,为游客创造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二)塑造特色体验

  西北大漠的骆驼、内蒙草原的骏马、东北雪原的雪橇、曲阜的仿古马车、峨眉山的滑竿、绍兴的乌篷船、武夷山的竹筏、怒江大峡谷的溜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空中走廊、普达措国家公园中的栈道、香港的天星小轮、威尼斯的贡多拉、曼谷昭披耶河上的快速轮船、印度德里老城的黄包车、葡萄牙里斯本28路电车等交通工具与设施不仅体现了地方特色,而且把原本枯燥无味的行程变成了一种独特体验,还为游客提供了另外一种观赏风光的角度,成为特色游乐项目。例如,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丽江茶马古道骑马是名副其实的特色体验,其他场所将骑马作为交通活动就显得特色不鲜明;望天树景区则将“唯一一家从水、陆、空全方位体验和感受热带雨林的国家4A级景区”作为自己的卖点之一。

  (三)拓展相关功能

  旅游交通工具与设施除了解决游客位移、塑造游乐体验以外,还具有其它多种功能,如住宿服务功能、陈列展览功能、宣传营销、文化体验、创意旅游、产业融合功能。旅游策划人员要结合策划对象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开发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的旅游项目。例如,废弃的火车头可以发挥下列功能:(1)科普文化教育;(2)休闲娱乐:利用火车厢可以开设咖啡厅、酒吧、餐厅、茶厅等休闲娱乐项目;(3)历史纪念与怀旧:保留蒸汽时代的历史,回顾工业革命的历史;(4)别墅、高档小区装饰;(5)观赏游览:发挥火车独特景观价值,让游人领略和欣赏不同形式的火车头;(6)儿童游戏;(7)文娱活动;(8)影视基地电影拍摄场景道具。

  (四)策划专题活动

  依托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交通文化,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可以策划出各类旅游专题活动。浙江省旅游局和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合作举办的“美丽乡村·环浙骑游”活动,以竞速骑行、健身骑游、环浙骑游博览会等为载体。积极探索都市旅游观光巴士、机场旅游专线、景区特需公交、旅游定制公交等新兴交旅融合出游方式,重庆还开发了多样化主题旅游观光巴士线路产品。依托机场、高铁站等交通门户,结合都市景区景点布局,相关主城区政府、旅行社等单位紧密合作,开发了“桥都夜景游”等经典主题旅游观光巴士系列旅游产品,串联民国街、长江索道等主城区特色景区景点;以重庆母城为重点,依托景区景点,打造“旅游观光巴士+三峡博物馆”等旅游观光巴士+景区精品线路;依托凯旋路电梯、两路口皇冠大扶梯、轻轨2号线穿越3D魔幻地形,打造“旅游观光巴士+魔幻之旅”精品线路;依托长江索道,打造“旅游观光巴士+长江索道”明星景区。其他如“直升机游三江” “湄公河黄金水道·一日游三国”也是交通主题旅游的典型案例。

  (五)放大交通效应

  在旅游策划中,应运用发散思维和组合思维,尽可能放大交通的关联带动效应,提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如依托驼峰航线机场遗址策划建设低空旅游产业园、通航旅游小镇与飞行营地。在这方面,美国的奥索卡小径(The Ozark Highlands Trail)、韩国济州的偶来小路(jeju olle)、瑞士阿尔卑斯冰河列车、德国沃尔夫斯堡汽车主题公园、英国莱斯特郡Mallory Park、澳大利亚V8国际超级房车赛堪称典范。在美国奥索卡起起伏伏的山林之间,一条小径蜿蜒而过,引向无数别开生面的景观。奥索卡旅游小径是20世纪 70 年代由大量志愿者修建并精心维护而形成的,处处贴合游览者的亲近荒野之心,被称做“手工完成的小径”,数以百万计的美国游客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了旅游和亲身打造旅游线路的快乐,并孕育出深入人心的节日——“小径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由这条旅游小径而衍生出服装、背包、帐篷等系列世界品牌。

  (六)培育交通产业

  在更宽广的视阈中,旅游交通策划应突破解决游客位移这一直接目的,从公路产业、临港经济、临空园区、高铁新城、装备制造等方面进行项目与业态创新,挖掘公路沿线、交通站场周边土地的价值潜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区域发展增长极。珠海(澳洲)游艇产业园、荣成东北亚房车智慧园区、天津自行车王国产业园、保定国际低空飞行产业园、三亚新机场临空产业园旅游产业园区、丹江口旅游港、上海宝山邮轮新城、汉中兴元湖高铁新城文化旅游区、亳州春雨汽车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德航空小镇、武汉爱飞客航空综合体等项目都是具有旅游功能的交通产业综合体。 (首发:李庆雷,王双全.旅游创意策划:原理•方法•案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版)第225-2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