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河南考生被3次退档,北大契约精神何在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新蔡一理科超一本线36分的学生,在国家专项计划中被北大提档,因分低被三次退档,理由是“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2019年8月10日,正在复读的该男生表示,自己愿意放弃。(8月11日《梨视频》)
这几天,北京大学在网上可是充分享受到了“吐沫星子”的味道,但他们因为“权力的傲慢”,而绝对不会认错。因此,这位河南考生,虽然一直是按照游戏规则投档,河南省招生办也一直是按照游戏规则投档,但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强势的北京大学战胜了弱势的河南考生,令该学生在遭受三次退档后,连省内一本也上不了了,只能选择复读,这对于该考生来说,无疑将影响一辈子。
一些不太关心高考的网友会感到奇怪,理科超一本线36分的学生怎么也敢报考北大,符合所有设定条件又为何被三次退档?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称:“高校在国家专项计划招生中具备一定自主招生权,但北大以学生高考成绩过低,担心其不能完成学业,显然这个理由不是很充分。”
一开始我也不理解媒体报道“他在提前批国家专项计划中报考了北京大学,北大今年在河南一共招8人”是什么意思?在网上查询得知,国家专项计划,是指国家从2012年实施的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也就是说,北大今年在河南贫困地区有8个照顾性名额。
很明显,国家专项计划是为了照顾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地区的考生,是“均衡教育”做出的姿态。因为教育资源越少的地区,名校录取率更低。根据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其研究课题“大学招生与宪法平等”中得出的结论,以北京大学为例,根据2011年的录取数据,每万名考生中考入北大的比例,河南为1.87,北京为52.5。北京学生考上北大的几率是河南考生的28倍。
我们不妨再来谈一谈大学招生规则。该男生的考分既然已经达到一本录取分数线,就有权报考任何一所一本大学,包括北京大学。如果其考分排名在北京大学既定的人数之内,北京大学原则上是无权退档的。
可如今,北京大学以“担心其不能完成学业”为名,就单方面剥夺其上北大的权力,不仅仅于法无依,更是对考生乃至对社会的违约。北大这种名义拒绝履约,更是极其荒唐的。不说那么多“洋人”无考分入学,那些文艺、体育明星怎么就能毕业?翟天临都能在贵校从事博士后研究,还担心位列“高考炼狱”第二、理科超一本线36分的河南学生不能完成学业?
微博认证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 知名法律博主 头条文章作者”的(@储殷)是也看不下去,发微博称:
北京大学收洋垃圾的时候没有担心过他们不能毕业吗?收贫困生就担心不能毕业了。
什么叫孩子刚过一本线,差100多分怕跟不上?
就不说关系户了,没少收体育特长生吧?他们还不如这孩子呢
就这么糟蹋、耽误穷人家的孩子,事后还要侮辱
这种事情,清华真干不出来。
教育部的大人们呢
就该事件来看,这名考生考了538分敢于报考北京大学“国家专项计划”名额,一方面是冒着巨大的“落选”风险,但同时也说明他有着一定的自信,相信自己今后有能力与那些高考高分考生一起学习,最终有把握通过各项课程,并如期毕业。如果他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够好,不能完成学业,担心四年后年毕业证都拿不到,肯定也就知难而退,不会填写这个志愿。实际上,高考考分无非是上大学的“敲门砖”,大学很多专业都与高中多数课程“不搭界”,高考总分低,不等于专业水平低,更不等于大学学习能力差。钱钟书报考清华,数学只考了15分;罗家伦报考北京大学数学得零分,后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张充和考北大数学零分,却被录取。
可以这么说,这名考生报考北大并不违反规则,河南省招生办据理力争也是有法可依。而真正不讲规则,不守契约的是北京大学。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北大以考生分数过低担心难毕业为由退档,公开抛弃规则,撕毁契约,这是十分可怕的。相比较罗家伦、张充和时期,北大“兼容并包”的精神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