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洪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老百姓作为个体,不管第几名,没有什么用处,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这一头衔,中国应始终坚持守住(包括低端制造),尽可能不让就业岗位外流,中国人口规模大,靠劳动吃饭的人口多。不过,制造业也要随着消费转向而转向,不能固守传统老产品不变。
中国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化、消费升级,人们追求的生活品质与消费倾向也会变化。从2021年起,人们追求的东西到底有那些变化呢?搞清楚了人们的需求,社会资本就有了投资方向,基层政权也就有了工作任务。
一、健康,是现代人追求的日常目标,健康产业到底是什么?
一是生育健康。育龄妇女生育健康,目前主要是医院承担,包括“怀”与“生”两个阶段的健康。其实,“怀”健康与“生”健康,要有一个专业机构协助医生,帮助“怀”与“生”两个阶段的健康,三分之一是“医”、三分之一是“知”、三分之一是“护”。如果有一个专业机构专事占三分之二的“知与护”,“医”的核心部分才由医院来做,其健康指数就会直线上升,消费需求会不小。
二是育婴健康。育婴可是个技术的重活儿,从婴儿出生到三岁上幼儿园,是现代家庭中最大、最重要、最繁琐、最烦心的家务劳动。目前,基本是由老一代人承担,责任大、任务重,这是最需要社会介入的、帮助的家务劳动,且只能是在小区内近距离提供服务。
三是健身健康。健身房、健身服务、健身咨询等。
四是保养健康。保持年轻态和养护健康咨询、养护科学等。
五是老年健康。健康衰老,衰老健康,老年护、养、练健康。
六是病老关怀。老年慢病护理、老年重病护理、与病共生护理、临终关怀养老院。
二、服务,是现代上班族的日常需求,生活服务到底是什么?。
一是上学服务。小孩从六岁进入小学起,接送孩子上学、下学,父母上班时孩子放学了的托儿服务、作业辅导、户外活动与运动等,这项服务市场大,且风险高,麻烦多,需求大。
二是餐食服务。日常、大众、价低、卫生、可信、近距的餐饮服务稀缺。
三是食材供给。半成品、可靠、可信、卫生、近距的食品材料供给稀缺。
四是科学减肥。科学、可信、健康减肥与增肥。
五是科学护美。美容、美体、美手脚、穿戴搭配等。
六是住家保姆。住家保姆培训与管理。
三、生存,是现代流动人口在城市立足的基本需求服务项目?
一是认识城市。流动人口到一个新的地方,需要城市知识告知与培训服务。
二是技能学习。流动人口生存的基本手段是技能,简单技能培训需求大。
三是生存借款。流动人口在的城市或乡村要生存下去,需要借贷供生活。
四是租借居住。流动人口在的城市或乡村要生存下去,需要租、借居住。
五是流浪收留。城市或乡村流浪人口,收留、管理与服务。
六是衣物再用。城市或乡村家庭丢弃的衣物,需要异地再利用服务。
四、物业,物业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以及可经营的项目。
一是有偿服务。有偿服务项目法定,如安全、公共卫生、绿化、维修服务。
二是无偿服务。无偿服务项目法定,如垃圾管理、下水道清理、门禁等等。
三是经营服务。经营服务项目商定,如广告位、车位外租项与业主商量定。
四是经营降费。可经营项目就必须抵顶物业收费,预决算业主委员会批准。
五、志愿,志愿者也有需求,权威机构提供信息和组织服务。
一是为志愿者服务。志愿者需要信息服务,那里有什么情况需要帮助和服务的。
二是组织志愿者。需要帮助和服务的项目立项与时间顺序安排,需要有人组织。
三是志愿者安全。志愿者从事社会公益帮助和服务项目过程中需要有安全保障。
四是记录志愿事。社会要有专门记录公益事项的组织和机制,志愿互换可持续。
六、文化,文化产业发展与消费普及,是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是文化产业开发的主体是谁?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就会主动挖掘文化产业潜力。
二是文化产业投资的主体是谁?需要明确,投资主体就会主动寻找潜力作品创作。
三是文化产业运营的主体是谁?需要明确,运营主体就会主动把作品转换为商品。
四是政府要有文化产业发展意见。指导文化产业:有红线、无禁区,找市场要效益。
五是小众与大众文化要同时发展。生活中缺乏文化消费品,尤其是没有高品质的精品文化作品,变成只有“老人看电视,学生打游戏,空闲者玩麻将”老三样,应改变,要有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中国要有“好莱坞”、连环画、动画、小说、戏剧、电视、玩具等。
六是中国文化产品需要文艺评论。我国新闻、小说、艺术等作品需要文艺评论家做出各类评论与解读,帮助读者理解消化,中央电视台要带头办新闻与文艺作品评论栏目,正确引导舆论,对网络上网友负面、抬杠、攻击式,甚至反动的评论实行屏闭。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