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湖南广播电视台时尚频道已于3月25日0时正式停播。湖南时尚频道隶属湖南广播电视台,系快乐购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乐购)的生活加购物类频道。快乐购于2011年7月11日与湖南广播电视台签定协议,获得湖南时尚频道业务经营授权,频道覆盖全省,深耕湖南。据悉,该频道停播前,除了白天播出几个小时的购物节目,不断以纪录片支撑时间。多地电视台爆发“讨薪潮”,许多三四线县市广电台的栏目也关停,从中央到地方,从管理者到领军者、执行者,大批的广电人“逃离”,寻找更加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
1、广电瘦身,大势所趋
媒体的重新洗牌,降薪、裁员,甚至倒闭,已经不是新鲜事。频道关停,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摆上台面的广电问题,像个瘦骨嶙峋的老人,奄奄一息,半死不活;对媒体人一再减薪降薪,而收视低迷,很多频道、节目名存实亡,对空播出。同时,问题的原因又在于它体型庞大,空有一身肥膘而握拳无力,节目内容同质化,频道定位雷同化,大量资源养着空壳,广电瘦身,大势所趋。很早之前,各地电视台就纷纷进行内部结构调整。2016年4月2日零时香港亚洲电视正式停播,开台59年后画上句号,成为香港电视史上的一页。同年,深圳法治、九江四套关停;为缩减支出,2019年新年第一天,上海东方卫视将娱乐和星尚两个频道整合为面向长三角的“都市频道”,直接砍掉了两个频道,炫动卡通和哈哈少儿整合成为“哈哈炫动卫视”;六七月间,湖北电视台多个频道被归并到四个主要频道。天津广播电视台更是主动关闭了国际频道、高清搏击、时代风尚、时代美食、时代家居、时代出行频道6个电视频道。2、频道关停的最终目的,是生产力高阶释放,淘汰落后产能
广电总局多次强调“加快推动频道精简精办,”解决节目同质化,雷同化的问题。”改革就是要把五指收起来,攥成拳头打出去,这样更有力量。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论断,对于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媒介也同样适用。互联网时代,电视正在忙着“转基因”,忙着把一维的线性播出,变成即时点播的“数据库”。于是,电视发生着技术引领下的一系列新的变革。“二维码”出现了,这块在电视荧屏上的“黑补丁”,成为手机扫描与电视互动之间的“身份证”和“通行证”;“摇电视”出现了,这种靠着“红包”奖励的互动方式,让“摇微信”的人意乱情迷,电视的内容早已在“摇啊摇”“抢红包”的运动中,变得不知所云。“云电视”“智能化”“移动化”“个性化”“3D”“4K”……缤纷花哨,无所适从地上演着“寂寞的繁华”。其中究竟有多少可以保留下来的新时尚,恐怕还需要时间的漫长检验。
3、频道关停的几点原因
一、收入惨淡,资金无法支撑,造血能力不足
传统媒体(广电)衰落表现在广告收入惨淡,资金无法支撑内容输出,导致市场争力不足,收视率持续下跌,某些频道成为亏损源,入不敷出。传统的广电广告在行业上有种说法叫“断崖式”下滑、“跳水式”跌落,改革、融合、转型一直是近几年来广电行业的逃不开的命题。但涉及到上层思路、内外环境、单位实力等问题,不是每个转型都成功了,或者说更多的还在摸索、在模仿等待,同时更不能排除等着吃救济粮的。等着吃救济粮,那便是等着优胜劣汰法则的灵验。
二、收视率低,观众大量流向移动互联视频社交媒体
媒体人曾因手握话筒、肩扛摄像机的“特权”而沾沾自喜,如今互联网给传统广播和电视的生态带来致命改变,基于线性播出的广告商业模式被颠覆,传统广播电视受众与节目之间的“约会”关系被打破。年轻人在网络上看视频综艺、电视剧已成常态,没广告,遇到好片子还可以一口气熬夜看到底,甚至可以2倍速观剧省时间。电视观众日趋老年化,电视,似乎越来越成为40岁+中年人的主流保留节目了。据说有1/3的中国人把自己休闲的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每天至少有俩小时是给了手机端,给电视的时间累积起来不足半个小时,甚至很多人几个月没开机了,电视台越来越边缘化,沦为零余者。互联网视频服务逐渐要压缩挤压传统的电视机生产空间。观众凭什么看电视,看个电视剧一天才播俩集,中间插播无数广告,各种兜售脑白金、鸿茅药酒、各种莆田系医院人流广告。
三、生存堪忧,没有闲钱养闲人
精兵简政才能提高效率,媒体是讲求实战的行业,不能打,不能吃苦,没有战斗力终究要被淘汰,如今的广电已经没有闲钱养闲人。随着技术进步,近年来,人工智能等被应用在媒体行业,冲击着媒体人员,也促进了媒体内部结构调整。2018年9月17日上午,上海举办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在谈到AI的发展时李彦宏表示“那些不够AI化的企业无法适应新的时代,那么注定会被新一代的企业所取代。“
新闻编辑虽然不及美术、音乐那么具有艺术性,但是一直以来都算是创造性工作,现在正在慢慢的被AI取代。美国旧金山的初创公司Hoodline则在尝试让地方媒体与AI技术之间有更好的相处方式。2015年8月,外媒曾经报道过《纽约时报》主编竟是聊天机器人,这位机器人叫Blossom,它挑选的文章平均阅读量是普通文章的38倍,每天可以工作24小时不休息。
四、广电面临舆论场收缩、时效不足、传播力下降、影响力减弱严峻挑战
广电新闻类节目面临着种种问题,其制作成本结构失衡,代价过高,效益不好。最近两年,每逢重大事件,似乎都在加强一个趋势:电视新闻的风头正被新媒体抢走。比如今年两会,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话音刚落,无论是央媒、地方媒体还是各大网媒,短时间内就已经有多个版本的解读在新媒体上呈现。视频、图片、数据图表、动漫及实录文字,使得整个政府报告完全“活”了。一整天,微信朋友圈被报告刷屏。
五、 广播电视行业面临——如何化解产能过剩失业人员再就业?
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不仅需要面对经济增速放缓、落后产能电视频道倒闭问题,更面临着大量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严峻问题。媒体融合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新鞋走新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达尔文法则,也是天演论的现实隐喻。面对数字化浪潮,传统媒体不妨从“加、减、乘、除”上进行探索,也就是从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削减传统落后项目、发挥品牌的倍增效应、破除理念与体制的束缚等四个维度发力,这四个维度中最鲜血淋漓的是淘汰落后项目和落后产能,这是砸人家饭碗,改革的阻力之大可以想象。但是,如果继续耗着,最后会拖死整体,当断不断必自乱,耗不起,烧不起钱,就要果断熔断,及时止损。但是在这些淘汰平台之下,要警惕逆淘汰,避免把能人,能打的人淘汰掉。并不是说,需要砍掉的频道和栏目里面,就都是人浮于事的,打酱油的。有的人也有能力,奈何无力回天,这个也和栏目和频道的定位和大环境有关,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媒介进化论,决定了电视的未来命运。
六、疫情之下,校招“停摆”
“宅在家里没事干,刷微博刷到自己公司倒闭的新闻。”这样一句心酸满满的调侃,在2020年初正屡屡成为现实。受疫情影响,春节以来多个行业都陷入了停摆中,而根据恒大研究院1月31日发布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显示,疫情发生之后,宏观层面消费需求和产品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到明显冲击。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当属电影、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服务消费行业——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数万家影院,已经两个月票房收入为零。
中国电影票房市场Q1季度损失在188亿-258亿之间,不仅直接导致许多中小影城难以为继,更多等着项目款回血的出品公司、发行公司、营销公司、后期公司也都泥足深陷,挣扎在死亡线的边缘。
根据此前企查查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月1日至3月20日,全国一共有988家文娱企业登记注销。而原本很多人寄希望于影城复工、复映片上映,能够给影视行业复苏注入一针强心剂,但突如其来的复工叫停,又让很多公司的未来充满了变数。企业倒闭、收入锐减,意味着招聘岗位数量和需求也必将受到直接冲击。根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复工后的一个月内,全国企业整体招聘职位数与招聘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1.43%和28.12%。其中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院线、影视制作等企业,暂停招聘或者缩减编制的情况比较普遍。
图片来源:Boss直聘
BOSS直聘方面也在《2020春节后七周就业市场追踪报告》中提到,“广告、传媒业受到疫情影响严重,招聘需求降幅超过70%”。
具体是何种体量的公司受到的冲击最大?一家招聘平台的区域负责人介绍:“主要还是得看经营内容。以内容输出业务为主的大型企业相对影响较小,他们有资金、人力去适应疫情期间的变化,如各大门户网站、卫视都开启云操作,而且动作都很快;此外,以线上内容运营为主要业务的MCN等,受到的影响也较小;受影响最大的,还是线下的院线、影片制作、线下书店等。”
封悦(化名)在一家中型传媒公司担任招聘主管,公司原本计划今年尝试启动“春招”,释放出一定岗位,借机在高校扩大自身作为雇主的品牌效应。但受到疫情影响,如今校招的人数已经调整为“0”。“我们尽量不对现有员工采取裁员、降薪,但疫情确实影响到了公司收入,所以涉及新增的人力成本支出肯定要更加谨慎。”而即便是仍在开放招聘的企业,在预期人群层面也有了较大变化。一般来说,无论“春招”还是“秋招”,都是面向应届毕业生,但今年田子华(化名)所在的影视公司,则将重点放在了社会招聘,“主要是希望能节省培养成本”。
与他想法一致的企业HR并不在少数,多位我们接触到的采访对象都表示:“校招要大量筛选简历、设置考题和多轮考核,还要制定培养计划,最后经过一、两年的培养才能留下适合公司发展的种子,投入确实不小。但现阶段,企业需要的是性价比更高的‘即战力’。”
2017年武汉的大型校园巡回招聘会活动
有招聘平台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春招期间,有将近两成的用人单位表示取消春招计划采取观望态度,未来可能会转而投向社招。这就意味着对广大应届毕业生而言,本就因疫情变得十分艰涩的求职路上,又增加了道门槛——工作经验。
七、“宅经济”引发新生机?
疫情之下,传媒类就业形势充满了变数,但我们注意到,也有一部分公司正在提供着新的工作机会,而这或许能成为一部分应届生的新选择。例如虽然走线下难以支撑企业正常运转,但市场的需求依然存在,因此很多人开始在线上寻求生机。一系列数据都显示,“宅经济”主导下的“线上模式”盛行,使得游戏、直播等领域都获得了较多发展机会,相关领域人才需求也“逆势上涨”。
图片来源: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复工后一个月内,直播相关岗位的招聘职位数同比上涨了83.95%,招聘人数增幅更是达132.55%”。而除全职岗位以外,直播类岗位也成为灵活就业的‘蓄水池’,直播相关兼职岗位的数量同比增长166.09%,是全职岗位增速的2倍有余。”
“直播作为一种重要的带货手段,已经不仅仅是线上业务的特权,承接了来自线下卖货的需求,使得就业机会大幅增加”。面对此情此景,一位毒眸所熟识的影视公司老板也在朋友圈感叹:“公司的电影投资业务还在复苏,而培养的网红已经签约了直播平台。”
游戏行业虽然在岗位释出上暂时没有具体的数据佐证,但其产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已经在人才需求层面给出了方向、展现了可能的前景。Steam官方统计,3月20日晚间11点,Steam同时在线人数达到21360226,突破2100万大关,这是2020年在线人数第四次破纪录,距离此前最近一次打破纪录,还要追溯到两年前。
但面对这样一个单一领域崛起的情况,并不能完全满足传媒影视相关专业毕业生丰富的求职需求。在接受采访过程中,很多用人单位的资深HR都表示:“除了新兴经济之外,现在大部分时候,并不是一个人才主导的局面,一方面岗位确实不多,岗位结构比较单一;另一方面,先很多企业采取云面试,面试不充分,很容易错失岗位。”
因此在他们看来,“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现阶段找工作要求不要太高,先抓住一个offer再说,如果不满意,两年之后以经验者的身份跳槽,可能效果会更好。”很多资深从业者也都认为,对应届生来说找工作不能急于一时,需要各个层面的条件配合,非事业单位没有一岗定终身的说法,等待时机厚积薄发,也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图自智联招聘《2020春季求职竞争周报》
由此可见,整个人才招聘市场正在回暖——智联招聘针对春季求职做的竞争周报显示,去年节后复工的第二、三、四周招聘职位数均呈现环比下降趋势,热度逐渐回落;而今年的招聘动作在疫情下虽有延后,但目前招聘需求还在不断向高峰攀升,预计接下来几周人才市场也有望保持反弹,而影视行业需求复苏的转折点在已经在第五周开始显现。(未完待续,版权归彭小东导师所有,违者必究!关注媒无界微信公众号并查看历史消息,更多原创实战干货精彩分享!欢迎转发,敬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更诚挚的邀请您亲临彭小 东导师《品牌竞合力》及《打造疫情后中国广告销冠战狼全员赢销力军团》(5.0特别加强版)和《打造中国实战狼性广告销冠特种兵》(2020年3.0升级精华版)课堂;聆听彭小东导师现场原创实战实操干货精彩分享及演讲 还将免费获赠广告销售百问百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