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


 今年是改革开改40 周年,人力资源服务也走进第40 年。

过去,人力资源行业一直强调以人为本,致力于人才的选用育留。然而,进入新时代,技术更迭日新月异,特别是人工智能渗透到人力资源行业,表现出人类无法比拟的工作能力。去年,日本人工智能机器人“Brilent”在3.2 秒内处理了5500 份简历,更是让诸多HR 产生下岗危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的人力资源行业势必面临变革。谁能预判并提前做好准备,才不至于弯道超车时被甩下车。

今年9 月份,我在深圳也与一些同行探讨这个话题:当搜索简历、面试、背景调查、员工培训甚至绩效评估,都有效率更高、更为客观理性的人工智能配合大数据可以完成的时候,HR 能做什么?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一方面是冲击原有工作模式,简历搜索、薪酬绩效等岗位很可能不再需要人;另一方面,加剧行业的变革,使“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在人力资本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这说明,我国已进入人力资本时代,人才是竞争的关键。

前几年,人们围绕“技术有没有价值观”展开激烈讨论。最后,诸多事实证明,技术也是有价值观的,大数据算法,本质还是由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决定。近期,亚马逊在招聘时放弃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因在于算法产生性别偏见。速度至上固然是好,忽视社会价值却不可取。

那么,在人工智能流行的人力资本时代,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才能找到算法之外的价值? 我认为,最核心的在于人才管理。

人才管理可以概括为“行为上一致、情感上接受、思想上认同”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行为上一致”,就是实现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目标化、科学化。简历筛选、面试、入离职办理、薪酬与绩效管理、员工管理与系统培养等工作,在不久的未来,将由人工智能配合完成。

第二阶段是“情感上接受”,这就要求管理者从管理行为转变为管理心智、从管理标准转变为管理体验、从管理流程转变为管理感受,人才管理进入个性化设计培养,更多地关注员工个性化成长与企业目标的同向而行。

第三阶段是“思想上认同”。这一阶段,最能体现人才管理价值,实现“君子和而不同”。在企业中,具体表现为:企业文化与员工的个性化成长自然融合;员工与企业处于共振状态;员工产生归属感,实现自我价值。此时的人才管理,需要从管理目标转变为管理使命;从管理技术转变为管理艺术……

未来,“以人才管理为核心、以人工智能为辅助”双核驱动,将成为人力资本管理的常态。面对新技术、新变革,应怀包容之心,主动拥抱,才能“与时逐而不责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