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番茄会中毒?这条似是而非的谣言为何传了10年?


这是条“有年头”的谣言。网上能搜到2010年的相关链接。

网络截图
先来扒扒“番茄的坏消息”是条什么谣言。
一条混淆概念、事实、常理的“三混”谣言

 

1混淆概念

谣言以“日本厚生省研究员”口吻表示:“生鲜蕃茄含有可致死的龙葵碱,茄科植物普遍含有此种毒素”,后又称:“我只知道未转红色的西红柿含有很危险的毒素、煮熟的西红柿营养才有效,但不知道生西红柿还是有毒性,以后西红柿都是要煮熟才吃喔!

文中有意无意地把未经煮熟或加工的“生鲜西红柿”与未成熟的“生西红柿”俩概念相互混淆。


所谓“生鲜西红柿”正常的理解是在市场中销售的未经烹调或加工的西红柿,它们一般都是已经成熟了的产品。

“生西红柿”可以与“熟西红柿”相对,也可以指未成熟的西红柿。上文中的“生西红柿”似乎是指未烧熟的西红柿,但也可以指未成熟的西红柿。

而就西红柿而言,是否成熟,其龙葵碱含量有着质的差别。

不管怎样,谣言“混”成功了,我们“被”糊涂了。

但这改变不了龙葵碱以及西红柿的一些基本事实:

未成熟的“生西红柿”其龙葵素含量较高,直接食用,包括熟食都会有中毒的危险。

而成熟的西红柿只含微量的龙葵碱,此前的大部分龙葵碱已被植物自身代谢了。正常食用,包括生食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除了西红柿,马铃薯、茄子等茄科植物也含龙葵碱,它们的情况和西红柿类似:

未成熟的茄子中含量比较高,发芽、表皮发绿的马铃薯含量比较高;成熟、正常的茄子、马铃薯则无需担心龙葵碱的毒性。

所以,“生西红柿还是有毒性,以后西红柿都是要煮熟才吃喔”完全是在瞎扯。


要是误吃未成熟的“生西红柿”怎么办?

没关系,我们的舌头会预警。

研究表明,当马铃薯块茎中龙葵碱含量达0.10~0.15㎎/g鲜重时,食用时有明显的苦味。也就是说,马铃薯、番茄、茄子等茄科植物当龙葵碱含量较高时是吃的出来的,会有苦涩味甚至有发麻的感觉,此时应停止食用,以防中毒。

如果吃了马铃薯、番茄、茄子后出现头晕、呕吐、腹痛、呼吸困难、抽搐等龙葵碱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

重点提示:孕妇尤应注意中毒后可能导致的胎儿畸形。

脑补下植物为什么会含龙葵碱?为什么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会有高低?

龙葵碱因在龙葵中首先被发现而得名,之后在马铃薯、番茄、茄子等茄科植物中也发现了龙葵碱,故龙葵碱也被称作马铃薯毒素、茄碱、龙葵素等。

龙葵碱不是一种毒素,而是一类有毒糖苷生物碱,目前在马铃薯中发现的龙葵碱种类就达80种。

植物合成龙葵碱这些生物碱是它们对抗昆虫、病害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比如马铃薯,龙葵碱主要分布于其幼嫩和损伤部位等组织。

随着番茄、茄子等植物的成熟,龙葵碱于植物的保护作用也就宣告基本结束,它们体内的龙葵碱会被逐渐代谢掉。

下面一组研究数据可以间接说明这一情况:

单会娇及辽宁中医药大学等人对6个产地龙葵果实中澳洲茄碱(一种龙葵碱的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幼果为6.62-13.99㎎/g,青果为3.32-11.68㎎/g,成熟果仅为0.12-0.62㎎/g,说明在龙葵的生长过程中其澳洲茄碱的含量随着其生长发育进程而发生递减的变化。

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成熟的西红柿、茄子等只含有微量的龙葵碱。


2混淆事实

按照谣言的说法,生西红柿有毒,要煮熟才能吃。

而龙葵碱熔点为248℃,在280~285℃分解,短时间炒制对西红柿中的龙葵碱影响不大。

所以,未成熟的西红柿除了不能生吃,煮熟照样也不能吃,谣言完全是在误导。而成熟的西红柿生吃、熟吃都没问题,随意啦。

让人想起当年张悟本“大师”倡导大家生吃茄子的往事,一个“极左”一个“极右”,缺少的就是科学认知!

谣言称“马铃薯发芽时便会合成此种致命毒素(龙葵碱)”也不准确,正常的马铃薯也含微量龙葵碱,一般在2~13㎎/100g鲜重,而马铃薯发青、发芽时龙葵碱含量会急剧上升,马铃薯芽的龙葵碱含量可达500㎎/100g鲜重。

一般以每100g鲜马铃薯含20㎎龙葵碱作为食用的安全界限,因此,普通马铃薯吃了没问题,而发绿或发芽的马铃薯最好不要吃,一定要吃必须彻底削除发绿、发芽部分,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3混淆常理

谣言称:“生鲜蕃茄含有可致死的龙葵碱”,这话看似没问题,却回避了“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这一基本常识。

龙葵碱确实会置人于死地。研究指出,当马铃薯块茎中含量超过0.20㎎/g鲜重时,可能导致人中毒,对人的致死量为3mg/㎏体重。

我们现在都知道成熟的生番茄虽然含微量龙葵碱但并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谣言在龙葵碱前随随便便加了“可致死”仨字,夸大其词,目的就是蛊惑人心。

谣言还煞有介事说曾看过一篇报导:“在美国西红柿不是水果,不直接拿来吃,而是蔬菜类,煮熟了吃。”以此来隐射美国人早就知道西红柿的“真相”。

问题是,在美国蔬菜沙拉是再平常不过的吃法,其中也包括小番茄,并不一定是煮熟了才会吃。


所谓在美国“蔬菜是煮熟了才能吃”,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凡此种种,说明这根本就是条混淆概念、混淆事实、混淆常理的“三混”谣言。谣言就是靠着这些似是而非和煽情的伎俩,不断地博人眼球、造谣生事、制造混乱。

这条谣言“出生”到现在至少10个年头了,为何仍然在传播?


网络截图
利用了不明就里读者的善良

 


首先,谣言频频搬出“日本厚生省研究员”“英国临床医学博士”“澳洲的蕃茄农场杰克逊农场”等头衔和地点,其目的就是想“凭空”增加短文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其次,谣言把一些常识穿插其中,让人莫辨真假。比如,谣言称:“……马铃薯发芽时便会合成此种致命毒素”。

马铃薯发芽有毒是常识,在此和龙葵碱一挂上钩让人感觉很“专业”,“可信度”立马直线上升。

最后,短文大肆催情,并以揭黑幕者自居。比如:“没想到这么严重!!!”“蕃茄的坏消息- 很重要!!!生蕃茄有龙葵碱(Solanine)毒,故不要生吃!切记!切记!”“关于蕃茄的坏消息,有点儿骇人听闻,多知道些也好!”“请大家一定要努力转寄出去”……

我在“西瓜传播禽流感?”一文中曾经说过:盲目煽情是一些谣言的共同特点。这条谣言也不例外!

仅此3点便足以让不少不明就里的读者动动手指转发以“帮助”更多的人!


微信截图

目前此谣言仅1个公众号的阅读量已是10万+。

谣言很煽情真相挺骨感,鸡毛就这样飞上了天。

龙葵素的致毒机理怎样?饮食中如何减少它对健康的影响?有机会我们再深入聊龙葵素的那些事。

 

文︱俞惠星,科普作者,著有《活着要懂添加剂》

配图来源网络,联系可删

参考资料:
刘蕾·马铃薯中龙葵素的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1):70-71
单会娇,王冰,张建逵,许亮·龙葵中澳洲茄碱含量的动态规律[J]·中国现代中药·2015(9):931-933
巩江,倪士峰,邱莉惠,吴一飞,仝瑛,骆蓉芳,赵桂仿·龙葵素的药理·毒理及药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杂志·2009(9):4108-4109

 

 

延伸阅读

自酿葡萄酒肯定含甲醇?这几个环节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