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原因


  “‘不变’有原因”

  计划体系中有一条原则:计划一经确定,(计划部分)就不再修改。

  坚持不变的原因之一,是要保留下管理的痕迹——计划编制时是有各种各样的边界条件限制,管理痕迹可以告诉我们那些导致计划必须调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是假设条件的变化,还是忽略了必须的边界条件。

  不变的原因之二,计划是管理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团队领头人的经验和控制力,是对于团队和未来的承诺。当计划不能完成时,不应是“完不了、计划找”,更不应用事后诸葛亮式的修改来证明本不存在的所谓领导的能力高明。

  持续变化

  不变体现了计划的严肃性,而调整同样是为了计划的严肃性——毕竟计划是为了指导实际工作取得成功的,而不是为了什么其他莫名其妙的原因做出坚决不改和修改,不是为了耍酷。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面对着持续不断变化的边界条件,与时俱进是必须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调整原则

  事实上,确实有不少节点不应随意变化,甚至是不宜变化的,于是调整也是有章可循。

  原则1:不应调整的就坚决不调整:受到当地势力的干扰,作为代表开工的土方没有正式展开,我就强调了哪怕一铲土也要铲,否则我们的合作伙伴就有理由认为:就像开工这样的,几乎没有任何紧前工序影响的节点都可以顺延,那还有什么节点不能调整呢?类似的还有开盘、开业、融资到位、四证等节点,属于刚性较强的节点,不到万不得已,不得修改和调整。

  原则2:不宜调整的就慎重调整。有些工序,由于本部门工作不力,自己的任务没有完成,不仅影响了自己的下步工作,还会影响其他协同部门的工作,比如设计对于工程和成本招采的影响,就属于非改不可的,但一定要征得下道工序认可。

  原则3:自己任务无法完成,但完全可以内部平衡、不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的,可以调整但要留下痕迹——毕竟是没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经验、教训值得记取。

  对于计划的执行,汪中求先生,要做到僵化、、优化和固化,讲的是计划就是命令,对于以服从为天职的团队成员来说,就要学会僵化执行,不理解的在执行中加强理解;执行中有任何的建议和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待优化了计划之后,再固化。而后,就开启了另一轮的僵化、优化和固化的螺旋式上升,对于那些标准化稍强的行业,就快速形成了团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