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非典的影响 目前的疫情对物流行业的危与机


   SARS对于航运的影响

 
  货物吞吐方面,2003年1-11月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共计23.42亿吨,受SARS 疫情影响5月同比增速最低为13.02%但仍维持正增长,后迅速修复,月均同比增速18.27%。
 
  集装箱吞吐方面,2003年1-11月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共计4251.82万标准箱,全年各月同比增速维持在25%至40%区间内,受SARS疫情影响不大,月均同比增速32.69%。
 
  SARS带来的机会
 
  电商
 
  2003年发生非典之后,我国电商行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因为当年发生非典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出门,只能通过网购来购物,网络购物逐渐被大家所接受,所以在2003年之后我国电商行业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目前两大电商平台也是在2003年之后正式诞生的。
 
  2003年,阿里巴巴旗下C2C交易网站淘宝网上线,同年10月,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上线。2004年京东的线上商城也正式上线,主打的产品品类是3C数码产品,正因为抓住了这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所以阿里巴巴和京东迎来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
 
  物流行业
 
  1、履约能力:面对疫情,举全国之力对抗疫情,在此期间,多数物流企业的履约能力受到考验,中小型物流企业面临着没有员工开工的局面,资金压力巨大,从而损失部分合约与订单,而大型物流企业,面临着更大的财务成本,但其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社会资源相对丰富,履约能力相较于中小型物流企业较强,因此,凭借着强大的资金实力、履约能力,可以赢得市场口碑,甚至于拿下部分订单,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市场基础。
 
  2、信息化建设:2003年正处于信息化,互联网化的浪潮之中,凭借着时代带来的发展机会,进行互联网改造,实现公司办公信息化,为后续发展提供更加高效的工作模式。
 
  3、兼并收购的机会:疫情带来的小微企业危机,生存成了小微企业最大的难题,依靠强大公司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同时凭借大公司、大平台进入到另外一个发展的高速阶段。而大型企业,面对疫情,市场经济形势不好的局面,兼并收购成本相对较低,通过兼并收购可以丰富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可以介入到原本公司业务不曾涉及领域。
 
  新型冠状性病毒肺炎影响
 
  整体大环境
 
  目前我国从事第三产业企业占比达83.98%,根据《2017-2022年中国企业经营项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40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
 
  据企查查大数据云图显示,目前我国从事第一、二、三产业企业数量分别占比3.33%、12.69%和83.98%。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7.1%、39%和53.9%,相较于2003年非典,2019年第三产业提高11.9%。
 
  对照2003年非典的情况来看,三大行业中服务业影响最大,零售、交通运输、旅游等遭到重创,但由于当时我国服务业在各行业占比还不高,所以对整个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并不大,然而我国服务业占比已超53%,所以在本次疫情中受到的影响相较于非典时期要更加严重。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于国内经济影响预测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费需求。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WHO认定此次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虽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但出口仍可能受较大影响。参考2003年非典期间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大幅快速回落2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较难超过5%。
 
  对中观行业的影响: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2020年春节档颗粒无收。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同期受损严重。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2020年同期锐减。交运行业春运出行人次预计减少近五成。房地产行业暂停销售活动,复工投资延迟。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等行业受波及。简单估算,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
 
  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短期利好债市、利空股市(医药、在线娱乐等除外),但中期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和趋势。
 
  长期影响:政府治理将更透明,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风险中酝酿机遇,或将催生新的业态。
 
  新型冠状性病毒带来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
 
  1、冷链及其上下游产业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尤其在武汉封城、各大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之后,互联网购物将进一步得到发展。主要集中在生鲜外卖方面。
 
  盒马、每日优鲜等平台的业务暴增,不只是短期利益,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有望培养国人新的买菜方式。外卖平台培养了国人手机叫餐习惯,虽然有盒马、每日优鲜、美团买菜等平台,但买菜人们更倾向于去菜市场,核心原因是生活习惯。其实,相对于菜市场来说,生鲜平台买菜方式更加健康卫生,基本没有现宰现杀,很多是半成品,更不可能有野生动物。经过疫情中的习惯养成,再加上国人对个人和家庭健康卫生更加重视,可以预见,生鲜新零售将迎来蓬勃发展。
 
  在疫情爆发之前限制生鲜类产品的主要在于如何保证运输过程中的保鲜程度,有两个先决条件,速度、保温。因此保温制冷行业将会是发展的重点方向。
 
  2、智慧城市、大数据
 
  智慧城市、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医疗等向更智能化、智慧化发展。从本期疫情人员控制上,我们还做不到对同车次人员的跟踪,或者疫情“点对点”通知。可见,我们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城市级别,我们的交通数据、医疗数据等之间并未打通,大数据潜力还有更大挖掘空间。
 
  3、工业机器人
 
  此次疫情影响,主要是很多工厂员工返工率较低,导致其开工率不足,因此工业机器人产业将会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通过疫情,更多的企业意识到自动化、无人工厂的重要性。
 
  4、兼并收购
 
  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遇到生存难题,将会带来一轮兼并收购的窗口期,各业务线应关注自身急需构建的能力和关键资源,寻找合适标的加快对外合作。
 
  5、无接触线上办公
 
  在线学习、线上办公、视频会议等在这次疫情中需求充分激发,相关产业股票一路上扬。更智能更方便是大趋势,对物流企业来说触网的早晚及融入的深浅将决定往后业务发展的难易程度,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