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遵守《巴黎协定》,这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截然相反,当马克龙将引导低碳社会与增加燃油税结合起来引发黄背心运动之后,特朗普便发表推特对他加以嘲讽,他将这一运动视为对《巴黎协定》的否定。他们两位的认识都存在及其严重的错误,首先黄背心运动反对的是加税而不是构建低碳社会,再则构建低碳社会并不能由加税来达成。
其实,马克龙提升燃油税是否真的出于引导低碳社会的目的是值得怀疑的,改革税法的目的在于经济,加税最为根本的目标在于削减赤字、平衡财政收支,加税在于能够为推行一些主张筹集资金,而其他所有的说法都不能构成加税的最为根本的理由,这也是它失败的原因。
加税与权力集中一般相伴而生,正所谓越是独特的国家越需要加税,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在税法上处于两极,正在于民主党需要加强政府经济干预,而共和党则强调自由市场经济,前者则势必增强政府的权限。所以,马克龙的加征燃油税也在于此,但是与此同时却取消了富人税,这又说明了什么?富人税不是可以更加直接了当的实现目标吗?王安石变法就增加了社会富人阶层的税收。
取消富人税则是马克龙看到了很多法国富人移民到其他国家,这侵蚀了法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基础,认为这形同竭泽而渔,加税也需要这一考量,它存在一个上限,不能由于加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这样将减少税收总量。王安石变法激起反对也是由于新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激起黄背心运动的原因,不仅仅是加税这么简单,也不是它的理由不合理,而是这个理由过于牵强,中国历史上巧立税目者比比皆是,但都要有一个统筹全局的纲领才行,而这个纲领又必须简单明了,看起来与大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上世纪国企改革引发的下岗潮,是在“下岗分流、减员增效”这一框架目标下推行,由此可知,不从全局的视角来确立税目则必定引发反弹。
群体意识容易走向非理性且引发观念的混乱,所以可以洪水猛兽视之,这并不是在贬抑群体运动,而在于说明马克龙对此非常的疏忽,他没有选定一个能够引导群体走向的纲领来推行改革,具体而言就是税法的改革。无论是民主还是专制,推行政策必须要有一定的政治高度,否则一定会引发认知的混乱,激发群体的反抗。
加征燃油税到底对不对?不加征燃油税是否就可以避免黄背心运动?其实,加税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政策取向,它必须明确无误的告诉人们税收用于何处而不是告诉倡导低碳社会或者其他的社会议题,不能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的税收是违背税收的基本立意的。马克龙缺乏这一必要的阐释,失败则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