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于斌
来源 | 于见(ID:mpyujian)
入狱三年之后,方正集团前CEO李友“终于”出狱了。从2015年就开始的方正集团高层动荡由此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北大方正集团现在的管理团队与李友、余丽等方正曾经的管理层之间关于股权、债权等的争夺“跃然纸上”,给业界增加了不少“吃瓜”故事。
根据媒体报道,李友、余丽等控股的“北京招润投资管理公司起诉北大方正集团股东知情权、财产返还纠纷”等案件,原定分别于2019年3月4日、3月12日开庭审理,但因故延期,具体开庭时间还未确定,所以双方之间的“斗争”短时间内还没办法有结果。
根据坊间流传出的消息,李友方面正在和方正集团展开谈判,谈判的焦点在于北京招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方正集团30%的股权的问题,以及李友方面向方正集团拆借的十几亿资金的问题。
“国企改制”是这场利益争夺战的源头。当年方正集团改制,李友控股的招润投资通过持有方正集团30%股权入主彼时陷入经营困境的方正集团,虽然在此之后方正集团快速发展,但争议一直不断,“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议连绵不绝。
李友治下的方正集团可谓是发展迅猛,短短几年时间它的资产已翻了一番。2002年斥资2.3亿收购了浙江证券;2003年出资2亿收购苏州钢铁集团、以3亿入主西南合成制药、以4亿元收购武汉正信投资等......这一系列资产并购操作让方正集团不断开疆拓土,它的总资产也由100亿迅速膨胀到213亿,为方正控股日后成为综合性的大型控股集团打下基础。
方正集团由此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校企”,一直到2013年,方正集团总资产达到近千亿元的规模。
2013年,李友带领方正集团和未来扭转他命运的郭某某执掌的“政泉系”正式展开合作,分别掌握着民族证券和方正证券的二者后来就方正证券控制权等问题展开争斗,发生了震惊业界的“举报门”事件。
2015年,李友和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总裁余丽、副总裁李国军在内的方正集团高层均被带走协助调查。2016年,李友等方正管理层因内幕交易、妨害公务等指控入狱,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友与郭某某的战争”似乎终于有了结果,这场混战的短暂落幕对中国最大的校企方正集团的声誉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
李友等人入狱后,方正集团“北大系”随即取代李友代表的“郑航系”重新拿回方正集团控制权,安排了新的方正集团高管团队进行接管。然而虽然李友等入狱,但李友、余丽等控股的招润投资仍然持有方正集团30%的股权,而这30%的股权就成为如今双方权益争夺的根本。
先不管高层之间的“斗争”如何,庞大的方正集团现在早已成为以IT、医疗、金融三大产业为核心,覆盖地产、教育等产业的大型控股集团。其旗下现在拥有六家上市公司,分别为方正控股(00418.HK)、方正证券(601901.SH)、北大资源(00618.HK)、方正科技(600601.SH)、北大医药(000788.SZ)、中国高科(600730.SH),目前总市值近八百亿元。
但这场涉及方正集团的旷日持久的股权争夺、高层动荡给方正集团的未来蒙上了很大的一层阴影,方正旗下的各大业务板块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波及影响。而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方正集团旗下地产板块“北大资源集团”正是在这样的“斗争”背景下,陷入比其母公司还要“内忧外患”的处境。
关于北大资源
作为方正集团旗下地产板块业务主体,也是方正集团旗下五大业务版块之一,北大资源集团号称自己“源于北大、承于方正”。北大资源创立于1992年,截至目前,已发展成为专业从事产业园区开发及运营、房地产开发及运营、物业管理服务等业务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同样作为北京大学的校企,北大资源集团拥有所属企业27家,职工5000余人,管理资产规模逾千亿。“依托北京大学百年学府的人文底蕴,融合方正集团先进的产业资源,北大资源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理想生活方式,也为城市开创资源共享、智慧共生的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
北大资源的港股上市公司为北大资源(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618.HK)”,这是北大资源官方的描述。
2018年以来,北大资源升级了自己的发展战略,进入了以“产学研平台”为核心,以“品质+资源”和“创新+资本”为驱动的“战略2.0时代”。在新战略的推动下,北大资源“始终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中稳健前行,其突出表现受到了诸多行业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连续收获多项地产行业和中国房地产协会大奖。在观点地产主办的2019观点年度论坛上,北大资源入选了“2019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及“2019中国产业地产运营商TOP30”的榜单。
在观点地产新媒体发布的“2019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中,北大资源排名全国第57位。
陷入债务危机、资产冻结双重困境
虽然是沿袭自北京大学校企,但“北大资源集团”浸淫房地产多年,倒是也染上不少国内地厂商的浮夸之风。虽然在北大资源的官方宣传中我们感受不到它受到母公司方正集团高层动荡的影响,但事实上,它正面临着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
2014年到2015年,正是方正集团内部动荡的开始,也是北大资源业绩低迷的开始。2014年以后它的业绩一度陷入困境,持续亏损了三年,2016年度亏损更是接近4亿,到2017年才重新开始扭亏为盈。2019年3月26日,北大资源发布了其2018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18年北大资源全年营收额约249亿元,同比增长53.3%,其中,物业发展业务营业额约171.3亿元,同比增长98.8%。公司营收利润约22.86亿元,增长率达98.3%;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7.16亿,同比增加114%。毛利同比上升68.7%至约32亿元,毛利率提升1.2个百分点至12.9%。
对比北大资源前些年的持续亏损,这次年报可以说是数据亮眼。但对比同行企业的情况来说,它的净利润水平还未达到行业均值,且北大资源毛利率水平较低。作为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2018年北大资源毛利率相较2017年的11.7%虽然微涨至12.9%,但距全行业上市房企加权平均毛利率29.5%的数字还差的很远。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北大资源2018年报没有选择披露自己的现金流量表情况,而那么多年来,“高负债”一直是北大资源甩不掉的标签之一,再加上近期北大资源债务危机、资产冻结消息不断,虽然北大资源业务正在呈现好转的迹象,但是它仍然有很大隐患,这直接表现在它股价的低迷上。数据显示,北大资源股价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已经下跌近50%。
因为一直以来的“高溢价拿地”,北大资源的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自2014年突破90%之后,北大资源的资产负债率始终处于危险的高位。
比如在北大资源的两宗东莞地王项目中,黄江宝山社区地块的最终溢价率高达662.22%,在2016年东莞十大地王名单上,北大资源独占两席。2016年也是北大资源拿地最凶猛的一年,这一年它的资产负债率达到96.16%,为历年最高。
北大资源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16年之后它就在尝试优化资产结构放缓拿地,同时试图调整自身核心发展模式,并企图通过甩掉资不抵债的不良资产来降杠杆。在战略方面,2018年初北大资源宣称将进入战略2.0时代,核心发展模式调整为“轻重并举”,推行轻资产模式。北大资源CEO曾刚也曾表示,“轻资产模式的核心有点在于自有资金投入少、资产负债率低、类似代建等受政策调控影响较小,最终净资产收益率ROE会有不错的表现”。在北大资源2018年的业绩会上,曾刚“希望2019年轻资产拓展项目占比能达到50%”。
但而从目前的数据上看,它的“努力”见效不大。2018年,北大资源的资产负债率约为93%,只比上一年度下降了2%,依然处于高点,而这还是在它2018年仅耗资23.45亿元拍下两块总面积为16.62万平方米土地的前提下——就在前一年,北大资源全年拿地总面积还是108万平方米的规模。同时在2018年,北大资源有息借款高达152.3亿元,其中,必须在一年之内偿还的短期债务占比达66.6%,为101.4亿,需2至5年内偿还的中长期债务约50.9亿元。
现在的北大资源基本上已经算是“资不抵债”,根据其2018年财报,同期北大资源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合计只有54.78亿元,远低于一年内要偿还的101.4亿元短期借款。
有鉴于此,北大资源正在尝试通过出售旗下项目以解决资金困境。2018年底,北大资源宣布挂牌出让青岛博雅置业有限公司70%股权及债权。讽刺的是,这次的70%股权及债权“只值” 9100万元,合并在一起的还包括标的公司欠北大资源集团的11.3亿元债务,两项相加才是本次出售的挂牌价定12.2亿元。如果项目能够出售成功,十几亿的资金对于身处债务危机的北大资源集团来说倒是能解其燃眉之急,可惜截止目前为止,出售事宜尚无人问津。
雪上加霜的是,近期北大资源更是受到母公司原方正集团李友为核心的“郑航系”股权诉讼案影响,其持有的现金、股权等诸多资产接连遭到冻结,资金压力增大。这种情况下,北大资源撑不撑得住都是个问题。
因欠款被告,北大资源控制权或会变更
债务危机带来的是连续的欠款危机、资产冻结。
就在近期,西藏昭融投资有限公司接连两次向香港交易所发出《关于北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诉讼情况风险提示函》。函件称,“北大资源集团拖欠西藏昭融近十亿元的欠款,且逾期一直没有归还”。
“我司曾于2015年期间向北大资源集团提供近十亿元人民币的借款,借款期限1年。但资源集团逾期未能归还。”西藏昭融在今年2月13日向香港交易所提交的风险提示函里写道。
“截至2019年2月14日,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已经查封冻结了北大资源集团所持有的北大资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1%的股权”,函件表示,如果日后西藏昭容申请处置查封股权,“将直接导致北大资源控股权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北大资源不能及时还清欠款,其公司股份将会被用作抵债,集团控制权将相应易主。
西藏昭融表示,资源集团间接持有北大资源38.5亿股股票,公司担心资源集团通过资源控股处置北大资源股权的方式,放弃对北大资源的控股权或通过其他安排变更对北大资源控股权的持有结构,进而实现逃避债务的不良目的。
“若资源控股处置其所持北大资源的股权,将直接导致北大资源控股权的变更或稳定,甚至影响北大资源的稳定运营,引致北大资源股权波动,进而损害北大资源众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西藏昭融表示,为维护全体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公司恳请交易所关注并阻止资源集团可能做出的,对北大资源控股权的不当安排,敦促北大资源及时将资源集团涉诉情况告知投资者。
“本金加上违约金现在已经超过15亿。”一位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之所以两度向港交所发送风险提示函,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拥有北大资源集团的核心资产,担心它逃避债务转移资产。
我们也能从北大资源在天眼查上的资料看到“资源控股股权已遭到司法冻结,被执行人为北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法院来自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通知文号为(2019)京民初5号”。
母公司方正集团陷入股权争斗、债务危机、资产冻结、欠款危机......北大资源面临的现状不容乐观,长期来看,这些危机的解决需要方正集团能够尽快重新走上正轨,也需要北大资源自己能够实现快速转型。但不论如何,北大资源现在的情况已经很危急了,如果真的因为还不上欠款而导致股权变更、控制权变更,那么对于发展了那么多年的北大资源来说就真的有点得不偿失了。