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急产业全景图与“十四五”应急产业体系构建


    137死5000伤!这是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大爆炸的伤亡数字。可是,大爆炸对民众的影响远比数字来的深远。大爆炸过后,这个黎巴嫩共和国的重要门户和货物集散地,中东商业、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成为一片焦土,留下直径约140米的深坑。今昔的强烈对比,再次给世人敲响警钟,应急建设永远在路上。
 
    回看国内,2020年已进入下半场,新冠疫情、洪涝灾害等灾难事件频发。截至7月9日14时,2020年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27个省区市3789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22.3亿元。
 
    面临抗疫+抗洪大考的应急产业,目前发展在全国布局如何呢?
 
    东部现现代型、中部产业型、西部资源型的应急产业格局
 
    从空间布局来看,我国应急产业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西部和中部五大区域形成产业聚集区。东部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集聚区为代表,发展领先性的“高新技术型”应急产业,依托高度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应急救援装备、智能应急机器人等全国领先的应急产业链。其中,北京以检测预警类产品为特色,江苏则注重处置救援类产品发展;中部以湖南、湖北、安徽、江西为代表,形成关联性的“产业依附型”应急产业,依托自身产业基础情况,发展工程机械救援装备、安全专用车及交通工程装备等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应急产品;西部以重庆、陕西、贵州、新疆为代表,形成后发性的“资源依托型”应急产业,主要是挖掘自身资源特色,发展矿山安全、危化品安全等资源型产业应急产品。
 
我国应急产业全景图
资料来源:中国安全和应急产业地图白皮书(2020年)、网络公开资料
 
    从产品类型上看,我国应急产业以事后救援为主,处置救援类产品占比高达56%,监测预警类和预防防护类占比分别为24%和18%,这与发达国家“重预防防护”的管理理念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应急产品数量结构图
资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总的来说,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受“重处置、轻预防,重硬件、轻软件,重产品、轻服务”的传统应急管理理念影响,监测预警、预防防护类产品发展滞后,应急服务产品稀缺。应急产业体系尚未健全,十四五期间将构建新时代的应急产业框架体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应急产业政策、产品、服务、技术、教育体系构建
 
    构建现代化的应急产业体系,提高预防防护能力,强化应急科技和信息在应急领域的应用,为产业保驾护航,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十四五”期间应急产业现代化的主要方向。
 
    一是构建应急产业政策体系。为推动产业有序、快速、良性发展,政策体系的构建是首要一环。
 
 
资料来源:周丹,李季梅,姚晓晖,etal.中国应急产业体系构建[J].科技导报,2019(16).
 
    二是重构产业产品体系。依据应急产业多主体、多对象、多阶段的特征,以解决产品体系不完善,条块分割严重所导致的市场狭小、供需不足、跨领域合作不畅等问题。
 
资料来源:周丹,李季梅,姚晓晖,etal.中国应急产业体系构建[J].科技导报,2019(16).
 
    三是建立应急产业服务体系。改变“重产品、轻服务”的传统应急管理理念。
 

资料来源:周丹,李季梅,姚晓晖,etal.中国应急产业体系构建[J].科技导报,2019(16).
 
    四是形成新的应急产业技术体系。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科研进步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为关键,实现信息技术革命基础上的模块化网络与产业化网络,进一步推动产业间的融合。

    资料来源:周丹,李季梅,姚晓晖,etal.中国应急产业体系构建[J].科技导报,2019(16).
 
    五是创新应急产业教育体系。推动科研教育机构设置、安全文化培育和科技创新培养三者结合构成应急产业的教育体系。
 
资料来源:周丹,李季梅,姚晓晖,etal.中国应急产业体系构建[J].科技导报,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