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市售正规生产的驱蚊花露水毒性都很小,合理使用对绝大部分人群健康无害,但也不能见蚊就喷、见人就撒。
文 | 俞惠星,《活着要懂添加剂》作者
夏天到了,气味芳香、驱蚊止痒的花露水自然热销。
然而,有网友发帖称:“发现一些花露水瓶身上标有‘农药批准文号’,说明花露水含农药成分。每天喷花露水不就是往身上喷农药?!”
网友纷纷转发,很多人看了很迷茫。
这种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市面出售的花露水品牌众多。
仔细观察,有普通花露水(如标注清凉、冰爽等字样)、其他成分花露水(如标注金银花、蛇胆、牛黄花露水)、驱蚊花露水、儿童花露水等等。
而含有“驱蚊胺”“驱蚊酯”等成分的驱蚊花露水中标注了“农药正式登记证号”“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等字样。
有的还标有“微毒”等字眼。
显然,驱蚊花露水确实含农药。
当然,并非所有的花露水都含“农药”。
因为没这必要。
这算不算是个好消息?
有人可能在想,驱蚊花露水为什么一定要加农药呢?不是有很多植物成分也能驱蚊驱虫?
比如:除虫菊素?
是不是生产厂家只顾省力不顾咱老百姓死活?
要说清这个问题,需要澄清二个观念。
第一个观念是:农药≠剧毒的“毒品”!它也分级。
在人们的印象里,农药与剧毒、毒品这些字眼常常联系在一起。
“一气之下喝了农药”意味着什么?你懂的。
大家熟知的六六六(HCH)、滴滴涕(DDT)、毒鼠强、甲胺磷这些,都有“一气之下”被喝的案例。
农药不就是因为有毒才叫农药?
错了。
其实,农药的界定不是根据产品的毒性,而是其用途。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的定义,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有点拗口。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农药简单理解为:“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病、虫、草的物质”。
不要忽视“预防”“消灭”“控制”这几个词
它意味着观念上的巨大变化。
以前,我们在农药的使用上偏重于强调“杀死”有害物,在重视环保的今天则更注重于“调节”。
就像对于蚊虫,杀死是一种考虑,而驱赶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
修行者可能会补充一句:不杀生=建功德!
但是,是药三分毒。
虽然农药≠剧毒的“毒品”,但毕竟有一定毒性。
根据毒性分为五级:
微毒、低毒、中等毒、高毒、剧毒。
像六六六、滴滴涕(已禁用)为中等毒,毒鼠强、甲胺磷则属于高毒农药。
其中的甲胺磷,曾经在2017年由于致山东寿光100多只羊死亡的“毒大葱”事件而名噪一时。
因此,“一气之下喝了农药”得看你喝的是哪种农药。
不然,量少了效果“不理想”,喝了白喝不说,洗胃更难受。
当然,最好什么农药都别喝。
顺便提一句,使用农药应当注意保护环境、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种。
比如严禁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
言归正传。
花露水要驱蚊就得添加驱蚊的成分,而驱蚊的“药品”大都属于农药。
换句话说,驱蚊的药归农药“管”,并不是想加什么药就加什么药。
这是要澄清的第二个观念。
所以,不是因为只有农药才驱蚊,而是因为驱蚊的药被列入了农药管理范畴,哪怕是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物质。比如前面提到的除虫菊素。
可见,生产厂家在驱蚊花露水中加农药真心不是为了省事,不能因为在驱蚊花露水中有农药成分而随意“喷”厂家。
它们不加农药还能加啥?只要它们照章经营、如实标注!
如果是添加了农药而不标注那当然得喷。
而且,日用品中驱蚊花露水添加有毒物质并非只是个案。
比如市售的防蛀防霉片、合成樟脑丸之类大都也含有低毒的“对二氯苯”。
因为要驱虫驱蚊防蛀防霉,没点毒性怎么有效?
问题来了:为了驱蚊,是不是所有能驱蚊的“农药”都会被添加?
不是!
一般驱蚊花露水只使用微毒、低毒的农药。如菊酯、驱蚊酯、避蚊胺等。
这倒是实实在在地在为消费者健康着想。
菊酯:有天然菊酯及化学合成菊酯之分。
天然菊酯的主要成分为除虫菊素,化学合成的菊酯称为拟除虫菊酯,种类较多。
驱蚊酯:即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又称IR3535、BAAPE,商品名是伊默宁。低毒。
避蚊胺:二乙基甲苯酰胺(简称DEET),是美国“二战”期间的发明。低毒。
当然,他们在越战期间还发明使用了橙剂!这种高效落叶剂因含有微量有毒杂质“四氯双苯二恶英”而臭名昭著。
最后再说一点:驱蚊花露水不是人人适用。
尽管市售正规生产的驱蚊花露水毒性都很小,合理使用对绝大部分人群健康无害,但也不能见蚊就喷、见人就撒。
- 不要给婴幼儿用成人驱蚊花露水。祖国的花朵还很娇嫩,儿童应选用专用花露水,并注意查看相关提示(规定)。能不用最好。
- 有皮炎或皮肤破损者禁用驱蚊花露水。
- 孕妇禁用驱蚊花露水。
- 避火使用。
另外,严禁饮用驱蚊花露水。一气之下也不行!
驱蚊花露水中含有太多折腾人的东西:乙醇、薄荷醇、冰片、人工牛黄、人工麝香、“农药”……
喝了难受,洗胃更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